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资讯 >> 棋坛动态 >> 浏览正文

《华南神龙陈松顺》第15节:办象棋报,普及棋艺

时间:2014/8/7 21:55:00

                   《华南神龙陈松顺》第15节:办象棋报普及棋艺

    广州棋社于一九八二年重建后,陈松顺又觉得走了坦途,“文革”那几年,.他对棋事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到七十年代获得转机,而棋社尚在酝酿中,日子过得很平淡,除了积极提携新进之外,还未能有别的作为。待到棋社又高举大旗,他对发展棋艺活动的新设想才炽热起来。

    一九八三年,《羊城晚报》体育编辑室主任苏少泉偶因事前来广州棋社,在谈话中,陈松顺提出了已经构思多时的设想:“是否可以创办一个棋艺的专业报刊?”苏少泉听后,反应极快,他审时度势,认为很有可能付诸实现。两人取得默契,分别进行活动。

    陈松顺首先找到一位很不简单的人物一一广州历史学会会长金应熙。金有多方面的才能,而嗜好象棋,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学生、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对他很了解。梁曾在香港的报纸上撰文介绍金应熙的事迹。说香港知道金应熙的人很多,因为他是香港大学毕业的,如翻译家沙枫、教授刘殿爵,都是他的同学,而他们的老师正是鼎鼎大名的陈寅恪。金应熙年纪很轻就在岭南大学当讲师,解放后又长期担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金庆熙迷于象棋。梁羽生说金应熙平时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四十年代曾经赢过袁天成一局棋。又说金曾立意写一本评介李庆全对局的棋书,可惜没有实现。梁羽生也是棋艺爱好者,大约是受到金应熙的影响。有一段时间,金庆熙参与了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理论工作,与吴南生同室办公,吴南生既爱好象棋,两人便多下棋的机会。陈松顺找金应熙做桥梁,是很合适的。金应熙也很希望能看到一份棋艺报刊的诞生,允诺和陈松顺联名写信给吴南生,提出倡议。陈松顺起草了一篇报告,缕述创办《象棋报》既有需要,又有可能。因为棋艺既是传统文体项目,应当发扬光大,而且它对于锻炼智力,可起到积极作用,因而可以与发展科技联系起来,应当予以重视。广州既有“象棋城”之称,在广州创办这样一份报纸,地点很理想。何况在“文革”浩劫之余,应兴者当兴,形势必然。这篇联名报告,由陈松顺委托黄施民转达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

   陈松顺倚作桥梁的第一个人物是金应熙,第二个人物就是黄施民。黄原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  “文革”期间饱受冲击,劫后复出,以写诗和倡导棋艺而拥有群众。黄的棋艺水平大约可与金应熙相捋。七十年代后期,他出任江门市副市长,往来的人士,既有诗人,也有棋友。知名于江门的棋人张宗辕,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五届广东省运会期间,省体委主任陈远高到江门看体操比赛,问黄施民能否在江门举办几省市棋赛,黄施民立即承诺。因此导致了一九七九年广东、湖北、河北、武汉四省市象棋赛在江门举行。

  黄施民既是广东省市领导干部中的棋艺名人,自然支持陈松顺的办报计划,向吴南生婉为说词。吴南生又是广州棋艺人士仰仗甚殷的领导干部,对象棋理论研究有素,家中藏谱甚丰,有相当实战水平。向来对棋手的生活和工作极表关切。当初杨官璘、陈松顺从香港回穗,建立广州棋社,到创办《象棋》月刊,一贯得到吴南生的支持。陈松顺和金应熙的联名报告送到吴南生的手上,很快就获得黄旖民的回答,说吴南生表示同意创办象棋报。最重要的一关,算是通过了。

   当时陈松顺与苏少泉合议的《象棋报》,是由广州棋社和羊城晚报合办的。陈以棋社的名义,向市体委请示,得到市体委陈金城、马先觉等领导人同意。苏少泉也获得晚报吴有恒、许实等领导人的支持。其他的经费等问题,经过协议,大体上迎刃而解。于是,全国首创第一家棋艺专业报刊——《象棋报》便于1983年“八一”建军节面世了。报纸确定了取名为《象棋报》,吴南生欣然命笔,题写了报头三字行书。《象棋报》的筹办过程迅速而顺利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

  《象棋报》的发刊词分析办报的形势,说明了“国运兴”而后“棋运兴”。以清代为例,“棋类活动的全盛时代在乾隆、嘉庆年间,而衰落在清末。”我们在“十年动乱期间,杨官璘、陈松顺等去耕田,胡荣华到泳场保管衣物……棋坛凋零颓败,人所共和。”所以到了劫后重生,棋艺要进入一个新兴时期,创办棋报是与此相适应的。这说明《象棋报》的诞生先有“天时”之利而兼得“地利”“人和”。

   作为《象棋报》创始人之一而又出任主编的陈松顺,既然获得省市各级领导人的支持,一路“绿灯”,同时,他和苏少泉所组成的采编工作人员的班子,也是很出色的。这当中,都是与棋艺很有关系的人士。如名棋手蔡福如、陈柏祥,古谱残局专家彭树荣等,固不必说,负责新闻报道的黎民良,棋艺水平也很有可观。这个采编人员的班子,以后更迭不大,保证了《象棋报》稳定的质量水平。

  还有值得注意的广州的文化名人乐意接受《象棋报》聘为顾问或担任编委,如老作家陈残云、华嘉和漫画家廖冰兄、画家陈子毅等,阵容盛大。当中的广东作协主席陈残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棋艺名家。读过他所著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的人,应当知道书中写到下象棋的故事。奇怪的是那局棋的第一着的进边兵一“兵九进一”,这在象棋术语中称为:“九尾龟”,但很少见于实战。陈残云敢于将它写入小说,固然别出心裁,同时也是有见地的。有一次,胡荣华到广州参加“五羊杯”棋赛,在酒宴上和陈残云同席,有人说起《香飘四季》书中所写下象棋的故事,引起胡荣华的兴趣,他对陈残云说:  “我看过《香飘四季》,你能写出开局第一着挺边兵,证明你很会下棋,因为这种开局法是有的,它在布局中自成一种棋路。”陈残云听了,自然很高兴。这件逸事说明了广州不少高层人士很懂得象棋,  《象棋报》的一群顾问对棋艺是有一定水平的,他们对《象棋报》的支持、爱护,使这份新诞生的报纸很快就扎根生长。

   陈松顺一向乐于办棋社、普及棋艺,而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象棋报》,更认为是生平第一快事。这份小报面向的群众极广,而且扎根很深。在连队战士中大受欢迎,往往一班战士订有一份《象棋报》,即全班共同研读。那时中越边境还很紧张,哨兵蹲在猫耳洞内,就以《象棋报》遣兴。  《象棋报》还深入到劳改场,不止一个劳改人员写信给象棋报社,说《象棋报》是他们难得的、有益的精神读物,它兼有技术性、趣味性,能陶冶情性,净化他们的情操,有的说他能够获得提前释放,与《象棋报》大有关系。《象棋报》主要是面向海内外广大的棋手和棋艺爱好者,传播地区远及美洲、欧洲、澳洲和东南亚各地,而且很早就进入台湾。一些研习象棋的外国人,也以《象棋报》为参考资料。德国人莱纳·施密特,擅长国际象棋,兼研中国的象棋,在柏林组织成立中国象棋协会,自任会长。1986年,他作为西柏林象棋选手,到厦门参加第二届“七星杯”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在会上遇到前来担任裁判的陈松顺,使他喜出望外。原来施密特听过许多关于“棋仙”钟珍的棋坛事迹,对钟珍遗局有所研究,这时有人告诉他,陈松顺就是钟珍的弟子,因此他对陈松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厦门赛后,施密特来到广州,又和陈松顺相会。离去时,取去几册《象棋报》合订本,为日后深入研究之用。

  《象棋报》自创刊迄至1995年改为《羊城体育》,刊行了一年。它除了及时报道棋坛动态,对大量的名手对局作出了带指导性的评析之外,还在古谱残局、江湖棋局以至排局创作等领域,提供了数不清的撰作成果。  《象棋报》的专栏著述无疑是很丰富的,这里列举其中比较有分量的几种著述:《五羊杯象棋冠军赛>-苏少泉、陈松顺与陈幸合著。“五羊杯”棋赛兴起于1981年,因为参赛者必须具备全国个人冠军的资格,所以是超级水准的棋赛。最早的建议者为苏少泉。这部著述由苏少泉等捉笔,自然是最得体的。

  《五羊杯象棋冠军赛> -书在《象棋报》连载时,原名《棋坛杰作五羊杯》,后于一九九二年交付蜀蓉棋艺出版社印发单行本,全书详细地介绍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一至十一届五羊杯赛的全貌:包括竞赛、棋人、棋事等等,它不但是当代棋坛的珍贵史料,而且文字优美生动,趣味横生,可读性甚强。陈松顺对书中一百八十二局棋详加评注,分析深刻,颇多发明,因而这部书可说是五羊杯赛最权威的著述,是棋手探素流行局法以求深造的必修范本。

  《棋坛元戎杨官璘专集》——杨官璘、陈幸合著。这书在《象棋报》连载时,原称<棋城元戎杨官璘》,陈幸撰作。一九九一年由蜀蓉棋艺出版社收入“象棋特级大师丛书”出版专集。杨官璘是我国象棋史上全国冠军第一人,闯荡棋坛三十多年,经历数不清的战阵,平生佳局,指不胜屈。他是开、中、残局的全才。涉及杨官璘棋坛经历和对局的棋书固多,但所辑只限于片断和局部,而这部专集既是杨的传记,又由杨自选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对局,全面而又精微,迥非其他有关谱籍所能比拟。

  《棋坛少帅吕钦专集》——吕钦、陈幸合著。这书在《象棋报》连载时,原称《棋城少帅吕钦>,陈幸撰作。它是蜀蓉棋艺出版社所辑“象棋特级大师丛书”的第一部。出版社认为各个特级大师“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杨官璘“老练稳重”,胡荣华“刚柔并济”,王嘉良“大刀阔斧”……,至于吕钦,有“快马飞刀”的豪迈。该社构思发行一套特级大师的丛书,是要反映各自的风格与水平。吕钦为这部专著自选了许多对局,详加评注,随文穿插,棋与事互相交织,反映了他登上棋坛到湘潭夺鼎以及三捧“五羊杯”等征战过程。这是一部色彩异常绚丽的特级大师专集。

   《棋坛杂忆》——王品璋著。这是有关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的笔记撰述。作者王品璋为北京棋院主任,多年来亲身参与过各种棋事活动,接触过许多名棋手,笔下所写都是记忆所及的棋事,而且是第一手资料。专栏前后连载了近二十万字约一百二十篇文稿,内容与文字俱佳。其中如有关陈毅对我国围棋事业的倡导,过旭初、过惕生兄弟为围棋奋斗一生的事迹,不少围棋名手的成长历程,以至他们的生活琐事,都是很珍贵的记述。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王品璋与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谢军的工作关系很密切,他所写的《谢马大战的赛场后面》、《国际象棋的红星谢军》、《与谢军同游承德》等篇章,很有亲切感,是其他作者笔下求不到的。王对象棋历届全国赛也掌握不少资料,记述甚丰,不能详举。这部《杂记》,无疑很有出版价值。

 《北京棋话》——张德华著。作者张德华先生,30年代与孙经存等同为北京棋坛知名人士,他给《象棋报》撰写《北京棋话》专栏时,已届暮年。棋话约连载了30章,近五万言,是北京地区自清末以来象棋活动的杂录。北京是历朝帝都,棋风素盛,清末有宗室子弟傻贝等著名象棋高手,稍后的超尘和尚及其弟子红旗恩子、刘维智等,也名噪一时。二三十年代间,那健庭、孟文轩崛起,继之有张德魁、侯玉山一辈。张德华记述了不少现已鲜为人知的北京棋事,而重大活动如镇江王浩然、南京万启有、兰州彭述圣先后访问北京的棋艺交流,所记尤为可贵。棋话涉及面较广,诸如各个年代的棋手,有所谓“北京八老”、“春秋五霸”、“华北五虎”、“二十八宿”、 河北八龙”,以及北京曾存在过的报刊棋艺专栏、市上的棋摊、棋馆等,兼收并蓄,史料性极强。它是著述棋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西北棋圣彭述圣》——柳春著。兰州象棋名宿彭述圣在近代象棋史上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过去有关彭氏的记载,多语焉不详,或未臻翔实。柳春先生这部专著,详述了彭氏的一生,所记彭氏的棋风、棋品和技术水平,下笔谨严,恰如其分。而且纠正了其他记述的舛误。世传彭氏的对局,间有伪托,也经考证。

  《陈学元棋话》——这指镇江陈学元先生撰写的一系列棋话。他除了记述近代至当代包括镇江地区的棋人棋事之外,并论列了许多历史人物,远自孟子以至历代的高适、牛僧孺、顾师言、白居易、徐铉、陈抟、王安石、文天祥、沈括、吴承恩、金圣叹、蒲松龄等和棋艺的关系。还探讨了棋与兵法、书法、史学、数学、教育、学问、医道、旅游、养生各方面的互通之处。这些论述阐明了棋艺原是深入到人们生活许多领域的。

  《南宋象棋史探索张如安、周春英合著。南宋是现制象棋定型的时期,对南宋象棋棋史的探索,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这都论著,从大量的史籍中,论证了南渡后的宋高宗和宋孝宗两朝,象棋都极为兴盛,并且出现了女棋手。同时考证了我国象棋史上第一部全局谱《金鹏十八变》的成书年代等。见解都叠精审。

     除了上面列举的各种著述之外,尚有《弈林野史》(太史弓著),以章回体记述棋坛遗闻逸事,全书近二百回,出版了专集,有广州和新加坡两个版本。《磨剑楼象棋名谱选注》徐续、彭树荣合著,已由上海词书出版社出版。其他专栏著述尚多,不必尽举。在近代有关棋艺的报刊中,尚未有能和《象棋报》这样留下大量棋艺文献的,这证明了陈松顺创办《象棋报》并持续了十一年,在他的棋艺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页。


作者:徐续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