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6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2][3][4][5] [6] [7][8][9] ...[16]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出版,内容含精彩专访及获奖征文

51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5 23:13:00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简述

——邓扬威(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总策划)

     大家好!我是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的总策划邓扬威,谨代表峰会组委会对本届峰会作八点简述——

      一、策划召开中国棋文化峰会的初衷

       中国棋类竞赛活动十分活跃,从不缺高规格的比赛——特别是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这三大棋种,每年均有不少国际级别的,或是国内最高级别的比赛。相比之下,在棋文化的探讨方面,正式的并且是最高规格的峰会,就没有机构专门来举办过了,这不免令人遗憾。

希望弥补这一个遗憾,就是我们策划中国棋文化峰会的初衷。

      二、峰会的策划构想和召开得到了多方支持

       首先,得到了领导和促进会同仁的大力支持。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朱小丹认为峰会构想很好,指示我们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嘉宾的时间安排议程;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陈祖德、王汝南;会长容坚行,副会长陈志刚;副秘书长孙劲松、张海生、马驰、施绍宗、葛万里、温秀坚、王学琛;办公室负责人张婷婷等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使峰会策划构想逐渐完善,有关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尔后,得到了中国棋院的大力支持。中国棋院认为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将使中国的棋类事业不仅向世人展示其体育竞技的属性,而且能向社会揭示其固有的文化内涵;建议峰会名称改为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并同意牵头作为峰会主办单位。

峰会还得到了广州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但同意成为本次峰会的联合主办单位,而且还全程资助峰会,大力报道峰会情况。

       峰会还得到了广州市长隆酒店有限公司、广州市凤凰山旅游度假有限公司、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北京围棋基金会、《围棋天地》、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电视台《文化珠江》等企业、机构或部门的大力支持,担任峰会的协办单位,参与有关工作。

        峰会还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棋界泰斗吴清源先生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中国著名棋手聂卫平、中国围棋博士何云波教授、象棋界著名的岭南双雄吕钦和许银川、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棋后许昱华、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许钦松、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著名音乐人陈小奇等专门发表意见,出谋献策以支持峰会的召开。当然,还包括中国围棋第一美女唐莉专程来做开幕式的主持人,以及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本来都是各行业中日理万机的领军人物,能够拨冗前来共商中国棋文化发展大计,也就是对峰会最大的支持了!

       峰会的策划构想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十分得力的执行团队:峰会承办单位广东东湖棋院与广州本手公司就是这样的团队:在峰会方案的执行上,无论是人的安排,或是物的运用,事无巨细他们都做得十分出色。若没有他们承担起千头万绪、十分繁重的工作,中国棋文化峰会就只是一个美好而不能实现的构想而已。

       特别要说的是:众多精英人士大力支持峰会,完全出于奉献精神!是一种自带干粮修水库式的公益行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大家对棋类活动和棋文化的热爱!

可以说,今天峰会的成功召开是多方支持,通力合作的结果,它凝聚了许多精英人士的心血。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峰会组委会对大力支持峰会的各机构、企业、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三、棋文化峰会的召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为,峰会可以对中国棋文化来一次内容广泛的、高屋建瓴的、深入的探讨,以期有效地梳理中国的棋文化资源。

       峰会还可以在最高层次上探讨中国棋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作用,中国棋文化的群众性、知识性、科学性及国际性等有关特征;中国棋文化如何入课堂、社区;棋道与商道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棋文化的营运机制等诸般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峰会还可以留下不少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峰会召开之前,组委会已经开始了编辑出版《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的构思,并为做好、做精这本体量很大的棋文化专集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定向征集专家学者的棋文化论文;对有关界别的领军人物进行棋文化方面的深度访谈;举办了参与者众多的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活动等。迄今为止,组委会征集到的非常有创意的,或十分有深度的文章已经接近200百篇了。此外,组委会还与广东电视台《文化珠江》栏目联合摄制了四集中国棋文化专题片。此片已陆续播出了。

       四、棋文化峰会在广州召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峰会可以为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进行一次高规格的文化热身,能够使广州亚运办得更文化,更新颖,更成功;

        峰会还可以藉此机会组织与会嘉宾就如何推动全社会共同办好亚运会、迎接新生活进行专门的研讨,为办好2010年广州亚运会,特别是办好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比赛建言献策——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学术研讨会上,我们确实听到了不少非常宝贵的,或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建议。

        此外,明天组委会还安排与会嘉宾参观广州亚运会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的比赛场馆——广州棋院新址,我们非常希望听取嘉宾对建设广州棋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举,无疑能够起到提升广州文化形象,使广州亚运会三棋比赛信息更好向全国传播的作用。

      五、成立中国棋文化促进会将为棋文化发展增添巨大推动力

       在本次棋文化峰会上,我们还将探讨成立全国性棋文化促进机构的可行性,倡议成立中国棋文化促进会”——在稍后举行的峰会晚宴上,峰会组委会顾问张曙光先生将代表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宣读这份倡议书。我们可以预期,日后这个机构的诞生,将填补我国全国性棋文化促进机构的一项空白,同时也为中国棋文化的发展增添巨大的推动力。

      六、举办相关活动使群众关注和参与棋文化峰会

       峰会虽然是高规格的,但它同样不能脱离群众。因此,组委会举办了一些相关活动,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峰会,或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峰会。其中,我们举办的迎亚运三棋全会大型活动就吸引了众多广州市民的目光。222,在广州日报印务中心举行的棋圣、棋王、棋后公开挑战赛的选拔赛就吸引了575名业余棋手参赛。他们十分渴望成为优胜者,以获得明天挑战参加完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之后即与他们在棋盘上交流的棋圣聂卫平、棋王许银川和棋后许昱华。有了这部分群众的参与,就会带动更多的群众关注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的进展情况。事实证明,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上出现的有关报道和专题片等,都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目光。

      七、峰会为棋界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为企业搭起了沟通桥梁

       本次峰会不但是棋界盛事,也是社会文化盛事:今天与会的除了棋界精英,还有社会各界领军人物、企业家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棋界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企业沟通很有必要——企业拥有较多的资源话语权,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因此有需要,有条件,也有力量成为推动棋文化发展的生力军。本届峰会在筹办时,就吸引了广州市凤凰山旅游度假公司的关注,他们特地与峰会主办单位之一的广东棋文化促进会签订共建中国棋文化基地的协议,成为了峰会协办单位。从时间上看,峰会是短暂的,而棋界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譬如共建的中国棋文化基地,就能够长期为中国的棋文化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峰会与企业沟通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八、峰会将为中国棋文化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如容会长所说那样,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只是一个开端——无论是在中国棋文化梳理、研究等方面,或是在组织和运作上都只是一个开端而已,尚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峰会毕竟开了中国棋文化专题会议在规格、规模、会议内容丰富程度以及参与者广泛程度上的先河,并且能够给后人留下比较丰硕的棋文化研究成果,所以本次峰会具有了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在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简述完毕,谢谢大家!

 

52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5 23:14:00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开幕式致辞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名誉副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来自棋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能够参与主办并全程支持这一盛会,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广州日报全体同仁,向前来广州参加文化峰会的各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首届中国棋文化峰会选择在广州举行,选择在亚运会举办前一年召开,这不仅是中国棋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广州文化盛事,这既是亚运会举办前一次高规格的文化热身,也是对广州亚运会的一次广泛宣传,意义十分重大。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上,围棋与象棋首次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与在上届进入亚运会的国际象棋一道,历史性地实现了三棋全会,围棋与象棋将借助广州亚运会,在世界上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广与普及,这更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大盛事。

        广州日报是广州市委机关报,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广州日报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地方综合性日报,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一张主流大报。在我们的理念中,报社不仅是一张报纸,还应该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广州日报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为大众提供最出色的新闻、塑造良好公信力的同时,也广泛参与城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是我们参与主办并全程支持这次棋文化峰会的动机,同时,广州日报结合本次棋文化峰会,在会前的一周,特意举办了迎亚运三棋全会棋圣、棋王、棋后公开挑战赛选拔赛。以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在广州棋迷与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宣传与支持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热浪,将得到广大读者与广州亚组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此,我预祝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53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5 23:15:00

在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刘思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名誉主任)

 各位领导、嘉宾、棋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代表主办单位中国棋院,对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在今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祝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朝代流传下来的有关文献——譬如棋经、棋局赏析、吟咏棋的诗词歌赋、以棋为内容的散文小说等浩如烟海,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召开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能够有效梳理中国棋文化这一瑰宝,使之发扬光大;能够使中国的棋类事业不仅向世人展示其体育竞技的属性,而且能向社会揭示其固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棋类事业从竞技上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今非昔比了——譬如围棋,陈祖德先生说1961年一个名叫伊藤的五段日本老太太,居然可以横扫千军之势杀得我们的全国冠军手指发抖,老太太却轻摇纸扇,闲庭信步,真是让中国围棋蒙羞啊!这一页当然是永远翻过去了,如今中国是围棋强国,在竞技上不说是领先于老牌围棋强国日本及后起之秀韩国,起码也可说是三足鼎立,大家平起平坐了。

       不过,中国棋类事业从文化角度看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我们无需与国外比较,就与中国的古代比较,我认为也还是有差距的。毋庸讳言,今人更多的是从体育竞技角度来认识或认同棋的,而古人更多的却是从身心修养的角度来认识或认同棋的。审视二者的文化意味,今人似乎及不上古人。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奋起直追,以多种的形式——包括棋文化峰会这种高规格会议——来大力推动中国棋文化的发展,使今人对棋的认知水平更高,更深刻,更全面。

       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以此来理解棋坛,可把技艺理解为竞技层面的东西,而把理解为棋的文化内涵。今天大家云集于此,为的就是研究中国的棋文化,求的就是棋中之,这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真诚希望以本次峰会为起点,会有更多高规格的棋文化推广活动或会议,以延续、发扬光大中国棋文化的千年辉煌。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国的棋类运动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博采众长、世代传承的优秀文化载体。围棋所代表的平等、民主精神与象棋所代表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精神相辅相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中重要的支柱。因此,我们要在棋类事业发展中比以往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地关注棋文化,大力推动棋文化发展——这也是中国棋院十分重视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牵头作为主办单位的原因了。

       在此,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棋院,对为中国棋文化广州峰会召开辛勤工作,为中国棋类事业,特别是为中国棋文化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54楼
ooo916 发表于:2011/4/15 23:19:00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7 19:42:30编辑过]
55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5 23:31:00
以下是引用ooo916在2011-4-15 23:19:00的发言:
这书并不很难买到,大约一百来元一本,主要有些学术讨论价值。

谢谢支持!我将边打印边编辑发出!

待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6楼
金坛杨瑞忠 发表于:2011/4/16 11:2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7楼
金坛杨瑞忠 发表于:2011/4/16 11:2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8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6 21:49:00
   棋峰会:用信息化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刘红雄)

                 ——构建以电子棋盘及互联网为基础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

     内容摘要:由于设施简陋、棋具落后,档次不高,场地狭小,棋类竞赛活动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自娱自乐、观众缺失、因赛而赛的“索取”阶段。虽然棋类运动独具魅力且群众基础庞大,但其竞赛活动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球类运动,至今,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为了解决棋类竞赛当前存在的问题,拟构建以电子棋盘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棋具和竞赛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有效提高比赛档次和举办效率,延伸视角,拉近观众,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体现赞助商的利益,大幅拓宽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使棋手、观众、商家结成互利互惠的经济实体,共同推动棋类竞赛活动的发展快速步入市场化。

              第一章、解析棋类竞赛活动在当前条件下难以市场化的根本原因

     围棋大师陈祖德先生说:“千万年来人类何以成为万物之灵、主宰宇宙?相较于体力,智力的发展更关键。”“奥运会跑跳项目的成绩提高一点点就不得了”,而“豹子一秒钟能跑几十米”,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的确,人与动物相比,看得没人家远,负重没人家多,跑得没人家快,人高于动物的正是无穷无尽的智慧!

     棋类“是人类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灵魂的精神食粮,是集科学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智慧体操”,它对提高一个民族的智力水平乃至道德素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棋类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涵最精深、回味最无穷的体育运动,其生命力之强,影响力之大,参与人群之广,是其他任何体育运动都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乏弈棋者的身影。

     尽管棋类如此强大的魅力和庞大的群众基础,但在商业浪潮席卷每个角落的时代,棋类竞赛活动的发展却没有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而是远远落后于球类等运动,基至有的至今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更不要奢谈“市场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观点认为:棋类竞赛活动的艰难是因下棋的人没钱(指专业人士)。

    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那些走进奥运赛场的运动健儿个个都应该是富翁!再说了,也没听说过哪一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兴起是源于运动员的“自助”。不是下棋的人没钱办不了比赛,而是办好了比赛,下棋的人才有钱。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棋类竞赛活动的困境是因为缺少商家赞助。

    这个理由看似充分,实则表达的是表象。总不能把一个人贫穷的原因归咎于是他人的吝啬吧。关键是要找出他为什么得不到支助的原因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当然,对于棋类而言,即使有了钱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棋类竞赛活动就能市场化。银行就有钱,但这跟棋类竞赛市场化毫无关系。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如果棋类竞赛活动不能依靠自身的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即便是一时拥有资金,也最终会油尽灯枯。过去,不乏企业一次性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助比赛的例子,但棋类竞赛的处境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此次比赛过后,照样为下一次比赛没钱而发愁。

     因此说,棋类竞赛活动能否市场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自身市场价值的体现。如果这项活动毫无市场价值可言或体现甚微,那它的市场化就永远是梦想,永远只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慈善之举”。

     那么什么是市场价值?简言之就是通过必要的劳动,耗费一定时间为他人带来有价值的商品(服务也是一种商品)。注意,是为他人带来价值而不是为自己。

     反观当前棋类的竞赛活动,其过程是:组织者“化缘”,发通知,印材料,请裁判,然后号召几十号人(多则上百人),租个角落,象征性的拉个横幅,一阵拳脚之后,分奖金。路人还不知道咋回事,比赛结束了。

分析整个竞赛过程,除了自我“消费”和自我“欣赏”之外,几乎没有一处能很好地体现他人的“市场价值”。虽然,有的竞赛活动也会或多或少地能为“他人”做一些象征性的宣传,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则,在现有条件下,一场比赛的知情者就那么几十号人,有的参赛者甚至比赛结束的时候都不知道赞助商是谁,更不用说了解赞助商的产品信息了;二则,报纸、电视等重要的媒体都不在竞赛组织者的掌控之内,其宣传效果实际上小得忽略不计。

    古人云:“达己者必先达人,成己者必先成人”。棋类竞赛活动之所以落到今天这样举步维艰的地步(例如中国象棋),并不是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不够,而是由于现有条件所限,它仍处在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档次不高、因赛而赛的“索取”阶段,其商业价值尚未充分地挖掘出来所致。

     一、朴素有余,高雅不足

    棋类竞赛活动很少在类似于球类运动一样的专用场馆中进行,一般都是临时找一个地方搭台演出,而且唱戏的“主角”们基本上不着配套服装,再加上所用道具(棋子、棋盘)皆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整个赛场的格调是“朴素有余,高雅不足”,也就是说同路边的棋摊相差无几,这样的氛围很难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假如,京剧演员演出时,也不化妆,不穿戏服,而是一顿干吼,它就很难引起人们对京剧艺术的共鸣。搞个结婚照还需要“调查研究”、修饰一番,况且如此高雅的竞赛。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不能怪公众把这样的比赛看成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儿戏”。

     二、设施落后,手段原始

     传统棋具无任何自动化或智能化的功能,除了“选手编排”采用计算机外,其他工作基本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在弈棋过程中,计时靠棋钟,记谱靠手工,裁决靠裁判,转播靠挂牌,其缺陷十分突出:

    1、在众多快棋赛中,选手没有时间记谱,出现争议时,裁判往往没有现场裁决的依据,导致错判。例如2009年首届世界智运会的国际象棋比赛中,中国棋手卜祥志与新加坡棋手钟章的对局就被强行判和;还有今年的威凯杯比赛中,象棋大帅谢靖也因裁判对待判局面的裁决失误而痛失一局。

    2、在竞赛过程中,记录棋谱对棋手来说,相当痛苦,严重干扰思维。在现场紧张的气氛下,有些棋手记谱时,往往不知所措,半天回不过神来,漏记错记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比赛中,最后几分钟的宝贵资料常常丢失,给后续的研究工作造成不小的损失。

    3、棋手每走一着,必须用走棋的手按棋钟,有时还会因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忘了按钟,从而导致超时判负;或因按棋钟干扰思维造成错着,招致失败。

    4、竞赛结束后,裁判需要逐一调节棋钟,和逐一摆台,相当费时、费力。最严重的是棋子一旦摆错位置,比赛开始后又不被棋手察觉,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例如,“聊城网通杯”的比赛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5、在竞赛过程中,棋手不仅要关注每一招每一式,还要关注重复局面、自然限着等数理上的变化,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6、中国象棋待判局面的裁决费时费力,有的长达几十分钟,而且裁决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为了尽量维护竞赛的公平性,有些重要的国家级比赛,每桌往往需要2-4名裁判,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观众缺失,难获资助

    棋类竞赛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场面狭小,观众缺失,而且每场比赛都是拿别人的“奉献”来成就自己的未来,而回馈社会的很少,所以有人曾把这样的比赛戏称为“分钱”的游戏(尽管分到的钱也不多,但造成的不良印象却是这样)。

    众所周知,任何一场成功的演出都不是演员和导演之间的相互吹捧,而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任何一项活动的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源自于一味的“索取”,而是它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回馈社会。

    由于棋类的竞赛活动大多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和自我吹捧,即使赞助商拿出了几百万的投入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广告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肯定不愿意再次掏腰包。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巨资承办比赛的情况,例如,九城置业杯。但那终究是“一花独秀”,不能从根上解决棋类竞赛所面临的困境。

     因此说,棋类竞赛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容纳观众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第二章、 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的出路在哪里

     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是指通过比赛现场的棋艺表演,借助赛场和媒体的优势向公众传递赞助商的品牌或产品信息,以此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

     当前,棋类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数亿群众基础,而且渗透范围相当广泛,这也是商家最为关心的内容。但棋类竞赛最大的问题又是设施简陋,棋具落后,把令商家心动的观众挡在了门外,因此他们对棋类竞赛活动进行赞助的热情不是很高,这也是造成棋类竞赛活动处境艰难的根本原因。

    显然,棋类竞赛活动要想取悦棋迷,赢得商家,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就要首先克服自身的种种缺陷,努力提高档次,实现直播,用舞台造就明星,用舞台创造效益。

     由于棋类竞赛自身的特点和目前的现状决定了它不适合象球类运动一样,实现报纸宣传和电视直播。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棋具和竞赛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构建基于电子棋盘和互联网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减轻棋手和裁判的劳动强度,自动完成竞赛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及转播等工作,使棋迷朋友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到扣人心弦的精彩对局和了解到赞助商们的产品信息,这才能走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因为基于信息化的网络直播具有报纸、电视等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电子棋盘的出现为棋类竞赛的直播奠定了信息化的基础。

    二、用信息化手段替代手工操作,有利于对局信息的时实采集和降低棋手、裁判的劳动强度,减少差错,提高对局质量,减少组织成本。

    三、棋局信息的数据量小,结构完整,非常有利于存储和网络传输,且信息不失真,在终端能准确还原。

    四、借助网络更容易实现对局信息的同步采集和转播。

    五、构建信息化平台,投入较小,成本较低,竞赛的举办者可获得网络媒体宣传的主动权,便于用最小的代价值为赞助商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六、网络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方便群众观看,更容易使棋迷和赛场之间实现互动和交流。

    七、网络的时效性远远高于报纸和电视,非常适合棋类这种回味性较强的运动。

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得棋类竞赛的电视直播也变得相当容易和有趣。

    八、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得棋类竞赛的电视直播也变得相当容易和有趣。

    九、借助基于信息化的竞赛直播平台,可有效将棋手、观众、商家结成互利互惠的实体,有力促进竞赛活动的良性发展。

                  第三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规划

     为了实现棋类竞赛由设施简陋、棋具落后、自娱自乐的“索取”阶段向市场化运营的历史性转变,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应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一、能够自动采集竞赛现场的棋局信息,并能通过互联网申报到网络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转播。

     二、电子棋盘应具备自动记谱、计时、规则分析、语音提示等智能化的功能。

     三、正在进行的对局信息能通过网络发送到观众的桌面。

     四、所构建的平台能够为竞赛举办方提供发布广告信息的功能。

     五、平台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站后台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六、各赛点可通过网站页面填写相关竞赛的信息。

     七、通过网站前台页面可查看到各比赛的赛程安排,赛程安排由主办方发布。

     八、互联网上的观众可以通过赛事转播客户端查阅或观看历史记录和赛况。

     九、正在进行的比赛能够通过大屏幕进行投影和讲解。

     十、网络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注册成为平台会员。

     根据上述要求,所建平台的“系统组成”、“功能结构”、“功能说明”如下:

     1、平台的系统组成

    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由“电子棋盘(智能对弈终端)”、“无线通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及竞赛管理系统”、“竞赛规则智能分析系统”、“竞赛编排系统”、“待判局面分析系统”、“信息申报接口”、“网络数据存储及管理系统”、“转播服务器后台管理系统”、“竞赛直播大厅”等硬件和软件组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数据流向是:竞赛编排系统通过服务器将对阵表发布到对应的电子棋盘,并在屏幕上显示。

     比赛开始后,电子棋盘实时采集棋手走棋信息,并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将正确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竞赛采集及管理服务器上存储。

     该服务器得到信息之后,要完成自然限着、待判局面等复杂运算,同时将收到的信息通过申报接口发送到互联网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

    另外,竞赛组织单位也可以通过申报接口向数据中心填报和申请竞赛举办的有关信息。

    网络观众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在互联网上随时浏览到赛事的有关信息。还可以通过专用的直播大厅软件观看正在进行的比赛或历史对局。网络观众还可以通过网站或直播大厅注册成为会员,享受特别服务。

     2、平台的功能结构

     整个平台的功能结构:包括竞赛编排部分、信息采集及管理部分、数据存储部分、赛事申请及发布部分、广告信息发布部分、后台管理部分及用户端的直播部分。

    3、平台的主要功能说明

    (1)电子棋盘(智能对弈终端)

     在下棋过程中自动计时、记谱,无需人工干预,并能在赛后精确复盘;对双方用时、时限、自然限着、自然限着提和方式、待判局面的重复次数、提请裁决方式、犯规判负次数、选手号、桌号等参数提供设置功能;对行棋过程中出现的超时、待判局面、自然限着、违规等自动识别,并进行裁决;能够将对弈过程中获得的棋谱、用时等信息实时传送到管理服务器,这些信息再通过转播服务器发送到各个演播大厅或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转播;即能通过语音播报棋谱、裁决信息、故障等信息,又能在最后1分钟自动读秒;在30~50米范围内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向计算机下载或上传各种信息;意外中断后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局面。

     (2)竞赛直播大厅

      能够从转播服务器实时读取所选对局的信息,进行现场实况转播;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对赛事进行异地直播,既能投影又可接大屏幕,扩大了场地,延伸了视角,使更多的棋迷能参与其中;在转播界面醒目的位置显示赞助商家的冠名,提高其知名度;在转播界面能发布动态文字或图片信息。

     (3)信息采集及竞赛管理系统

      能一次性向所有签到的电子棋盘进行参数设置或发出竞赛开始的命令;可将比赛对阵表的结果,分别发送到对应的电子棋盘屏幕上显示,无需人工摆台;对一些需要更换棋盘或快棋赛的情况,可单独对电子棋盘进行灵活设置,适应不同的竞赛规则;全程记录所有通讯日志,以方便查找,或排除临场故障;对比赛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情况进行裁决,例如自然限着提和、待判局面等;将采集到的对局信息同步申报到网络数据进行存储。

    (4)后台服务器管理系统

     能够对赞助商、会员、竞猜信息进行审核及管理;向前台网站发布赛事日程等信息。

                 第四章、 棋类运动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解决方案

    一、利用基于电子技术的电子棋盘采集对局信息,并通过无线技术将该信息传输到采集服务器。

    二、利用软件技术采集及存储对局数据。

    三、利用软件技术进行规则分析及参数设置。

    四、利用网络技术存储数据和发布信息。

    五、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竞赛直播。

    六、根据棋类竞赛的直播要求,其网络拓扑图设计如下:

                 第五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

     基于信息化的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之后,将有效降低举办比赛的成本,减轻棋手和裁判的劳动强度,并能提高档次,延伸视野,将观众请到棋表演的台前,极大地增强了竞赛活动的宣传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赞助比赛,有力地推动棋类竞赛迈向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该平台建成后,其商业化运营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竞赛冠名

     首先,网络不受时空和地理的限制,极大拓宽了群众参与的范围,使得赞助冠名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另外,网络宣传时效性更强,更容易得到商家的青睐。

     由于冠名商的信息将随棋谱永久性的保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欣赏此次竞赛的对局,就能看到冠名商的信息,对出资者的宣传力度空前提高。

     因此,竞赛举办单位可以利用该平台的宣传优势,吸引商家自愿出资赞助比赛。

     二、小额赞助

     该平台能在客户界面上分时、分轮次地滚动显示不同赞助商的商业信息,可吸引大量的企业进行小额资助。

     三、电视转播

     利用软件技术可轻松再现正在进行的对局,所以,竞赛方式信息化后非常有利于实现电视转播功能。具体做法是,将对局信息在大屏幕上显示,旁边再配以人工讲解,然后通过电视镜头将精彩对局呈献给亿万观众。如此以来,组织者可与电视运营商分享转播收益。

     四、现场直播

     在高档的场所,利用大屏幕向观众转播赛场的表演。棋类大师可在封闭的透明大厅内进行专心对弈,室外,观众可以同步分享棋类艺术,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现场配以人工讲解。这样就能极大提高比赛的档次,吸引高层次人员前来欣赏高雅艺术,以此获得        门票收益。

     五、高档棋社

     通过网络将竞赛直播信息传送到高档棋社,在这些地方配以古典音乐和古风,使高级会员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欣赏美妙的对局。

     由于欣赏对局,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所以,那些专业棋手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象导游一样,到这些地方通过讲解棋局获得丰厚回报。

     六、下载服务

     竞赛直播平台可以在人工几乎不干预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积累海量棋局资料,这对于棋类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收费,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下载服务,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总之,通过该平台,可以极大的丰富竞赛组织单位的资金来源,因此,与之有关联的棋手和裁判们也会获得相应的劳动回报。

                  第六章、竞赛直播电子商务平台对推动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发展的意义

     一、提高比赛的档次

     在竞赛过程中使用高科技的电子棋盘,提高了比赛的档次,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重视。另外,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可有效减轻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竞赛举办的效率。

比赛档次和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吸引社会高端人士参与其中,使得棋类竞赛更容易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使数以万计的观众直接欣赏到棋类竞赛的现场表演,增强了对出资者利益的回报,丰富了竞赛组织获得资本支持的渠道,使得资金来源更加充足。

     三、促进社会和谐,赢得政府部门重视

     先进的生产工具,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电子棋盘、网络平台的应用,会空前提高人们参与棋类活动的热情。由于棋类属于高雅文化,它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智力水平或道德素质,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促进社会向着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央倡导的精神相一致,因此会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无数经验表明,政府部门的支持,将会为特定事业的发展注入不可估量的活力。

                 第七章、依托该平台实现棋类竞赛市场化发展的相关建议及举措

     有了信息化平台并不意味着棋类竞赛就能自动完成市场化的转变,它终归源于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因此,本文在提出平台构想的基础上,也同时给出另外一些相关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再好的工具,都不可能自动完成工作,还需要人的使用才能创造效益。因此,为了有效发挥信息化平台对竞赛活动市场化的推动作用,还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深挖棋类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棋类运动

     棋类是对古代社会、政治、军事、哲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浓缩,也是人类智慧的升华,有着精深的内含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适当地了解棋类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会激发人们对棋类艺术追求的浓厚兴趣,有利于这项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三、加强同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

     棋类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例如媒体、体育局、文化部门、民政部门、总工会、街道、社区等。加强沟通,有利于获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对棋类运动的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四、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棋类运动最好的发展形式就是大力推进这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通过产业化运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来反哺这些运动的各项投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职业经理人来统一组织,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扩大智力运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截止目前,这样的团队和经理人,在我国 少之又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培育。

     另外,据了解,很多裁判,也大多是兼职工作,这势必会影响棋类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细则制定。

     五、培养写手和讲解人才

     棋类是高雅艺术,常有“余音绕梁”的功效。但欣赏这种艺术,点破其中的奥妙却需要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听人讲棋,更是韵味无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棋不如观棋,观棋不如赏棋”。

当前,缺少的不是专业棋手,而是缺少象马戈、马纯萧这样有水平的写手,缺少象张强、郭丽萍这样数据库式的讲解员。

     所以,要想把观众拉到棋类竞赛表演的台前,就需要把大师们的精彩艺术呈献给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造就一批“善解人意”的写手和讲解员

     六、重视规则的推广普及

棋类竞赛规则的普及相当滞后,特别是中国象棋,有些人下了几十年的棋,也未必听说过“自然限着”、“待判局面”等术语,更不要说了解其中的规则。这对棋类运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方面的工作应结合信息化平台的应用,逐渐使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第八章、 小结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进,必将极大地提升棋类竞赛的档次,降低竞赛组织的复杂度和劳动强度,有力促进比赛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还会拉伸视角,为观众欣赏棋类艺术提供了机会和位子。有了观众的捧场,相信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必然会踏纷而来。

      总而言之,能否把观众请到棋艺表演的台前,是棋类竞赛能否市场化的关键。

      由于受时间和认识水平所限,文中肯定存在不少疏漏和不足,还望棋界的专家批评指正,但无论如何,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早日迎来棋类竞赛活动市场化发展的春天。

 (上述内容特别请作者今天上午将文字发给我邮箱,谢谢刘红雄先生,并对照《棋峰会》书局部作了修正)

59楼
凤岗棋迷 发表于:2011/4/16 22:2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0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1/4/16 22:39:00
擂台赛将使用“新式武器” 电子棋盘推动信息化
行棋、按钟、记谱,这是在棋类比赛中棋手必须要做的三件事,而这不同的三件事必然要影响棋手思维的连贯性。这一困扰广大棋手的难题能不能解决?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问题已经迎刃而解。日前,济南夏一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电子棋盘。用上电子棋盘,棋手只管下棋就是了。真有这么神?在2月14日开始的济南青岛潍坊三地擂台赛上就将使用电子棋盘,是真是假广大棋迷可以亲自看一看
电子棋盘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不改变棋手行棋习惯的前提下,对棋具进行提升改造,不仅能够计时记谱,还能对棋例进行裁决,这将彻底结束过去人工计时、人工记谱、人工裁决、难以观赏、难以转播、棋具落后的历史,推动象棋事业迈上信息化的新台阶。这也是电子棋盘首次在正式比赛中使用。

  据济南夏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雄先生介绍,电子棋盘是他们公司历经多年研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此次亮相三地擂台赛是该产品首次在大型比赛中使用,而最早有幸一睹电子棋盘的将是潍坊的广大棋迷。( 记者马纯潇)
共16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2][3][4][5] [6] [7][8][9] ...[16]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