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30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3][4][5][6][7][8] ...[3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青山碧水映船娘 将车引马赴江都----2013江都“泰润大酒店*铂金府邸杯”图片报道(有更新)

11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1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青山~碧水~船娘

 

扬州瘦西湖风光(笔者摄于2010.5.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6 16:12:36编辑过]
12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2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有1600多年历史的江都邵伯湖边的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三年,亭雄踞高丘,身处其中,凭眺湖光浩渺,远观帆影点点,近看农家炊烟,都有无穷的乐趣。苏轼、秦观、孙觉等曾到斗野亭饮酒论诗

13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2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提到邵伯古镇,先想到龙虾,  邵伯龙虾馆很多很多。

14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2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邵伯湖船家生活

15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3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邵伯条石老街南北三里长,是苏中地区保存较好的古街道,有甘棠庙、云川阁、大码头、大王庙等历史文化遗迹。

16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6:57:00

你去过江都区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江都区

 

      江都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东临泰州,西傍扬州,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下辖13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古城。江都古称龙川,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建县,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乃江淮一大都会”而得名。江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出现过“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等许多名人,当代涌现了江上青、许晓轩、刘力上等知名人士。江都扬剧的主要发源地,《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民歌传唱大江南北。境内文化古迹众多,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仙女公园、开元寺、真武庙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江都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8个,大专院校2所,综合性职教集团1个,江都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等指标位居扬州市第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6 17:07:46编辑过]
17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7:03:00

扬州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扬州

 

概况

扬州话是江淮方言的代表,她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狭义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方言,扬州郊区又称其为“街上话”。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江都大部以及仪征市区及东部 北部、高邮、宝应、淮安市区、淮安楚州区、金湖、盐城、建湖的方言,还有滁州的天长,俗称“大扬州话”。扬州话的音系特点主要是:   

声母方面  

 扬州话有1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与普通话相比,只比普通话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如:脑=lao,凉=niang。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韵母方面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冰=宾,静=进。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如:贺=货=ho。和=河=ho。  

 声调方面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16 17:08:11编辑过]
18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7:07:00

富春品茗你经历过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富春品茗

 

     北京人请朋友吃烤鸭,南京人请朋友吃香肚,扬州人则请朋友喝茶。喝茶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富春。一九二七年上半年,朱自清先生就在扬州的富春茶社喝过茶。
  
  朱先生喝茶的富春茶社,是近代扬州最著名的一家茶馆。这家茶馆算起来,也真是所谓百年老店了。早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有陈霭亭者租赁扬州得胜桥某无名小巷内民房十余间,空地若干分,开辟为一个小小的花园,名曰“富春花局”。富春花局栽培花卉,制作盆景,不但供应本地,而且行销外埠。生意既不错,名声也渐大,所以后来连所在的无名小巷人们都叫它“富春巷”了。辛亥鼎革之际,社会动乱,民生凋敝,花业随之萧条。陈霭亭故后,富春花局由其子步云继承。为维持花局的生存,在花局腾出两间房子,作为茶座。起先茶座并无生意,连桌子、凳子、茶壶等都是向通灵泉茶馆租借的。但这里不但有茶可饮,而且有花可赏,环境的清幽实非一般喧嚣的茶肆所能比,因此茶客日多,开始时,自号“藏春坞茶社”,因茶座隐匿于花丛之中;继而各色茶客纷至沓来,遂改称“借园俱乐部”;不过“藏春坞”也好,“借园”也罢,总不如花局本来的名字——富春——来得响亮,所以最后终于定名为“富春茶社”。
  
  富春的历史上有不少风雅的掌故,如在二十年代初,茶社里的几间房舍按照常来茶客的流品,各有不同的雅号。一曰“乡贤祠”,来者均为地方上的名士,其中有清朝的遗老、军阀的幕僚、卸任的县长、帮会的魁首。制联圣手方地山、小说名家李涵秋、歧黄高手耿蕉麓、丹青大师陈锡蕃等均为座上客。一曰“义冢地”。这里本是摆花的处所,上面仅有柴逢蔽风雨,四边却是设遮拦。夏天茶客们三五个成堆,品茗闲话,冬天茶客们一二人孤坐,吟诗赏雪,其情景之萧索,有如郊野之荒冢。一曰“土地庙”,来者多为腰缠万贯的商贾。一曰“大成殿”,白首穷经的寒儒常在此流连。关于当年的这一番风雅,茶社主人陈步云先生有《扬州富春茶社》一文记道:“富春这几个堂口,房屋设备,俱简陋已极,但花香茶影,使人不以为陋,反以为雅。加之富春有制作精美的点心供应,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名流’,翩然莅止,留连忘倦。这些人,多的是闲功夫,少的是时间观念,他们来到富春,可以一壶茶,分作两次泡,上午半壶,下午半壶,独自坐着,对花品茗,打发掉悠长的日子。他们在这里谈古论今,风云人物,评章风月,讲究仪论风生,妙语解颐。像上面提到的‘大方’先生地山,每到富春,总是语惊四座,意气纵横。也有些人在这里鉴别古董,玩赏书画,云烟过眼,乐在其中。名医耿蕉麓在富春,偶然兴到,唱上一段昆腔,苍凉有致。商会会长周谷人喜欢到富春下一局围棋,这时候‘义冢地’上的人物如果有兴,不妨走过去看‘几着’,呆呆地站上半天。就这样,他们在富春,忘却了岁月的推移,消磨了无限的光阴。
  
  “由于这一班以‘乡贤’为中心的各方面上层人士惠然肯来,富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在这小天地里,好像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温文尔雅。”
  
  的确,富春的特色并不在于魁龙珠茶和大煮干丝,不在于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富春的特色,就在于三分的书卷气,加上七分的悠闲。
  富春主人陈步云先生,本身也是风雅中人。杜召棠先生《惜余春轶事》记载说:“陈步云起鹏,以营富春茶社名。初为一花局,以文人时止,因售茗焉。改茶社时,精研不辍,见惜余春(茶肆)座客常满,欲窥其奥,屡往留连,遍尝诸食,卒取所长,更精制之。于应用物件,虽一箸一盂,必日涤数次,桌凳手巾,更无论矣。不数年间,富春之名大震。抗战后,扬人留寓异乡者,恒眷念之,每见诸吟咏。君种花之技,每入细微,得先人之传,非他人所能及。所藏各种尤夥,惜为茶社名所掩,晚年,君购广储门安家巷刘桂年约园遗址莳花,可十余亩。”因有风雅的主人,故有风雅的茶社,也才有风雅的客人。旧书店老板邱翁邀请朱自清先生和余冠英先生至富春品茶,原是有道理的。对于经常光顾的客人,不收现款而记帐,这也是过去富春的传统。
  
  到富春喝过茶的文化名人确乎不少。黄裳先生在《记巴金》里记载巴金先生也来过富春。那是五十年代初,距朱自清先生那次到富春,已是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文章写道:“佳在招待所里,偶然出去走走,在邻近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茶馆。这茶馆是很特别的,大约是过去一处私家园林,从狭狭的弄堂走进去,走进一座小小的门,里面是曲曲折折的游廊。抚疏的花木和小巧的厅堂轩馆,这些也久未修饰,颇为荒落了。但花木还在的,别致的是茶座,就放在每个能安放小茶桌的地方,疏疏落落,星罗棋布,吃茶的人很少。这很引起了巴金的兴趣,四川的茶馆是有名的,花样也很多,但像这样的茶馆却没有见过。于是就坐下来喝茶。这家茶馆的名字是‘富春’,后来知道是个有名的地方。不但卖茶,还有点心,点心的花样也真多。每样试试,没有非凡的胃口是不行的。味道也很好,我记得有一种特大的包子,用香茹和其它材料做馅子,是非常出色的。平常多看见‘维扬细点;的市招,这次才算是真正得到一些理解。我们就这样坐着喝茶,吃点心,谈话,忘记了时间,一直坐到招待所里的人找我们回去吃晚饭为止”。
  
  然而巴金先生所见到的那种富春风光,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今天的富春,多少变得有些金碧辉煌。在三十年代,作家丁宁先生写过一首《望江南·小饮富春园》的词,说:“吾乡好,记得岁寒天。出水银魛银让色,含浆雪蛤雪输鲜。小饮富春园。”这“园”字如今似乎已不很贴切了。朱自清先生当年品茗富春的那种悠闲的气氛,只好凭籍想象去体味了。

19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7:12:00

韦小宝,扬州人?

百科名片
韦小宝是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鹿鼎记》中的主人公。韦小宝本是扬州人,其母韦春芳是位妓女。因为一次偶然事件,韦小宝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带到北京,偶入皇宫,结识康熙帝,擒鳌拜,入天地会,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为师,解救沐王府刘一舟、吴立身等人。赴五台山探望顺治帝,出家少林寺,任清凉寺方丈。后来身为赐婚使出使云南。平神龙岛,帮助索菲亚公主夺权。因为其天地会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帝发现出逃。在通吃岛度过了几年。后来取得雅克萨之战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最后归隐。
小说中的人物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种广泛的观念,而韦小宝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一个人。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阿Q、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国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典型。   

韦小宝个人性格:狡猾,活泼,好动,好胜,懒惰,忠义。圆滑。

人物评析
韦小宝是个虚拟的小说人物,按小说推算,小宝应该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结束,小宝28岁。但是近来有人研究原型应该是清朝康熙时代的隆科多,只是隆科多没有小说中的韦小宝幸运。韦小宝的母亲韦春芳是一扬州妓院「丽春院」的妓女。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为人好赌、好色,骂人、骗人、赌钱作弊更是家常便饭,又有江湖义气。   

韦小宝并不识字,但爱听说书,受说书故事中英雄人物影响,个性颇有义气。   

韦小宝有很多不同身份:韦小宝
因缘际会进入皇宫认识了康熙皇帝并结为好友,曾做过假太监、御膳房总管、御前侍卫副总管、都统、抚远大将军、通吃伯、通吃侯、鹿鼎公等。

   曾代康熙皇帝在少林寺出家,法号晦明,在寺中地位仅次方丈晦聪。

   天地会青木堂香主。

   神龙教白龙使。 

  韦小宝生财有方。赌钱作弊手段高明,在皇宫生涯初期即以作弊手段赢了赌友太监温有道温有方兄弟等不少银子。在奉旨抄鳌拜家时与索额图协议私吞鳌拜部份家产而发了大财…… 

  韦小宝曾拜陈近南(即历史上的陈永华)和九难师太为师。他也曾向不少高手如海大富、洪安通、澄观等学过武功, 但因个性懒惰而只学得一鳞半爪。唯独跟九难师太学的“神行百变”却学得不错。

   韦小宝有七个妻子,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分别为双儿、沐剑屏、曾柔、方怡、苏荃、阿珂、建宁公主,长女韦双双、长子韦虎头和次子韦铜锤。七个妻子本来无分大小,然而在新修版中,康熙下旨把建宁公主配为韦小宝正妻,惟韦小宝心中思量最爱者为双儿。 

  韦小宝或主动或被动也有许多结义兄弟,如索额图、杨溢之、胡逸之等。

小宝语录
 大功告成,亲个嘴吧!

   今天大家就赌他个落花流水!  

 我费尽了九虎二牛之力~~~还要加上那些羊啊猪啊什么的 

  我和你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海公公他娘!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唯有刀来颈受,这就叫做:我不给人杀头谁给人杀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生有灭,有头故有杀;佛有三德:大定、大智、大悲。喇嘛拿刀杀你,我们不闻不见,不观不识,是为大定;他们一刀砍下来,我们刀即是空,空即是刀,是为大智;一刀刀,把我们这些光头全砍下来,大家呜呼哀哉,是为大~~悲了!昔日玉林大师说过,出家人与世无争,逆来顺受,清凉寺如果真的要遭殃的话,那就是劫数难逃,我们一起在喇嘛的刀下圆寂,一起去西方极乐世界,沿途热热闹闹,岂不妙哉! 

  大王子当然比小高僧高了,小高僧的的确确是狗屁不如,一文不值,至于大王子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闻,胜贫僧一筹!~~~~殿下不需要生气。至于世间上最臭的呢,并不是狗屁,是人言啊。有的人说的话,哎呀,臭气冲天,唉,就像,就像......唉,说出来也没有用;至于一文不值呢,也不是最贱,最贱的呢,是欠人家几十文钱几百文钱也不还!殿下你有没有欠人钱,就心理有数了!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韦小宝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生入天牢,死下无间地狱,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这小姑娘做老婆不可。 

  怎么说我们现在也是同坐一条船,同舟共济嘛!如果不齐心,不就掉到海里了,对不对?   怎么样?没有韦小宝在身边习不习惯?有没有早午晚吃饭睡觉上茅房都在想我啊?

   哎,她怎么出现了,佛祖显灵了,我乐死了,乐死了! 

  她(双儿)是我大大老婆嘛,不这么玩该怎么玩?啊,过些日子你做了我的中老婆,我跟你一块玩!不过不玩这个了,哎,在水里追逐,玩鸳鸯戏水,你拿水泼泼我,我拿水泼泼你,啊,真是美妙无比,不是开玩笑的。我这个人过日子,从来没试过过得这么无聊,睁开眼睛等着吃早点,吃完早点等吃晚饭,不是走就是坐,最多去茅厕,再不然就等着天黑盼发困,天啊,为什么这样折磨我啊!

   你没听到人家师傅的外号嘛?一剑飚血啊,再不走,非吐血不可!

   有事就找我韦小宝,没事就把我扫!

   他奶奶的,老子遇到的美貌妞,总是求我救她的心上人。老子这冤大头可做的熟手之极,只怕“冤大头”功也练得登峰造极了。

   世间诸色相,皆空皆无,无我无人,无喇嘛无和尚,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喇嘛就是和尚,和尚就是喇嘛,哼!各位师侄,给我传令下去,叫大家脱掉所有袈裟,大家改穿喇嘛服!

   屎可忍,尿不可忍!   大家同坐一条船,所谓富贵又团圆!

   可不能跟皇上说不怕马屁的就是有本事的,那岂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   揭穿他们的阴谋阳谋,大丈夫一言即出,什么马也难追!

   把她放了,再把那个小白脸也放了,,叫他们俩结成夫妻;把她也放了,让她找她的亲亲刘师哥去。我的元配夫人轧姘头,我的大小老婆也轧姘头,他妈的,我是什么钦差大人,都统大人,我是双料乌龟大人! 

  木已成狗 

  阿弥陀你的佛你爷爷的,我今生今世娶不到你臭小娘为妻,我就是他郑克爽 的十七八代龟孙子。我韦小宝是王九蛋,王八蛋加一蛋。总而 言之,老子一辈子跟你泡上了,耗上了,阴魂不散,死缠到底。 

  就算你嫁了十八次,第十九次还得嫁给老子!   我韦小宝逢凶化吉、吉星高照 、照耀四方! 

  无事不登小宝殿。  

 先给你下重药!这次你要不死就来找我! 

  看你这次还不死!

     陈总舵主好哇!陈总舵主顶呱呱呀! 

  我狗屁不通,你通狗屁!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 生活尽量放轻松!

    你爷爷的! 好兄弟,讲义气! 

    他非要我敲他他才开心,那我有什么理由不敲呢?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茶来张口,饭来伸手。

   乖乖隆地咚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是我有广阔的胸襟,加强壮的臂腕   辣块妈妈不得了 

  一言既出,死马难追 

  皇上鸟生鱼汤

   老猫拉屎法,王八死鸡,猪猡懦夫 

  他咬我,一口;我咬他,两口,大大的!

   老子曾对那蒙古大胡子罕帖摩冒充是吴三桂儿子,儿子都作过,再做一次侄子又有何妨?下次冒充是吴三桂的爸爸便是,只要能翻本,就不吃亏。

   老子今年的流年当真差劲之至,既做和尚,又扮婊子。

   拍拍拍,弹棉花。棉花臭,炒黑豆.黑豆焦,拌胡椒。胡椒辣,起宝塔。宝塔尖,冲破天,天落雨,地滑塌,滑倒你沐家木头木脑,狗头狗脑,十八代祖宗的老阿太!

   小郡主道:“雕什么花?我……我又不是木头。” 

  韦小宝道:“你明明姓沐,怎么不是木头?” 

  小郡主道:“我家这沐字,是三点水的木,又不是木头的木。”

   韦小宝也分不出沐木二字有何不同,说道:“木头浸在水里,不过是一块烂木头罢了。”

   皇天之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



20楼
钱宇新 发表于:2013/4/16 17:15:00

教场听书是怎样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教场听书

 

   扬州说书的历史极为悠久。朱自清先生在《说话》里曾提到“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这柳敬亭便是扬邑泰州人。据陈诏先生《〈金瓶梅词话〉是一种扬州评话》一文所持观点,明代小说《金瓶梅》在成书之前,原是一种扬州评话的书目。现在从《金瓶梅》书中还能看到浓厚的扬州地方色彩。到清代中叶,扬州评话可以说是“名家辈出”了。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写道:“评话盛于江南,如柳敬亭、孔云霄、韩圭湖诸人,屡为陈其年、余淡心、杜茶村、朱竹宅所赏鉴……郡中称绝技者:吴天绪《a三国志》、徐广如《东汉》、王德山《水浒记》、高晋公《五美图》、浦天玉《清风闸》、房山年《玉蜻蜓》、曹天衡《善恶图》、顾进章《靖难故事》、邹必显《飞跎传》、谎陈四《扬州话》,皆独步一时。近今如王景山、陶景章、王朝干、张破头、谢寿子、陈达三、薛家洪、谌耀庭、倪兆芳、陈天恭,亦可追武前人。”直到现代,以王少堂先生为代表的扬州评话艺术,仍然在海内外享有盛名。
  
  说书的场所随着时代风尚和历史条件而变化。张岱在《陶庵梦忆》卷四里写明代的扬州郊外,有“老僧因果,瞽者说书”。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十一里,说清代的扬州画舫中有“锣鼓、马上撞、小曲、摊簧、对白、评话之类”。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写到扬州说书人常常“出入富者之家”。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也曾谈到在扬州城外的酒肆里,“于城内唤说书人来,聊以佐酒”。
  
  但最主要的说书场所,却是“书场”。扬州专供说书的书场,大约出现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人费轩在《扬州梦香词》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评话每于午后登场,设高座,列茶具,先打引子,说杂家小说一段,开场者为之敛钱。然后敷说,如《列国志》、《封神志》、《东西汉》、《南北宋》、《五代》、《残唐》、《西游记》、《金瓶梅》种种,各有名家,名曰‘正书’。”《扬州画舫录》卷九还记录了乾隆年间扬州一家书场的实际情况:“大东门书场在董子祠坡儿下厕房旁。四面围坐,中设书台。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曰开讲书词。屋主与开讲人以单、双日相替敛钱,钱至一千者为名工。各门街巷皆有之。”一直到民国年间,扬州的书场依旧很多。而朱自清先生的听书,则主要在教场。据朱国华先生《对大哥朱自清青少年时期的回忆》说:“在我家帮工的勤杂人员,常常伴同大哥出城游览,或到教场吃茶、听书,由于他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在他们中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教场在扬州城里,原是清初驻兵的地方,故至今巷名犹有“东营”、“西营”之称。教场本来很大,据近人张华父先生在《扬州辕门桥》一文中说:“教场和营基有一百零八亩之广,西界杨柳卷(今名柳巷),东界永胜街,南界缎子街(后讹为多子街,即今之邗江路),北界教场的望火楼。教场之北,有演武堂,旁有游击署。为了防御袭击,在教场四周掘有深濠,南边一道濠为辕门所在地,濠上架桥,因名‘辕门桥’。”其后清朝的统治日臻巩固,教场渐渐由演武之地变成市廛。乾隆三十二年(1767),在扬州西门外司徒庙建立新教场,于是城内的旧教场就像南京的秦淮河、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苏州的玄妙观一样,成了各种戏曲、杂耍、游艺、小吃等等芸萃的地方。教场的四周是各色各样的雪铺,如茶馆、酒楼、书场,当中的一排雨棚,早市卖菜,午后就成了各种卖艺人大显身手的舞台。清道光间邗上蒙人所著《风月梦》第二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陆书因闻得扬州繁华之地,悄悄又将他母亲的私蓄,魃出约有千两银子、三四百块洋钱,带在行囊里面。昨日才到扬州他姑爹家……今日午后无事,带着跟来的小厮小喜子,到教场闲顽。看了几处戏法、洋画、西洋景,又听了一听淮书,又听了那些男扮女妆花戳扭扭捏捏唱了几个小曲。此刻口渴腹饥,正走进方来茶馆……”
  
  可见当时的教场,已成了扬州城里的一个游乐中心。
  
  至于教场里的书场,历来是扬州城里最集中的。早在清嘉庆间,缪艮就在《扬州教场茶社诗》中,用“戏法西洋景,开书说唱弹“来描绘教场的风光。所谓“开书说唱弹”,说明当时教场里不但有评话,而且有清曲和弦词,恰好包括了扬州曲艺的三个主要曲种。众多的书场,培育出了一大批说书的名家。清末民初李涵秋先生在《广陵潮》第五十一回里,写柳春在扬州兴办学堂,因缺少历史教员,“便有人荐给他在校场(即教场)里一位讲评话的先生。这先生名字叫做康国华,康国华平时讲说的评话,却是《三国演义》,在各书场之中,要推他为通场巨擘”。这位康国华是实有其人的,他就是今天扬州评话康派《三国》的创始人。除康国华外,教场里还有许多说书名家。前面引过说书史家陈汝衡先生《我怎样研究和写作说书史》一文,其中写到早在作者小学时代,王少堂说《水浒传》,康国华说《三国演义》,就已在教场成为名家了。
  
  据统计,清末扬州计有书场十六家,其中就有六家都在教场,这六家书场的名号是鹿鸣、永乐、同乐、陈同兴、竹如轩、凌云阁。
  
  朱自清先生少年时代听书的地方,就在这名家荟萃的教场。因此,说书这种技艺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毫不奇怪的。从先生的一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说书人的某些手法和口气,是非常了解的。如他在《不知道》中说:“章回小说叙到一位英雄落难,正在难解难分的生死关头,突然打住道,‘不知英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做‘卖关子’。作书的或‘说话的’明知道那英雄的性命如何,‘看官’或听书的也明知道他知道。他却卖痴卖呆的装作不知道,愣说不知道。他知道大家关心,急着要知道,却偏偏不说出,让大家更担心,更着急,这才更不能不去听他的看他的。妙就妙在这儿。”他又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里说:“方法也正是千头万绪,比一部‘十七史’更难得多;虽说‘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但究竟从何处下手,却着实费我踌躇!——有了!我且学着那李逵,从黑松林里跳了出来,挥动板斧,随手劈他一番便了!我就是这个主意!”这些都是少年时代听书的记忆在笔下的自然流露。
  

共30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3][4][5][6][7][8] ...[3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