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资讯 >> 棋坛动态 >> 浏览正文

彭述圣传奇(33):武延福一鸣惊人,彭述圣魂断金城

时间:2009/11/1 7:50:00

       彭述圣传奇(33):武延福一鸣惊人,彭述圣魂断金城
三十三回:大器晚成,武延福一鸣惊人;
          巨星陨落,彭述圣魂断金城。

    1959 年9 月,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别的项目不谈,单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全国象棋比赛正在进行。来自二十六个单位的棋坛精英捉对厮杀,其中一位年过半百的乡下老头显得格外惹眼,身穿土布短衣,头顶旧布帽,憨厚黝黑的脸上偏偏长着一个红鼻头,少言寡语,显得有点拘谨。
    众人纳闷,这么一个土老头,怎么看也不像是“勾心斗角”的主儿,谁料后来发生的事却让“观察家”们惊叹不已。
    他,就是第一次出山的甘肃老将武延福。时年五十有三,乃当时赛场中岁数最大者。就这位土里土气的小老头,却一路雄风,连胜名将王家元、侯玉山、马宽、孟立国,逼和上届冠军李义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为陇中父老争了一口气。 
     读者也许会问,管必仲为何不来?彭述圣摩下的八大金刚为何不来?却偏偏来了个名不见经传的武延福,却又偏偏让他打进了前六名,岂非咄咄怪事!
     实际上,武延福能够代表甘肃参加这届大赛,实属一种缘分。
     他居住在素有东方麦加之誉的河州,即现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因其在河州开磨坊,故人呼其为“武磨户”。来兰州一为卖面,二是找机会与兰州高手切磋。初来的年头,他慑于彭高棋威名,从不敢去隍庙找彭,只是在其他茶馆里与二、三流棋手过招,后被王和生发现后,才陆续被介绍给兰州市的诸名手。数年后,武延福已经能够与诸名手分庭抗礼,加之他谦恭好学,勤于钻研,深得王和生好感。
     这次选拔赛时,正巧他也在茶馆的棋摊上过瘾,王和生遂邀其参加角逐,本意是给他一次演练的机会,谁知无意间拔了头筹,取得了参加全国赛的资格,你说巧也不巧!
    论棋艺水平,武延福算不上最好,平日在茶馆里角逐,他也不是常胜者,如遇王和生、魏玉山、王建民、杨卜知等人,甚至输多胜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茶馆太喧闹。
    这次在由彭述圣主持的选拔赛中,没有了外界干扰,他心无旁鹜,发挥出色,夺冠也在情理之中。
    当时,彭述圣的教门弟子魏玉山(回族,教名沙坝牛)心中不服,被担任裁判长的彭述圣一眼看了出来。彭也明知还有几人不服,遂将有关几人唤至室内,很严肃地说道:“人家赢了,就得心服,比赛是公平的,你们看人家(指武延福)下棋时心平气和,不言不语。你们缺乏的就是这些,要学他的谦和为人,不要光在盘子上斗气。”
    武延福得知自己将作为甘肃代表参加全国赛时,心中反倒有点慌乱。心想自己这个“河州王”在河州可以称雄,到兰州取经,大家都叫我“武磨户”,没想到误打误撞,居然要上北京比赛,心中没底啊!
    武延福的心思自然瞒不过彭老法眼,临行前,彭再三叮嘱:此去北京,只管埋头下棋,不要抬头看人,切记,切记!
    武延福本就是老实人.经彭一点拨.心中有了底所以, 在全国赛上,他年龄最大,话语最少。起初,谁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当他在小组赛中以细腻的残棋功夫淘汰了北京名将侯玉山时,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决赛中首轮又遇上了猛将孟立国,两人大战五十余合,双方都打得衣甲不整,士相残缺,宛如三国小霸王孙策与太史慈悍斗场面。
     当时二人各剩车炮兵对攻,一攻中路,一攻底线。孟退车捉兵,武若顾兵,必落后手,只见武沉思片刻,走出一步出人意料的怪招― 支士弃兵,明弃暗保,由此夺得主动,渐人佳境。
     观战的副裁判长邵次明先生称赞武的棋“中局攻杀有力,残局甚佳”。
     屠景明先生在棋评中也说武的“杀法紧凑、功力深厚”。
     早早结束战斗的杨官磷也站在一旁仔细观看了这局残棋,杨官磷在后来的《如何运用战略战术》的体会中曾举了他和武延福的例子。他说:“对武延福的时候,我估计他的中残有功夫,要战胜他,必须在局法上取优势,所以我采取了很少运用的斗顺炮,武对此局法不够熟练,我就有了取胜机会。”
    布局不熟练,吃亏在眼前,在精细人微的杨官磷秤前,武延福感到布局的重要,人家正好击中了自己的软肋,不输才怪。 
    载誉回兰后,武延福立马去陛庙拜见彭述圣,并一一摆出他在北京下过的每局棋,请求指教。
     其时,彭已八十六岁高龄,虽然精神大不如前,却依然耳不聋、眼不花。他认真观看了武延福摆的全部对局,并详加点评。尔后还风趣地对武说:“你五十多岁得了个全国第六名,该算是大器晚成,比‘范进中举’强多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说话间,已到了隆冬腊月,兰州冬天来得比较早,黄河上已有大量浮冰,寒气袭人。
     然而,比天气更寒的要数老百姓的生活困境。经过大跃进、浮夸风、反右倾等一系列的人为运动,全国的经济一退再退,再难承受如此折腾。
    内债、外债,又加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你想想,那时候的父老乡亲,谁个不是勒紧了裤腰带?
    糟糕的是,地方越穷,折腾越凶。甘肃就沾上了“穷”与“凶”。
    基于以上原因,到城隍庙下棋的人明显减少。你想啊,肚子里本就没有油水,怎经得茶水反复浸泡?
    耄耋高龄的彭述圣一如既往,难舍棋情,只要太阳出来天暖和,他老人家一准必到。即或不下棋,人们也愿意听他暄关,听他讲棋场内外的故事。
     三九严寒,一场大雪将兰州城银装素裹,街上踏雪成冰,路人难行。
    好几天看不到彭老身影,棋迷们忧心忡忡,就连有鞋脚之情的王和生也未见踪影,人们纷纷猜测、焦虑、纳闷……
     突然,噩耗传来,一代棋圣彭述圣在自己的小屋里悄然长逝,时年一九六O 年元月三十一日。
     消息传开,棋迷们奔走呼号,不胜悲痛。在那个最困难的特殊年代,甚至连最简单的告别仪式都未能举行,亲友们含悲将彭老的灵枢抬扶到阔别多年的烟墩沟村安葬,总算叶落归根。
    大雪纷飞,天空一片银白,上天也仿佛为彭老送行,金城的知交好友,无不黯然神伤。 
    二十六年后(1986 年),省体育总会为对甘肃体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彭述圣等人举行了规模较大的纪念会。
    笔者撰写了《怀念西北棋圣》一文在大会宣读,寄托我们的哀思。 
     人固有义,岁月无情。
    彭述圣的亦徒亦友王和生先生和他惟一的教门弟子(伊斯兰教)魏玉山先生也分别在不同的年代里相继谢世,巧得是他们师徒三人的终年都锁定在八十七岁。奇耶?巧耶?难以评说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心何必先同调?”
     吾与彭老年岁悬殊,缘铿一面,然心意早已相通;与王和生相见甚欢,多次把臂深谈;我爱吃魏玉山卖的凉面,在他临“走”的前几天,还与他在文化宫促膝长谈。
     人生相知,贵在知心。又何论年龄长短。掩卷思念,献上心香一瓣! 
    下面摘录一段《怀念西北棋圣》文章的前言部分:
    “彭述圣的一生,与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在甘肃乃至全国棋界都是与日共存的,他以毕生精力为我省象棋事业做出了贡献,可谓彭不离棋,棋不离彭。”
    “我们现在缅怀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过去那布满荆棘、举步维艰的征途上,是谁?在逆境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是谁?在文化体育落后的贫膺大地上,矗起了一面大旗!
    “我们现在纪念他,就是要让更多的棋艺爱好者能够学习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习他孜孜以求、不畏艰苦的精神,使棋苑之葩更加绚丽多彩。”
    魂兮归来,彭大国手!
    问甘凉大地,何年再续传奇?

 来源:作者:韩宽先生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