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质询、答辩、评议、鉴定……半天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后,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祖勋,北京大学教授张显峰等该行业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项目“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目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自主创新性,整体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终于,“数字城市”这个新概念,在赣州这个经济欠发达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听到专家组的评价,赣州市科技局局长杨雍谨心里落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他说,“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意味着赣州市数字城市建设突破了最关键的技术瓶颈,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数字城市”迈出第一步
数字化、信息化是当今国内外高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什么是“数字城市”?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空间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城市所有基础设施、地理信息和社会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组织管理和应用服务的多功能、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通俗地说,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把现实存在的东西精确地放到电脑上,形成和现实世界一致的东西。
如此高端的高科技项目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适不适合?
我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想法刚刚提出,就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争议。有人认为赣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一个高科技项目能不能建好值得怀疑,即使是建起来了,它所消耗的巨大财力也将让赣州得不偿失;而更多人则认为,正因为这是一项高科技项目,如果建成的话将对赣州的长远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它能把各部门所使用的信息资源标准化,形成共享资源,做出最优的配置,能够避免将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通过赣州信息市场需求调查发现,赣州市各主要职能部门都存储了一定数量的信息资料,但大部分都未数字化,仅以图片、文件的形式存放,同时在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方面存在资料的提供和服务周期长、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因此,数字城市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有专家表示,通过它,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
有关专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年抗冰救灾时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就可以通过电脑准确地知道哪里的电力系统出现了问题,甚至可以知道哪根电线杆损坏了,工作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它,而不用走弯路。
2003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从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出发,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的要求。2005年,“数字赣州”子项目之一的“赣州市三维仿真与城区信息服务系统”列入了“十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数字城市”由此迈开了建设的步伐。
瓶颈在创新中突破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赣州来说,首先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资金和技术难题。在2004年出台的《“数字赣州”总体规划方案》中,对“数字赣州”的预算资金更是高达7500万元,而且从技术上看,目前该技术也还处于不断完善及试点建设应用阶段。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在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情况下,作为“赣州市三维仿真与城区信息服务系统”项目的责任单位,赣州市科技局却成功地做了一回“无米之炊”,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技术支撑,产学研结合”的数字城市建设新模式。首先是解决资金难题。赣州市科技局认为,只有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机制建设数字城市”的新模式,才能解开数字城市推进的瓶颈。合作企业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按照这个原则,该局找到了珠海市华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亿科技”),这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网站建设以及提供宽频互联网内容和应用服务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
但是,华亿科技起初对于在欠发达地区建设这一项目并不是很感兴趣。有关方面负责人毫不气馁,一次次前往珠海,与华亿科技的董事们纵谈赣州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愿景。华亿科技董事长李华义深有感触地说:“是老区的干部对数字城市的执著打动了我们,并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此后,华亿科技在赣州很快成立了分公司,着手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该项目建设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江西理工大学有很好的科研能力,又是驻我市高校,本土的技术专家不利用起来,岂不可惜?市科技局充分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主动牵线搭桥,将华亿科技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按市场机制联合起来,成功搭建起“企业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高校负责技术支撑、专业部门负责测绘数据生产”的建设模式。
不仅如此,市科技局还将已完成的“赣州市三维仿真与城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成果融入该项目,并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和指导。
2008年8月17日,“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性工程通过了专家鉴定。
魅力无限的远景
“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性工程是“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包括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两大部分。这套系统首先利用独特的GML技术建立了基础地理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平台,还利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赣州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100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建立了一个面向公众的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通过这个服务系统,公众能全面地了解到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旅游、商场购物、医疗卫生、公安消防、公交线路、出租自驾等全方位的地理信息。
“数字城市”建设的资金技术瓶颈、重复建设、数据信息的低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成果难以转化等四大难题,随着该核心项目的建成,终于得以成功破解。
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数字城市”的现实意义也将逐渐得以显现:它将为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提供强大引擎,带动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投资者开辟新的投资空间;通过这一平台,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及工作方式,从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八项体系建设提供信息保障;为市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空间信息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随着项目的推广应用,很多衍生作用还将得以显现,如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带动产业的升级改造等。
张祖勋院士说:“无论是对作用于当前,还是对着眼于未来,该项目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每一位赣州市民都将感受到‘数字城市’带来的无限魅力!”
虽然我市“数字城市”的建设还远没有结束,但它的新模式却引起了权威专家的关注和认同。据悉,我市将受邀参加今年的“数字中国高峰论坛”,并作典型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