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谈棋文 >> 浏览正文

[象棋文化]甘谷人与象棋

时间:2006/7/17 11:59:00


  甘谷县地处渭河上游,人杰地灵,名闻遐迩。甘谷人古时民俗劲悍,鞍马骑射,崇尚勇力,名将辈出。远在春秋秦武公十年,秦人西征,灭冀戎,设置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见于史载最早的县级行政设置。甘谷人现在自豪地称家乡为“华夏第一县”。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有许多动人的历史传说,而且好多民风民俗与相临的县迥异。如果你漫步甘谷县城,会惊奇地发现,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的街头巷尾,总有三五成群的人,挤在一起。人堆里一会儿吵吵嚷嚷,争得面红耳赤,手里似乎也在抢着什么劳什子,一会儿又寂静无声,仿佛空气也凝固了似的毫无声息;有兴趣的话,挤进去就会看到,有的人瞪大眼晴,目光射向一处,有的人手托着下巴,关注着、沉思着;有的人手在空中游戈,口里念念有词。这是一群做什么的人呢?原来是“楚河汉界”边横刀立马,左冲右突的“将军勇士”和“门客幕僚”们在下象棋。
  毋庸置疑,中国象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谓国粹。我们的祖先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发明了象棋,供人们在茶余饭后消遣和娱乐。她不仅是智慧与谋略的较量,更是一种魅力无穷的艺术。中国象棋棋势多变,妙趣横生,给弈者和观者带来了莫大的趣味和享受。事实证明,下棋好比用兵打仗,既体现着棋手的战略和战术,也反映出弈者的修养与智慧。无论弈者还是观者,他们在棋局中演绎着虚拟的人生战场,操持着将士的生死大权,观看着世风之厚薄,诠释着人事之沉浮……
  现在很难考证甘谷人为什么对象棋如此情有独衷,也不知道甘谷人何时就热衷于此,但这独特的地域文化,一定有其历史的根源。下象棋和用兵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着数,最妙的兵法战而胜之。无独有偶,甘谷人自古以来,就崇文尚武。先贤名将,陇上闻名,又似乎为甘谷人喜爱象棋做了最好的注解。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的石作蜀,曾负笈东游,投身孔门,终于成为身通六艺的贤人,返乡后,他敦教化,移风俗,从而使甘谷文教大兴,人文蔚起,后人尊称其为“石夫子”。“凉州上士”姜维,文武兼备,深通郑玄经学,颇受诸葛亮的赏识,称其“忠勤时事,思虑精密……”,他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前后九次北伐,名垂青史。“关西师表”巩建丰,在清雍正年间,曾先后主持四川乡试,出任云南学政,获誉“巩太宗师”……
  岁月的长河,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荡涤着人们的思想与灵魂。酷爱象棋的甘谷人,从无声的“战场”中悟出了更多的人生哲理。他们自信沉着的个性,开拓冒险的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毅力,互帮互助、携手拼搏的团队意识,造就了千千万万的商界精英、科技奇才。甘谷人的聪慧诚信,已经成为无形的品牌。甘谷人的开拓创新和感于冒险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早在清朝时,甘谷就有“商旅之家”的美誉。丝绸古道上的甘谷商人以其诚信和义气而闻名天下。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的客商乐于和甘谷人做生意,成“连手”(甘谷家乡话,伙伴的意思)。文革时期,个人做卖买,搞自由贸易是违法的事,往往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而甘谷人迫于生计,仍然西上东进,穿梭在陇海铁路上。改革开放初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甘肃,大部分人仍然墨守成规,守着几分薄地,在“老婆娃娃热坑头”的观念下熬日子,而精明、能干的甘谷人,敏锐地抓住机遇,或往来云贵贩运茶叶,或奔波于西藏、新疆推销衣服。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返照在大像山上,甘谷八景之一的“朱圉晚霞”更加使人留恋往返。华灯初上的甘谷县城洋溢着祥和、温馨的气息。勤劳、智慧的甘谷人不顾一天劳作的困顿,有的整理着铺面商货,有的辅导孩子学习,有的仍挑灯酣战在棋盘之上……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到甘谷人如此痴迷象棋,而且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人,他们都声名远扬,这不得不使人浮想联翩。难道中国象棋真的这么神奇,不但可以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又可以深化思维,促进智力发展?我想事实胜于雄辩。甘谷人喜好下象棋的实践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作者:董思明 编辑:好点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