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出现了“棋君子”,但与足球等项目相比,所涉金钱的数目却是非常小的,并且次数也有限。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中国象棋不景气。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也许正是个根源导致许多年轻棋手把持不住。因此,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还得想办法使这个民族传统项目火起来,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效益,为棋手们解决后顾之忧。
“买棋事件”只是个案,人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几个当事人将接受什么样的处分。但在棋界,如何改革赛制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促进中国象棋的发展才是更重要的议题。
官方:不可能十全十美
刘晓放曾表示:“比赛中的确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也反映了棋手的思想修养和个人素质问题。作为棋协,以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今后应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棋手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李雪认为,如果发生违规违纪现象,人为因素是决定性的,棋手的自身素质才是根本问题,“赛制是有缺陷,但没有十全十美的赛制。”赵鑫鑫说,“瑞士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刘晓放坦言,中国象棋协会一直在做关于赛制改革方面的工作,今年初曾召开了包括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在内的各专门委员会的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赛事的发展与赛制的改革,并初步决定在今年6-8月份推出一些新的方案,“这些工作我们早就在做,并不是因为这次事件才开始采取行动。”
棋手:瑞士制结合淘汰制
特级大师胡荣华认为,今后象棋协会举办的各类比赛,当参赛人数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瑞士制和淘汰制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赛的前几轮“强对强,弱对弱”,当最后出现积分相同时,如果是两位,就直接较量决出胜者;如果有多人积分相同,就抽签进行两两对阵。“具体细节还需深入研究,但增加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可以让有作弊想法的人无从下手,这才是大方向。”胡荣华说。
另一特级大师许银川表达了与胡荣华相似的看法:“瑞士制和淘汰制相结合可以考虑。今年初,棋协举办的排名赛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只不过没有大面积推广而已。”
专家:可以加入时间因素
象棋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队教练陈孝堃,从另一种角度探讨了改革赛制的可行性:“现在考查棋手只看最后胜负,实际上可以将时间因素加进来,纳入测评体系。”他认为,如果棋手间积分相等,可以计算个人在该项赛事所花费的总时间,用时较少的排名在前。“一场比赛中的用时不能绝对反映实力强弱,但多场比赛都用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水平高低。”
中国棋院一位资深官员认为,一次比赛就决定一位棋手的等级升迁,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状态好坏和运气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很难客观、全面、持续地反映棋手真正的实力。实际上,国际象棋的做法就可以借鉴,那才能动态地测评出棋手的真实水平。
一位联赛参赛棋手的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现在下象棋能养家糊口就不错了,原来的好多专业队都已解散,竞争这么激烈,可收入水平却没多少长进,意志薄弱点的做些小动作就难免了。但愿棋协能想些办法,让象棋真正火起来,这样棋手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原本不该发生的事也就能避免了。“
各方建议
明星效应与商业效应相结合 国内比赛拿到国外搞
刘国斌是中国棋院象棋部的第一任主任,谈及“买棋事件”,他认为这只是个案。“如果有买,相应就会有卖的市场。对特级大师的违规追逐,恰恰证明棋手收入较低,是这个项目不景气的表现。”
他举例说,现在围棋的状况要远好于象棋,没听说哪位棋手去购买九段,因为他们的收入已经为自己提供了保障。所以,中国象棋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根本来讲仍是“发展”的问题,只有真正让象棋火起来,成为竞技体育热点,才便于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要想让象棋火起来,商业宣传和推广都必不可少,所以可以组织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棋手进行一些非正式的趣味对抗、盲棋表演等,赢得企业冠名赞助,让明星效应与商业效应巧妙结合起来甚至,媒体与演艺界人士也可以成为联谊互动的对象传播效果完全可以预期。
许多体育项目,在国际上具备一定声势后都能在国内广为流传。而中国象棋群众基础雄厚,“后劲”不是问题,关键缺乏的是前面的“拉力”。刘国斌强调:“可以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多举办一些赛事和活动,甚至将国内的一些比赛放到国外举行如果能让更多的外国人参与进来,让象棋真正具备了国际影响力,国内恐怕不火起来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