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绿林王”陶汉明象坛征战记(2)

时间:2007/6/16 1:43:00

“绿林王”陶汉明象坛征战记(2)
紧接上文“绿林王”陶汉明象坛征战记(1)

  陶汉明在人才济济的辽沈棋坛上初露头角,皆因为在省赛中有成绩,由此他进入了鞍山市少年体校象棋班。鞍山市体委特意为他安排了工作,挂名在海城化工厂,不去上班,每月照样领取工资,这更促使他一心扑在了象棋上。
  此时,象棋对陶汉明来说,意味着什么?是生命,是思想和感情的寄托,是灵魂之所系。
  在鞍山市少年体校棋班,没有专职教练,只有一位喜欢下围棋的教练,象棋班的孩子没人教,全凭自学,同学之间互相研究。陶汉明家距鞍山市三十公里,他买了通勤票,每天坐火车去棋班学棋,晚上再坐火车赶回家,每天如此,每月如此,年年如此,风雨不误。
  无穷的魅力,使得象棋那么迷人。迷人的事业总是艰辛的,正因为它无比艰辛,才格外迷人。陶汉明要用自己的艰辛,让象棋闪烁出绚丽的光彩。
  在勤学苦练的日子里,陶汉明的每条神经几乎都在被象棋而拨动。他深深感到,在棋班光靠自己勤学苦练和与同学们研究,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得空便到外面的茶馆、棋摊找高手对弈。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与鞍山市的高手几乎普遍进行过棋艺切磋,棋艺水平又有明显的提高。谈到这些,陶汉明体会颇多,他说:“那时,鞍山的棋风颇盛,棋艺水平也高,每个茶馆几乎天天爆满。我每次去茶馆,基本上都能遇上高手,省冠军也还遇得上呢。跟他们一起,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果说我的棋路野,冷着多,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说陶汉明的棋“野味”浓,大概就是因青少年时代常年泡茶馆,蹲棋摊所受的熏陶。
  一个时期里,陶汉明对象棋确实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每天去茶馆对弈的棋局,晚上返回家的火车上,他总是反复摆来摆去。回到家往往要十点多,他匆忙吃完饭,接着继续摆棋。在鞍山市少年体校棋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如此,从没间断。勤能补拙,学可移质,在陶汉明这一年龄的棋手,论聪明和才智,他算不了“上上之选”,后来他为什么能超越他人而登上玉皇顶,关键在于刻苦用功,勤奋好学。
  在鞍山市少年体校棋班二年多时间的锤炼,使陶汉明的棋艺水平又达到了新的境界,在几次省比赛中,皆取得了名次。陶汉明成才了,在辽沈棋坛上跻身于高水平棋手的行列。
  棋艺的不断提高,终于使陶汉明有了一点吃“专业饭”的机会。1984年10月间,为迎接全军运动会的召开,各大军区皆到地方上招运动员,东三省的一些象棋高手,除专业棋手外,都相继去了各军区和各兵种。陶汉明去了辽宁省军区当了一名专门下棋的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参加了沈阳区举办的象棋比赛,以八胜一负四和的成绩摘取冠军。
  陶汉明成了沈阳军区的尖子棋手。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陶汉明憋足了劲要向更高的台阶奋进的时候,全军运动会因故停办,所组建的一些运动队解散,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说存在着“去”与“留”的问题。
  若留在部队上,虽然可以有比较优越的工作,但却要改行不能下棋了。陶汉明毅然做出决定,找地方下棋继续深造。
  “我一心想的就是下棋,别的工作条件再好,待遇优厚,对我也没有多大的诱惑力。”
  谈到这里,陶汉明话锋一转,续道:“那时候要想参加全国比赛是多么难啊!不像现在有诸多的渠道。说起来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大连市成为首批单列城市,可以组队参加比赛。这是个好机会,经联络,我如愿以偿,于1986年5月31日正式到大连报到。”
  当时的大连市象棋队属半专业性质,主要队员有孟立国、陶汉明、李丛德等,不但有成年队,还有少年队。不久,他们参加了辽宁省运动会象棋比赛,获得冠军,成为辽沈棋坛上的劲旅。
  棋艺水平的步步攀升,终于把陶汉明推上了全国象棋大赛的赛场。
  1987年全国象棋个人赛6-7月间在安徽蚌埠举行,大连象棋队奔赴赛场前夕的一天,陶汉明独自一人来到海边。
  这位身躯伟岸的青年人,如玉树临风站立在海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纵自远眺,壮丽的景观尽收眼底。
  壮阔的大海,烟波浩荡,巨浪滚滚。前呼后拥的巨浪一排排向岸边滚来。威猛地耸起,形成一道道暗绿色的拱墙,然后带着轰然巨响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扬起了高高的水花。
  大海总是那样精力充沛,那样激情洋溢,胸怀总是那样壮阔。海浪又总是那样兴奋,那样有韧性,那样顽强不屈和有毅力。
  正在心驰神往的陶汉明,不由得心中暗道:“作为一名棋手,就得要具有大海的胸怀,巨浪的勇气,经得起任何考验。”
  在这次比赛中,陶汉明亏两盘棋,位列第三十三名,成绩不太理想,但在他胸中并没有引起多大冲击波。不过,从这次比赛中,他发现自己中局扭杀力和残局的功夫与一些高手相比,并不怎么逊色,而布局可就与专业棋手有些差距了。他清楚,这是由于多年来靠自学,长期泡棋摊,“野战”味浓,对布局没有系统训练所造成的,决心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回到大连后,他们的象棋队已是连“半专业”的味道也没有了,组织上安排陶汉明教小孩。他一面教棋,一面对布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他的布局果然大有起色。
  1988年,陶汉明代表大连队首次参加全国象棋团体赛,在第一台与一些高手轮番碰撞,经受了考验。同年的全国个人赛中他的名次大步提升到第二十一名。
  1989年,大连象棋队获全国团体赛第七名,坐阵第一台的陶汉明轮番与高手们相碰,取得了六胜六和一负的好成绩。同年的全国个人赛中,他以五胜七和一负的成绩,使个人名次飞升到第五位。
  1990年全国团体赛,陶汉明取得了七胜六和的优异成绩,在第一台保持不败。
  为了下棋,为了提高棋艺,多年来陶汉明一直在“打游击”。1991年吉林省棋院建院,他由大连去了长春,在吉林棋院既当教练,又当队员,从此有了安身立业的地方,他的棋艺才华得到了尽情地发挥。
  1994年的全国个人赛,陶汉明勇冠群雄,成为全国棋王,响当当的特级大师。作为一名业余棋手,此举在棋界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波。
  多少年来,吉林省象棋队在全国团体赛的成绩表中基本上是“倒着数”。由陶汉明担纲后,人们对这支棋队不得不刮目相看。1997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团体赛,吉林队获得第三名。
  1999年,在水仙花之乡漳州举行的全国团体赛,吉林队更上一层楼,夺取亚军。坐阵第一台的陶汉明以4胜5和的不败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春的主旋律就是奋进,多年来陶汉明用苦练的双手和智慧,拨动着自己的主旋律,奏出了美妙的乐章!(全文完)

Tags:陶汉明 
作者:殷波 编辑:任意棋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