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谈棋文 >> 浏览正文

湖北队:自己打闷宫

时间:2006/10/20 21:03:00

湖北队:自己打闷宫 

  记得1980年12月31日,作为现今《中国体育报》的前身,《体育报》评出当年我国十大体育新闻。消息中第七大新闻写道“我国棋坛新秀和老将大换班,蝉联10届全国冠军的胡荣华降到乙组。”一时间,在当时的象坛引起巨大轰动,令广大棋迷唏嘘不已。然而时隔26年后,比这还要轰动的多,恨不得能引起象坛“大地震”的新闻也正在悄悄发生,那就是去年的象甲冠军湖北队成了降级大热门,在联赛还有三轮就要结束的情况下依然排名垫底。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荆楚大地本是人杰地灵之处,从来就不缺象棋高手,公认为我国象棋大省。前有“小神童”李义庭、后有“东方电脑”柳大华,他们都是象坛可圈可点的超级棋手。去年湖北队更是在主帅柳大华的带领之下,力压传统强队广东、上海等,首夺代表整体实力的象甲联赛冠军。 
  可只不过一年的时间,湖北队何以下滑速度惊人,从天堂沦落到地狱,一直在降级区苦苦挣扎呢?这反差来得未免有些太大了,太让人难以置信了。究其原因,关键的关键是在体育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不重视、不爱惜本土人才,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棋队水平大打折扣,战斗力远不如前,让主帅柳大华苦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成绩不大踏步倒退那才叫怪呢。其实在这方面,湖北队原本是有过教训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个人赛新科状元洪智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漂在外面多年的他现在代表重庆队来对家乡队“反戈一击”。既可惜而又让人费解的是,湖北队并没有接受这个教训,而是在去年象甲夺冠后继续重复这个错误,坐视夺冠两大主力汪洋、李智屏出走他队于不顾。 
  我们不该忘记,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再按计划经济那一套管理棋队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是光靠乡情、师徒情就能将队员稳定住,让其安心效力的时代了。棋归根到底是要人来下的,人才就是宝,就是胜利的前提,就是成绩的保证。而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大力提高优秀棋手待遇,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让他们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毕竟优秀棋手的黄金岁月也是非常短暂的,也是吃“青春饭”的呀! 
  如果湖北队真的降级了,那将是一件让广大棋迷非常痛心的事情。我希望这是湖北队的一次凤凰涅 ,能够早日获得重生。更希望其他棋队能认真汲取湖北队沉沦的教训,记住人才就是宝! 

作者:惜才 编辑:任意棋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