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6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2][3] [4] [5][6][7][8] ...[16]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出版,内容含精彩专访及获奖征文

31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2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2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2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3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28:00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开幕式致辞(容坚行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组委会主任、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容坚行

各位领导、嘉宾、棋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组委会,特别是代表主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话中所谓的,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志同道合者的意思。今天我们也是一样,济济一堂的,毫无疑问都是志同道合者——都是努力传承和大力推动中国棋文化发展的好朋友!

         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梳理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棋文化,共同筹划中国棋文化向前发展的诸般宏图大计,不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使人十分快乐的事情:毕竟,棋文化也是棋的一部分,我们都乐在棋中啊!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的召开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它是第一届,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包括在中国棋文化的梳理、研究、推广普及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也包括峰会相关活动的策划和举办等,也都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在组织上和在运作上肯定有许多不完善的、不如意的、考虑得不够周全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好朋友多多包涵,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从文化角度的确可以作如是观。我们召开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就是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审视中国棋坛,以充分揭示棋所固有的文化内涵,使其为中国的棋类事业发展所用,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所用,最终为兴邦强国所用——我是十分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的:“21世纪将是文化的世纪,只有文化上的强国,才能成为世界上屹立不倒的真正强国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棋文化峰会一定能够办成中国棋文化推广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品牌;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继续办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而且会越办越好;能够为发扬光大中国的棋文化,使中国成为文化强国,进而成为真正的强国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后,我在祝愿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也衷心祝愿各位好朋友在广州心情愉快,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34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29:00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网络征文获奖名单揭晓

http://gd.news.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10:50 新浪体育

由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和广州日报社联合主办,旨在有效梳理中国棋文化资源,大力促进中国棋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将于2009年2月28日在广州隆重开幕。

举办本次峰会的目的,是借助当今中国棋坛的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等重量级人物的真知灼见,对中国棋文化进行一次内容广泛、高屋建瓴的深入探讨,为中国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为此组委会拟将该次峰会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照片、文件等编辑成《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出版发行。为了使该文集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厚重,组委会还特别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互联网开展“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活动”,以期集思广益,补苴罅漏。该活动自2008年12月在新浪、21cn、网易、搜狐等知名网站公布后,引起极大反响,来自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踊跃投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对诸如“棋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棋文化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棋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作用”、“棋文化与思维创新”、“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等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辟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截止2009年1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各种体裁的征文165篇。经过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初评和复评,共有19人入选获奖名单,他们是:金奖——《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作者金海英。银奖——《中国围棋赛事营销研究》,作者胡煜清;《中国古代围棋诗歌中的弈境与人生之境》,作者杨昭昭;《围棋方法初论》,作者武振平。铜奖——《棋道与商道:从博弈论说起》,作者金凡;《棋文化与思维创新》,作者许淳熙;《起起落落数百秋》,作者杨柏伟;《让学生乐在“棋”中,“棋”乐融融》,作者童领娇;《用信息化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作者刘红雄。优秀奖——《关于对棋文化如何在社会中推广普及的意见和建议》,作者胡敏;《关于网络围棋联赛正规化商业化的研讨》,作者袁泉;《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比较研究》,作者黄盟;《仰望星空说围棋》,作者刘星;《棋文化》,作者蔡广根;《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刘忠旭;《棋韵》,作者刘锦纲;《浅言棋文化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作者戴欣欣;《围棋文化探微》,作者曾林;《中国棋文化与和谐社会》,作者李春亭。

按组委会规定,金奖获得者,奖人民币8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并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银奖获得者,奖人民币3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并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铜奖获得者,奖人民币2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并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优秀奖获得者,奖人民币8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

35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31:00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广州举行 棋圣聂卫平等出席

(出处:广州日报)   日期:2009-02-28  发表人:任意棋  【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广州举行 棋圣聂卫平等出席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由本报与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将于今天起在广州新长隆酒店隆重举行,当今中国棋坛的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以及学界、商界、政界中热心棋文化推动的130名重量级人物将齐聚广州,共商中国棋文化发展大计。

  中国棋类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均有不少国际级别或国内最高级别的比赛,而在棋文化探讨方面,至今还没有机构专门举办过正式的最高规格的峰会。即将召开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将翻开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它借助当今中国棋坛的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等重量级人物的真知灼见,首次系统地梳理中国的棋文化资源,探讨中国棋文化之现状,以便在高层次上探讨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因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不但规格高,而且还将产出丰硕的成果:包括收到近200篇征文的“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组委会对棋界及社会各界知名人物的深度访谈,组委会与广东电视台《文化珠江》联合摄制的4集中国棋文化专题片,组委会特邀的全国各地棋文化专家学者、棋坛领军人物所撰写的文章。这些成果中的大部分,将收入到《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中,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棋文化文献资料。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办好2010年广州亚运会建言献策。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历史上首次有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共同参赛的亚运会。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在亚运会举办前一年召开,不但起到一种为广州亚运会进行高规格的“棋文化热身”,使广州亚运会办得更文化、更新颖、更成功的作用,而且还能为亚运会的三棋比赛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在全国最大的生态主题酒店广州新长隆酒店召开,酒店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可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宴会厅。昨天,围棋棋圣聂卫平,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许昱华,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著名棋文化研究学者何云波等嘉宾已抵达新长隆酒店。(记者 施绍宗) 

36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32:00

棋迷期待:中国棋文化峰会

棋迷趣事100则 2009-01-21 21:40:00 阅读3 评论0   字号: 订阅

2月28日至3月1日将在亚运会之前举行中国棋文化峰会。该峰会将体现如下四大特色。

期待一,构建:中国棋文化促进会

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广州棋院院长、中国棋文化峰会组委会主任容坚行说,中国棋文化峰会是由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棋类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年均有不少国际级别的,或是国内最高级别的比赛。相比之下,在棋文化的探讨方面,至今还没有机构专门举办过正式的、最高规格的‘峰会’,这不免令人遗憾,中国棋坛非常需要在一个最高层面的峰会上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包括棋文化的各种课题,这次中国棋文化峰会将翻开中国棋文化历史新的一页,它将借助当今中国棋坛的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等重量级人物的真知灼见,首次系统地梳理中国棋文化资源,探讨中国棋文化之现状,以便在高层次上探讨问题,甚至解决问题,具有棋文化发展里程碑意义。”

中国棋文化峰会有一个重要议程,那就是倡议成立中国专门的棋文化促进机构——中国棋文化促进会,这个机构的诞生将填补我国全国性棋文化促进机构的一项空白。3年前成立的广东棋文化促进会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专门推动促进棋文化发展的机构,设于广州珠江公园内的“广东棋文化基地”则成为广东促进棋文化发展的大本营,而广东在促进棋文化方面之所以能先行一步,主要是从“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的角度出发,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添柴加火。令人欣喜的是,象棋、围棋历史性地首次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中国棋文化峰会在广州亚运会举行前一年在广州举办,无疑是为广州亚运会进行一次高规格的棋文化热身,这将使广州亚运会办得更文化、更新颖、更成功。

期待二、重视:网络棋文化

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扬威表示:中国棋文化峰会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是一次公益性文化学术活动。网络征文的内容与专家研讨的内容一致,网络征文与峰会研讨主题有3大类,第一类为棋文化理论研究,包括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棋文化的定位与特征,中国棋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棋文化的历史渊源,三棋比较研究与中西文化,棋类竞技与文化关系之研究等;第二类为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研究,包括中国棋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棋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棋文化与新闻传媒互动研究、中国棋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棋文化与创新思维、棋文化与人素质教育、棋文化与管理、棋道与商道研究等;第三类为棋文化市场推广研究,包括棋文化如何在社会中推广普及、棋文化与棋类活动组织、棋院的职能形象定位研究、棋类竞赛活动的市场营销研究、棋类培训的市场营销研究、棋文化产品创意与推广研究、棋文化的网络推动研究等。据悉本次棋文化的研讨会将,结出丰硕的成果:荟萃中国棋文化界有见地的文章、论文,再加上深度访谈,特约撰稿等,最后将结集出版。峰会组委会拟将中国棋文化峰会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照片、文件等编辑成《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暂名)出版发行。为了使《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厚重,成为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本文集,组委会决定集思广益——从即日起开展“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活动”,希望有识之士踊跃投稿,为中国棋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建言献策。

   期待三盛举:棋文化名流

据说这次中国棋文化峰会得到了吴清源、金庸等围棋宗师与文化名人的大力支持。峰会所邀请的嘉宾除了作为棋文化有力推动者的党政部门领导人外,还有棋坛管理者及著名棋手、文化名人与商界名人中的棋文化推动者以及棋文化专家学者,如担任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会长的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蔡绪峰,前中国棋院院长、著名围棋九段陈祖德,著名的前足球运动员容志行,著名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广东流行音乐协会会长陈小奇,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著名棋文化研究学者何云波等,考虑到一些嘉宾日理万机或年事已高的原因,组委会将采用技术手段提前进行深度访谈并录像,以网络视频的方式使未能亲身与会的嘉宾仍能够在峰会上“露面”,以发表他们的高见。

(以上资料参考来源:施绍宗)

期待四,别具一格棋文化

该征文囊括了棋文化理论研究、棋文化与社会衔接、棋文化市场推广研究

见:征稿类别

  (一)棋文化理论研究

  1、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棋文化的定位与特征;

  3、中国棋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4、中国传统文化与岭南棋文化的历史渊源(棋文化地域研究,可类推);

  5、三棋的比较研究与中西文化;

  6、棋类竞技与文化关系之研究;

  备注:并不拘泥于以上几类(下同)

  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理论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二)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研究

  1、中国棋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棋文化与和谐社会;

  3、中国棋文化与新闻传媒互动研究;

  4、中国棋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

  5、棋文化与创新思维;

  6、棋文化与人文数质教育;

  7、棋文化与管理;

  8、棋道与商道研究;

  备注: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三)棋文化市场推广研究

  1、棋文化如何在社会中推广普及;

  2、棋文化与棋类活动组织;

  3、棋院的职能形象定位研究;

  4、棋类竞赛活动的市场营销研究;

  5、棋类培训的市场营销研究;

  6、棋文化产品创意与推广研究;

  7、棋文化的网络推动研究;

    (一)论文收件:即日起至2009年1月31日(以文件发到组委会的邮箱时间为准)。

      (二)评审揭晓:2009年2月中旬,组委会将在网络上公布评审结果。

     (三)颁奖时间:2009年2月下旬中国棋文化峰会举办期间。

37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1:48:00

《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编辑委员会

顾问:

朱小丹(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国围棋协会顾问、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蔡东士(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

刘思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

陈祖德(中国围棋协会顾问、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王汝南(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华以刚(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广东棋文化广州峰会名誉副主任)

武彪(广州市凤凰山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棋文化广州峰会名誉副主任)

 

名誉主编:

容坚行(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广州棋院院长)

谢奕(《广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陈志刚(广东省棋类协会秘书长、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何云波(棋文化学者、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邓扬威(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主编:

陈伟胜(《广州日报》体育新闻中心主任)

 

      执行主编:

施绍宗(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副主编:

葛万里(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委:

孙劲松(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广东东湖棋院总经理)

温秀坚(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马驰(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助理、副秘书长)

张海生(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张宇翔(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编务:

张婷婷、李琳

38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2:52:00

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金海英)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阿城的《棋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川端康成的《名人》这三部以棋为中介的国内外文学作品,通过对三种棋类的起源及文化功用的阐述,来讨论棋、文化与人生存的关系,棋在不同民族中的价值观念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民族的棋类艺术所体现出的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棋 / 文化 / 生命

     绪论:茨威格在小说《象棋的故事》告诉我们:根据个人经验,我是深知被称为国王的游戏的象棋所具有的神秘诱惑力的,在人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中只有这一种游戏,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任何刁钻的偶然性,它只给智慧戴上桂冠,或者确切些说,它只给智力天赋的一种特殊形式戴上桂冠……它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介乎这二者之间飘浮不定的东西,就像穆罕默德的棺材介乎天地之间一样。一种包含着各种矛盾的独一无二的混合物: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象力才能使之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可又完全是没有成果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但是,尽管如此,业已证明,这种游戏比人们的一切书本和作品更好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棋类运动是人类精神物质的产物,具有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功能,几千年来长盛不衰,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

我们知道,人类文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中,逐步领悟到宇宙人生的许多奥秘,从而建立起了各种价值标准和伦理准则,这样,文化就慢慢被建构起来。文化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摆脱蛮荒走向文明的一种标志。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从而可知文化是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那么棋类运动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上、精神上的有益补充。不同国度的棋种,反映出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例如中国的象棋、欧洲的国际象棋、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围棋,都无不映射出本国传统文化思想精神。本文通过阿城的《棋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川端康成的《名人》这三部写棋文化的文学作品来进一步讨论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

三项棋类运动都有着特色的文化起源和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互相影响、互相发展、互相进步,各自散发出绚烂的光芒。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象棋、围棋如一枝并蒂奇葩,各有异彩而又交辉相映,它们以丰富的历史内涵,精彩纷呈的竞技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象棋的起源众说纷纭,尤为激烈的当属印度与中国,但从我国学者的考据中来看,起源于中国的论据较为充分。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学名著《楚辞?招魂》中就有:昆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但此象棋非彼象棋,但之所以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象棋起源的鼻祖,我想这大概就是六博是我国最早出现有兵种等级之别的棋戏,再者就是六博棋在当时被称为象棋,故此认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根据每个朝代的特点进行对其改革,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雏形,最终在宋代定型为至今的象棋。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生生不息。

围棋起源于中国,我国古代许多古籍中有所记载。战国时期的古籍中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之说,在南北朝时,围棋走出了国门,传到了中国的近邻高丽(即现朝鲜),并经朝鲜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等地开花结果,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为以后围棋在中国、韩国的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际象棋在国内称之为西洋棋,据说古印度约在公元二世纪至四世纪,有一种四人对局的棋,叫恰图兰格,后传入波斯,7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故这种起便在阿拉伯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改名为沙特朗兹,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后,又传入了欧洲,渐成为当时欧洲的骑士七技之一。16世纪遂定型为目前流行的国际象棋。

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三种不同棋种的起源及文化功用后,现在就国内外三部文学作品阿城的《棋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川端康成的《名人》来讨论、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三种棋类的异同及棋、文化和生命之间的意义。

     一、棋与人的生存意义

     个人认为下棋可分为三重境界:技、艺、道。技者,技术也,属初中级阶段;艺者,艺术也,属中级阶段,道者,追求之最高境界也。由此来观察和分析三部作品在不同民族中所体现的棋、文化与生命之间的意义,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1、《棋王》——棋与物质、精神的匮乏

     “原有的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迫使一些天性敏感而又富于悟性的人们,去寻找更恰近人生真相的精神支柱,以达到对时代痛苦积极的精神超越。”

的确,在特定的年代,会迸发出超人的智慧,达到精神的超越。阿城《棋王》描写的就是在特殊年代中的一位普通棋手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在文革时期,小说通过对“棋呆子”王一生人生经历的叙述,展现了王一生的人生见解和精神特质。王一生是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物质精神缺乏的年代,使他从小就体会到社会的艰辛和人生的困苦。他以逆来顺受和无欲无求来适应艰苦而无望的生活,并达到了一种超乎世俗的个体精神的自由心态。吃与下棋就构成了他内在生命与精神的自足与自在。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对未来生活的任何奢望,唯一能够使他获得乐趣、忘却尘世烦恼的,只有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是他的铭言,象棋使他得以精神上的愉悦。但王一生刚开始下棋的阶段,本人认为充其量是属于三重境界中的技者,是一种娱乐,下棋是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是一种精神慰籍,从中找到乐趣,是他在这物质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得以自足生存的良药。

本人认为真正得道者是拣破烂为生的老者,他运棋如神,然而却严格遵循着“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的祖训,在最低下的社会地位上保持着最自由的心灵,超然于一切。正如他借道论棋的几句话,对“气”与“势”的阐述,让人受益匪浅:

……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子儿,这棋没法儿下。可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高手你入他很难,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铺排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开导,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老者对王一生所说的这一番话,体现了一种的境界。

       老者对王一生后来棋道的顿悟,以棋道为心道,有着很大的影响。王一生从老者身上得到启示,决意摒弃物质生活的困扰,自觉地从下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因此,最后在与九名高手进行车轮大战时,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定精神,使他的棋道得以升华,达到一种的境界。使其从娱乐解忧升华到一种艺术追求的境界。

《棋王》在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背景下,通过棋来使人获以精神上的解脱,体现出人在这年代中的生存意义,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下棋已不仅仅是一种缓解生存与环境的尖锐冲突、深入内心超越苦难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同时也象征着民族精神的道路,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2、《象棋的故事》——棋与精神匮乏

     小说《象棋的故事》创作于1941年,茨威格是在饱受理性社会幻想破灭,国破家亡之苦,希特勒纳粹在德国上台,精神上肉体上受尽摧残的背景下写成的。小说以此为背景,通过第二主人B博士向第一主人公沉痛讲述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分子摧残人的故事,控诉法西斯分子对人精神的摧残。

描写了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情感交流时的绝对孤寂。B博士出身于奥地利古老的名门望族,由于他所开的律师事务所专门管理皇室和大修道院的财产,德国纳粹入侵奥地利后,为了B博士口中得到所需的材料,对他不是采取粗暴的拷打或者肉体的折磨,而是采用了一种极端阴险、恶毒的迫害手段——将他与世隔绝,完全的孤立起来,至于他完完全全的孤独之中,失去自由,关进一个真空之中,在一间和外界严密隔绝的空房间里,搬走一切东西,身边一片虚无,置在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无之境,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酷刑。就像小说中所说的——他们只是把我们安置在完完全全的虚无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像虚无那样对人心灵产生这样的一种压力。

这种残酷的心理折磨持续了4个月之久,盖世太保的目的是:他们企图用我自己的思想来窒息我,直到我喘不过气来,那时我只好把我的思想倾吐出来,招出口供,招出他们想要知道的一切,供出别人和材料,此外别无出路。”  B博士招架不住了,在精神极度缺乏的时候,神经开始松弛,头脑出现了混乱,最后致使到精神疯狂边缘的时候,一本象棋对局拯救了他,使他精神上得到了寄托,在孤独中、虚空中得以生活。下象棋有这种奇妙的优点——把全部脑力集中在一个局限的很狭窄的活动范围内,即使拼命用脑思索,也不会使人脑子萎缩,相反,只会使脑子更加灵活,更加活力。”   使其重新振奋起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事物往往是福祸相依的。经过几个月的学习,B博士对象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狂热和痴迷,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但又出现了新的危机,通过长时间对这本象棋谱的琢磨,已经背的得滚瓜烂熟了,于是重新达到一个死点,重新面临着一片虚无,这本棋谱失去了新鲜的魅力,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故此需要更新的东西来维持它的精神折磨,B博士只好进行自己对自己对弈,把自己当成对手,来保持自己心智的正常,但下棋是一种思维游戏,两人对局时是两个不同的脑子里按照不同思路发展的,但当自己一个人面对两方,追求双方的精确性,无疑造成了人为的精神分裂,下棋的乐趣变成了下棋的热情,下棋的热情变成了下棋的狂热,变成一种癖好,变成一种激烈的狂怒,最终导致象棋中毒,出现了精神分裂症,使自己达到精神崩溃。但B博士后来也因此而得到解救,获得自由。

象棋对B博士来说,纯粹是在精神极度空虚、平乏的状态下进行被迫而学的。正如小说所说的不过那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一特殊时期象棋就成了他的精神食粮、精神支柱,是他正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象棋作为人类智慧的体操,具有锻炼心智、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功能,而此篇作品中的主人B博士最终会精神分裂,我想更多的是他还停留在技的阶段,过多的追求技术,没有去领悟其更深的内涵,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可能也是他在精神匮乏的时候,自己毫无半点象棋知识的情况下所学的纯粹技术,没有此项目的文化理论知识来补充,再加上在这极度孤独、极度空虚的时期,最终使他一味的追求胜负,在胜负的世界中得以精神上的愉悦,故此陷入胜负的泥潭不能自拔,导致崩溃。但我们不可否认象棋是B博士在生命中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精神支柱,支撑他走出艰难时期。

此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琴多维奇则是个传奇人物,与B博士有着迥然不同的境遇和风格。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好象就是为棋而生的怪才。正如小说所说的这位世界冠军无论用哪一种文字书写,哪怕只写一句话,也不能不出错,而且,象他恼怒的对手之一所刻薄地指出的他在任何领域都惊人的无知但就是这么一位在各方面都显得无知的人却在棋上有着惊人的智慧,一个没有想象力靠直观方式得逻辑来战胜对手的世界一流棋手,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不管如何,棋对于琴多维奇来说,是他生命中的全部,在棋中他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在棋中可以体现出他的生存价值。

象棋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我们不应受囿于它,不能盲目的追求胜负。而是应该享受它,娱乐它,研究它。它将是我们人类漫长生命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

      3、《名人》——棋与声名危机

     围棋起源于我国原始时代末期,在距今1200年以前传到日本,在日本成为一种棋艺游戏,成为一种技艺。它贯穿着自古以来东方的禅宗色彩和高雅精神。(《名人》)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原型是日本围棋国手本因坊秀哉名人与木谷实七段对弈的观战记的报刊连载。1938年,秀哉名人以 65岁高龄举行告别棋坛的比赛。川端康成应《东京日日新闻》之邀,作为本场赛事的特约记者,负责撰写观战记。

这场作为名人棋坛告别赛的比赛,由于名人的身体状况原因,持续了半年之久,而且屡次转移对局场地,川端康成几乎是自始至终寸步不离棋盘。他的观战记在《东京日日新闻》和《大阪每日新闻》共连载六十四回,大获成功。从写观战记时起,川端康成就计划把观战记加工整理成小说,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过早辞世的秀哉的敬仰。他眼中的秀哉,是这样一个人:在棋盘一落座,名人就显得很高大。这当然是全靠他的地位、修养和艺术的力量。他身高五尺,上身却很长。脸盘又长又大,鼻、嘴和耳朵等也都很大。虽然名人的形象并不高大,但在川端康成的心中,秀哉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在长期的比赛中,名人一直在病中,但是,他不放弃比赛,他说:我不能作出这种对艺术不忠的事情来。《名人》这部小说,以细致的人物刻画而憾人心魄。在那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刻画中,展现出作家独到的艺术才能和极具个性的艺术品味。而川端对于围棋艺术的无限深情,对于秀哉名人的敬佩之情,都得到充分的展现。

秀哉是日本围棋历史上最后一位名人,同时也是本因坊一派的末代掌门人。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秀哉名人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他的引退,标志着日本围棋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因此,引退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局棋。秀哉名人最后一场告别赛能否保持不败记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赛的对手是被称为鬼才的木谷实七段,他的体重是秀哉的整整两倍,而年龄还不到秀哉的一半。比赛从6 26日开始,到 12 4 日结束,以五十年不败的秀哉名人的失败告终。

《名人》基本上是对上述事件的纪实,属于纪实小说。小说中虽然非常详细的写了棋局的气氛和环境,但主要是写人、写人生命运,而不是单单的写棋,它突出地展示了秀哉名人在对弈过程中所表现的美的心灵和保持围棋的传统精神。通过围棋这一日本传统文化来表现秀哉名人的内在精神,他把围棋艺术倾注到生命中去。

秀哉是常胜不败的名人,最后一场告别赛能否保持不败纪录,对于他的名声来说至关重要。但小说把两个人物放在新旧制度、时代转折点上加以塑造。本因坊是在1590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授予棋艺最高超的海和和尚的称号,开始了本因坊的世袭制。名人是棋手的最高称号,是终身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认为这些传统不适社会的发展,从而促使棋界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则,企图对名人加以限制,从本身的制度来说笔者是非常赞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不断的改革,在改革中总结,在改革中进步。

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就是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名人秀哉一方面得到传统对名人的尊重,一方面又受到新时期新规则的折磨。而作为秀哉名人告别赛的对手,大竹七段是凭着自己的力量进行弈战的。这不是大竹个人的战斗,而是作为另一个新时代选手,继承历史进程的代表在同名人对棋的。虽然这场告别赛是在新时期下的新规则中进行,本着平等的规则,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名人在无形中还在享受着昔日的特权,由于大家心中对名人的敬仰,或者说一贯来人们对名人所形成的心理固定模式,或者日本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者的心态,即使此次比赛是本着平等公平的原则,但难免还是偏颇于名人,一定程度上是对大竹七段的不公。就如小说写报上对他们俩比赛的报道中写:名人谈过,纵令继续下棋,死在棋盘旁,也是出于棋手的本源。他最后成了以身殉艺的名人。神经质的七段对与对手的病痛漠不关心,也不同情,非要对弈不可。这样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看到大竹七段作为年轻棋手的代表,在众多的选拔中得以与名人挑战的机会,他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技艺,追求棋艺的完美,为此他全身心的投入。但在对局中,当他发现名人患病时,他也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处在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凭着自己的义气放弃,那么他身上所担负的年轻棋手的重任就在此终结,如果继续对局,那么就如报上所报道的那样,指责他的人品;这使大竹极其的苦恼,正如小说所说的:大竹七段即使同意继续弈,他也彻夜难眠,苦恼已极。在这次的挑战赛中可以说两人精神上都担负无不的重压,各自为声名所累。

本人认为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是悲剧人物,两人的精神追求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为了追求围棋技艺的完美。哀莫大于历史的无奈,两人就是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各自担负着所处时期所要担任的责任。名人是明治草创时期以来老一代棋手的代表,大竹七段则是新时代的选手;名人的失败表明它赖以生存的旧世界的灭亡,由他所代表的旧时代的结束,大竹的胜利则表明新世界的诞生和新时代的到来。自此以后,为其变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运动项目,围棋比赛变成争夺冠军的比赛,出现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形成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再也不象名人所习惯那种老式技艺。故此演绎两人的对局,必定以悲剧收场。两人对棋艺的追求无不让折服的,例如小说中的几个小细节中所说的:名人参加日本棋院的棋赛开幕式时,为了助兴,举办了下联棋活动,轮到名人下时,整整思考了四十分钟,才落子,其实这只不过是即席助兴,但从这细节让人觉得名人对棋的态度和严谨;大竹七段也是如此,他同别人下棋时自己总觉得不足、不足,下得非常的精细,倘使没有看准,就不随便落子。两人是如此得相似啊!都似棋为生命,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罢了。以至于小说中所说的或许就是这盘棋夺取了名人的生命吧。下完这盘棋,名人的身体再也不能恢复往日的健康,一年以后就死去了。名人最终为名所累,生命也因此而消逝。大竹七段在结束对局时,向名人施礼说:先生,谢谢您了!说罢,深深的低下了头,一动也不动,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上,白皙的脸上显得更加的苍白了。……大竹下到庭院,独自坐在对面的长凳上,……在冷飕飕的宽阔庭院中,陷入了沉思,我呼唤他,他生气似地稍微掉转头,大概是落泪了吧。大竹七段也为名所累,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

日本的围棋,已超过了娱乐和比赛的观念,成为了一种技艺,早已根深蒂固的成为日本不可思议的传统了。川端康成小说《名人》中的两位主人公无不充分的体现出棋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体现出日本文化中的那种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力量。

以上我们通过这三个文本的阅读、分析,感受到虽然这分别是处在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棋种的背景下,但它所要反映、所要体现出的精神是一样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国际的,人类本身的精神是一致的。三个文本分别从物质匮乏、精神匮乏、声名危机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出一个主题即棋对于人类生命存在起到的重要意义。棋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就是生命,就好比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剑在人在,剑亡人亡的境界,这一点在小说中《名人》的主人公名人秀哉演绎得如此的悲壮,无不为他泣下。下棋是什么?本人认为下棋就是你智慧、性格、精神、文化等在棋盘的反映,任你的思想在棋盘中遨游,任你的才智在棋盘上发挥、创造,任你的艺术细胞在棋盘上体现,在棋盘中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它会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跨越某些现实的功利的门槛,到达极致的境界。

      二、棋在不同民族中价值观念的差别

      三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相同之处都是用棋这个中介来体现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但我们也从这三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价值观念的差异。在此我们就这三个文本来进行探讨:

     1、东西方之间的价值差异

     东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这三本小说中的体现也是无处不在的,东方阿城的《棋王》、川端康成的《名人》与西方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这三部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东方的作品《棋王》《名人》中,下棋更多是追求一种的精神。《棋王》中的王一生、老者,他们都生活在物质、精神皆贫乏的年代,象棋便成了他们的灵魂,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外在对应物。何以解忧,唯有象棋”“长日唯销一局棋,在棋盘里消磨时光、解脱痛苦、超然物外。在动乱年月中保持着安命处顺的人生态度,享受常人所没有的心灵自由,不为外在的贫穷富贵、成败荣誉而苦思冥想,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不能影响他们在心灵自由的天地里追求棋道的提高。可见作者力图通过人物的形象来展示一种文化精神,即中华民族传统的道文化精神及其庄禅哲学的旷达、通脱,身上无不浸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名人》中的名人秀哉何尝不是在苦苦追求着的精神。名人那种忘我的精神与众不同,使人总觉得他仿佛消失在遥远的地方名人一直把这盘棋当作艺术作品来精雕细刻。”  追求着事物的美满。东方的这两本作品更多地体现了棋中的精神内涵,体现的是一种虚无忘我禅定的精神。

西方的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则不然,作者通过对棋王琴多维奇的刻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西方国家对物质的追求,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棋王琴多维奇下棋纯粹为物质利益和名誉,他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尽可能的多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他捞起钱来苯手笨脚,简直愚蠢到无耻的地步……他从一个城市旅行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只要给他报销,他就为任何一个寒伧的象棋俱乐部下棋,他让人在肥皂广告上印制他的肖像,甚至同意人家出钱买他的名字去出版一本叫《象棋哲学》的书……他当了世界冠军后,就自以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了,这种意识,尤其是他挣的钱比他们还多的这个具体事实,使他从过去的手足失措一变的冷漠的、往往表现为极其苯拙的目空一切。在琴多维奇的眼中只有象棋和金钱,犹如一个象棋机器人。象棋是他获取金钱的手段、工具,故此没有艺术可言。沽名钓誉的另一个人物苏格兰的采矿工程师麦克柯诺尔在小说中也体现出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物质世界,小说中描写两人在轮船上压彩下棋,我宁可把钱付给您的琴多维奇,也不愿意向他乞求恩典而且末了还得向他千恩万谢。上演了物质世界中的金钱交易,把西方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暴露无遗地展现出来,下棋已经是物质的东西,精神上的追求在西方国家就相对来说显得那么的微弱。

通过小说文本的比较,通过棋类这一中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东西方国度价值观念的差异,人生存的价值差异,从而也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东方各民族内部的价值差异

      中国作家阿城的《棋王》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名人》这两篇小说,都是借来展现人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种的精神,但细品之后,两篇中还是有着一定的价值差异的。

《棋王》中不论是王一生、还是老者,总是力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不为外在的贫穷富贵、成败荣辱而苦心劳神,进亦不喜,退亦不忧。有道家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陶渊明《神释》)的旷达和超脱,也有儒家的执着和坚定,更多的是展现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王一生车轮大战中,力战九雄:孤身一人坐在大屋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的脸上,眼睛深陷下去,黑黑的俯视着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种对弈时状态的描写,体现了道家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棋王》中对棋道的追求纯粹是精神追求,不参杂着任何的物质欲望,纯粹是精神思想在棋盘中的遨游。小说中为棋不为生为棋是养性更好的反映了其中的意旨,

小说《名人》则不然,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名人秀哉、大竹七段两人都是对棋道艺术的孜孜追求,但双方都沉溺在胜负的世界中。虽然他们也讲究棋道,追求境界,体现风范,但他们最终还是无法挣脱胜负的折磨,受名声所累。从前,一旦成了名人,就担心有损于名人的权威,连练习也回避同人对弈”“围棋是竞技,最后要见胜负,再则在报社媒体的推动下,霸权价值的提升,棋手受更多外界的影响,围棋的品位和风雅慢慢的消减。那么小说的人物刚好处在这个新旧制度的年代,故此使棋手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考验和折磨,一个转型时期的尴尬,既要保持原来的棋道,原有的风雅、原有的精神,但又受新时期影响,得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棋手把一生的命运都压在上面了,这无形是对棋手的一种精神折磨。这就形成了棋手精神境界的追求与世俗的物质虚荣之间所造成的矛盾。就是像名人这样的棋手也难逃这种的心灵折磨,他只要一面对棋盘坐下,就迎来了灵感,燃起了斗志,形象显得高大而庄重,气势逼人,进入了明净无我的镇定、专一、虚寂的三味境界,将围棋艺术倾注到生命追求的境界;大竹七段也是只要一对弈,眼睛就放射出无敌无畏的光芒,充满强烈的自信,表现上坚韧自重,实际上却蕴含着力量,进入一个心旷神怡的艺术境界,显出无法形容的美;但他们俩也都难以逃脱世俗的干扰,受胜负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棋手心中的挣扎,既要追求棋道的艺术、达到忘我的境界,可在现实世界又受胜负左右,难以逃脱名声所带给他们的负担。他们是悲哀的!

      三、比较中的启发

      从这三部以棋为中介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人的生存价值的差异,间接的也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透视日本文化,我有种很深的感触。日本是一个异常团结且强悍的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具有这些特点,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受制于自然条件,更得意于政府对这是民族传统文化良好的保护意识,及巧妙的加以利用的缘故罢。日本的许多传统文化都是拿来主义,例如茶道、将棋、围棋等一系列的文化,都是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再经过本国的发展、演进得以很好的培植,逐渐融入本国的思想精髓、审美的标准等,形成一种本国的传统文化。正如《名人》中所说的:日本人民超越模仿和引进开拓这种智慧的奥秘的精神。日本在本国是越民族的越受保护,例如日本特有的将棋,据日本《将棋独稽古?序》中说:将棋者,我邦知兵者,效彼邦象戏而创制焉。可知是我国唐代的象戏传入日本,传入后经过本国的改造,得以推广,与国内的象棋目前还有很大的相似,相扑在本国内受到很好的重视,并给与很高的地位,这就很好的保护了传统的文化,认识到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本人认为只有民族的东西才能体现出本国的文化精神,本国的精神面貌,才能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的许多国粹——传统的文化,目前的现状我认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例如围棋起源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目前的竞技成绩在三国鼎立(日本、韩国、中国)中已显得较为的落后,无不让人心痛;而中国的另一国粹象棋,目前的现状也不大乐观,受重视程度不够,具有如此深的群众基础的国粹,难道只有这些传统文化到了没落了时候,我们才来反思吗?才来发展吗?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西方是崇尚自由的,下棋也一样,在国际象棋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各子毫无约束、自由行走,马没有拌马脚,没有河界划分,没有九宫限制,兵卒的升变,也反映出西方对个人才能的重视,真金总会发光的,个人的才能也不受外界影响,各子可以在棋盘上自由的翱翔,给予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小说《象棋的故事》中棋手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精神,而纯粹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追求的是物质,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更具有一定目的性,是实用主义者。

棋类项目古人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商业战的增多,逐渐的转入到竞技体育,以胜败论英雄,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故此在棋界中就出现了求胜派和求道派,求胜派追求的是胜负,只要是赢棋就好,不注重过程,只在乎结果;而求道派则不同,追求的是的艺术性,讲究棋形的完美,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本人认为棋类作为竞技项目,必然存在着竞技性,但它的艺术性是永不消退的,艺术是永恒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演绎出精彩对局,构成了棋类璀璨的艺术宝库。

西方哲学家贝尔说,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唤起我们的是审美感情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感情。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竞技,一种人类审美的对象,使人们获得审美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净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一种共通的东西,并进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棋类运动是人类发展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不同民族思想在棋盘中的映射,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得发展,跨地区、跨国家的全球化进程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地球村的观念也逐渐得形成。那么文化作为国家的精神支柱也不例外,我们应该站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审视民族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独特价值,进而寻到它与世界文化的契合点,获取对人类文化传统共性的认同。传统不是孤立的,是相对于现代来说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来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本民族的精神、本民族的文化;通过来跨越时空、跨越地区的直接对话,从而碰撞出不同民族共通的精神。

     参考文献:

     张如安:《中国象棋史》,团体出版社,1998年;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85年;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杨荣:《茨威格小说研究》,巴蜀出版社,2003年;

阎嘉:《触摸人类的心灵——茨威格》,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吴清源:《中的精神》,中信出版社,2003年;

叶渭渠:《名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张国安:《执拗的爱美之心-川端康成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上海分公司,       1994年;

朱道卫:《不约而同的精神追求——B博士与王一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何云波:《围棋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朱南铣:《中国象棋史丛考》,中华书局,2003年。

 

39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4 22:56:00

上述这篇金海英女子特级大师的论文荣获金奖,众望所归,热烈祝贺!

很棒!很好!很精彩!

值得我们学习,金海英大师是花了很多心血写出来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0楼
北京贾俊 发表于:2011/4/14 23:0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6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2][3] [4] [5][6][7][8] ...[16]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