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谈棋文 >> 浏览正文

中国象棋划时代大事记及当中发展机遇的反思

时间:2007/9/27 20:53:00

以史为鉴  温故知新
 
1956年以来,象棋的发展发生了以下较为重大的事件,从中反映了棋界领导的政绩,棋界环境的变化,等等。兹摘其大者作一简评,由于所跨年代达五十一年,遗漏在所难免,欢迎网友评论并补充其他重大事件。
 
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赛创办,标志着象棋进入竞技体育的舞台。
1959年,象棋被列为第一届全运会比赛项目。其后1975年第三届、1979年第四届、1987年第六届也作为比赛项目。
1960年,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创办。
点评:全国性赛事率先创办,至八十年代仍保持在三棋中的领先地位。
 
1974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在文革中断八年后恢复。
点评:八年浩劫,杨官磷、王嘉良、蔡福如等被剥夺了问鼎的多次机会,第一次发展高峰中止,恢复时棋界已是青黄不接,成就了胡荣华的十连冠伟业。
1980年,第一届亚洲杯象棋赛创办。
点评:形成国际赛事比围棋早。
教训: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实力不足,不能象1988年后日、韩般赞助围棋赛事,错过了当时没有其他棋种竞争的国际化推广的大好机会,被围棋后来居上。
 
1981年,第一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创办。其后各种杯赛陆续涌现。
点评:开创高水准赛事、民办体育赛事的先河。
教训:除五羊杯外没有形成更多的传统赛事
 
1981年,第一届亚洲城市名手邀请赛创办。
教训:不允许首届冠军陈孝坤参加五羊杯;从1991年起,改由全国第三、四名参赛,2001年起改由青年棋手参赛,使该项属为数不多的国际赛事的含金量与影响力大大降低。
 
1982年,实行棋手等级制度。男子三届全国冠军为特级大师。其后于1984、1998、2003年再作放宽调整。
遗憾:对何顺安、刘忆慈等达标但已故棋手也应追认为特级大师。
 
1984年,第一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至1988年第四届后停办。其后1999年沈阳举办过类似的国际邀请赛。
点评:作为宗主国,一直没能主办相对固定且有规模的国际赛事,对推广极为不利。
教训:应早日创办由我国主办的国际公开赛。
 
1987年,南北国手对抗赛。
点评:在没有国际竞争的情况下,国内对抗的赛事应形成传统。
1988年,第一届棋王赛创办。成为首个头衔赛事,其后棋圣、王位、大棋圣、名人等赛事陆续展开。但2000年后已全部停办。
点评:可惜,最长的棋王赛也只办了五届。
 
1990年,第一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创办。
点评:受经费所限,只能两年一届,另外冠军奖金约三万元,无法与围棋相比。
 
1993年,受奥运战略的影响,象棋不再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点评:自此推向社会,但未能适应市场化,逐渐走向低迷。
教训:市场化、宣传不力,没有利用好雄厚的群众基础。
 
199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电视快棋赛。至2005年基本上是每年举办。
点评:之前也有广东台等的小规模快棋赛,但真正全国性影响力的快棋赛当属此次。
遗憾:近两年较少举办,联赛时间跨度太长影响其他赛事安排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1997年,第一届佛乘杯世界棋王赛创办。
点评:冠军奖金高达三万美元,台湾企业有赞助棋类的偏好
教训:从第二届起因政治原因罢赛,未能形成象棋的应氏杯,再度错过一个用高奖金吸引眼球的推广良机。
 
1998年,第一届象棋大师赛,通过比赛选拔特级大师。女子大师首次在男女同场竞技中获得优胜名次。
点评:一次赛事即晋级特大似太儿戏。象庄玉庭、郑一泓从未列全国三甲,对其他三甲棋手不公,建议至少要两次达标。
遗憾:2005年假棋风波。
 
2000年,全民健身战略发展非奥运项目,举办首届全国体育大会,象棋列为比赛项目。
点评:经济实力增强,自此有转好迹象。
 
2000年,翔龙杯南北擂台赛。
点评:擂台赛形式好。
 
2001年,银荔杯改制,冠军奖金大幅提高,参赛资格改为全国前八名,打破了冠军级特大的终生优待,赛事改用淘汰制更为紧凑,决赛采用番棋。
点评:银荔杯作为持续时间仅次于五羊杯的赛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包括以往采用过的港台棋手加盟、2-1.25(快棋胜)-0.75(快棋负)计分等。淘汰制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番棋制体现巅峰对决。
 
2001年,BGN杯世界象棋挑战赛创办,成为外国人出资兴办的首个大赛。
点评:外国人看好,自己更不要妄自菲薄。
 
2002年,第二十一届五羊杯,首次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
点评:网上直播跟上时代步伐。
 
2002年,第二届BGN杯首次采用网络预选的赛制。
点评:网络化
 
2002年,中越互访开始。
点评:中越、海峡两岸、港澳等水平较高的应多搞对抗。
教训:中越对抗、省港澳埠制赛等的影响一年不如一年。
 
2003年,象棋甲级联赛创办。
点评:不能落后于其他棋种。
教训:要做好赞助商的宣传回报工作。要处理好与其他赛事的日程安排。
2004年,杨官磷杯公开赛,首个以特级大师命名的公开赛。
点评:公开赛、名人效应,好!
2006年,人机对抗。
 
2006年,开始进行赛制改革,先是7月的排位赛上,然后是个人赛,继尔在2007年的联赛、个人赛陆续试行了贴时贴分、慢棋红和判负、贴时竞叫、快棋红和判负等规则。
点评:规则有待完善。
 
2007年,10月,世界象棋锦标赛迎来了第十届的盛典。
2007年,10月,象棋列为亚洲室内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首次进入洲际综合性运动会。
2007年,12月,亚洲个人锦标赛进入第十三届。
2008年,象棋列为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项目,首次进入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点评:要抓住国际环境有所好转的机遇。第四季度国际赛事密集,除了棋手参赛外要做好其他宣传工作,形成持续的热点效应。
 
从上面的发展轨迹看,竞技象棋其实一直在发展(主要反映在比赛的数量与规模上),虽然步伐较围棋、国际象棋缓慢,但其中有经济、体制、素质、意识形态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复杂影响,不是谁当领导就能成为救世主,也不是仅靠取消和棋就能立竿见影。其中有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也需要棋界内外的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抱怨、漫骂均不可取,好好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在形势有所好转的今天,抓住发展机遇才是关键。

作者:horace_wu 编辑:好点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