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读者的跟帖中很多人让我讲一讲张任远小时候的情况,在此我给大家献上我曾写过的两篇文章,从这两篇文章中读者或许能对一些要求得到满足。 96年10月我曾在市晚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叫棋坛神童。我用的笔名叫冰峰,从此张任远有了“神童”一说,他当时才11岁还没拿过省少赛冠军。这个文章是这样写的:
我市棋界的长空里冉冉升起了一颗亮晶晶的小星,让那些征战了多年的棋坛老将也不敢等闲视之。
他今年11岁,是今年“华瑞杯”象棋擂台赛年龄最小的擂主。但是,他的战绩却是骄人的。在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大赛中,他共下了40盘棋,竟取得了胜30盘,和8盘,负2盘的辉煌战绩。此胜率居这次大赛之首,令我市广大棋迷惊叹,并得到了行家们的一致公认,被棋界赞誉为我市神童,希望之星。
这个小棋手就是我市体育小学六年级男生张任远,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在95、96两年的龙辉杯象棋比赛中连续夺得两次冠军。无独有偶,双喜临门,他在今年我市举行的千字成作文大奖赛中又获得了一等奖。
对他,棋界习惯称之为“大远”。提起大远学棋还真有段不寻常的历史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那么,这个农民的小后生又是怎样地和象棋结下的这不解之缘呢?说起来,这个功劳还真应归功于视他为掌上明珠,寄他于无比希望的他的父亲。可以说,他的父亲是他当之无愧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引路人。
就在他8岁那年,这个农民家庭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他的父亲带着父子俩对象棋的执著追求,带着把大远培养成材的崇高理想,放弃了安逸生活了多年的小康乐园。背井离乡,携妻带子,踌躇满志的来到保定市学棋,几年来他们住在六平方米的小屋里安营扎寨。靠大远的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活。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历尽磨难,在我市扎下根来。把大远培养成材的誓言,一直是这个家庭的精神之柱。其悲壮,其豪迈,大有西楚霸王不果则无颜回江东的气势。
现在大远已成了小名人,多少曾荣获过市级比赛前六名的成人选手,在他面前惨遭败绩,又有多少厂级冠军和这个11岁的顽童对弈起来不寒而栗。梅花香自苦寒来,大远的刻苦学习已初见成效。然而,对这些成绩大远从不满足。他说:这些成绩已经过去,属于昨天。他现在的目标已窥向我市的成人象棋赛。让我们预祝他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他戒骄戒躁,向我市所有的老棋手们学习,取长补短,向象棋艺术的最高峰攀登。愿这只今日呷呷叫的丑小鸭,能成为明日凌空展翅飞翔的白天鹅,祝愿他早日挤身于象棋大师的行列,圆一个做专业棋手的梦。
这篇文章的第二年他取得了省少赛最高年龄组冠军,我当时工作繁忙心里很高兴,但无暇写文章报导。张任远第二次获得省少年冠军后,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神童路漫漫》全文如下:
张任远以不满十三岁的年龄连续夺得97、98两届象棋省少年冠军,向世人显示了实力。为保定市争得了荣誉。这次大赛,我市派出了以今年新科状元李宏为代表的强劲阵容。然而参赛的少年队和成人队共八名棋手中,除张任远外,却无一人进入前六名,由此可见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外地棋手的技术水平。就在我市面临全军覆没的时候却被张任远力挽狂澜,他排除失败的阴影,临危不惧,小小顽童的竞技状态却像个姜太公,九轮棋下来,不慌不忙的拿了个头名状元。这个结果不但使我市棋队免去了坐冷板凳的尴尬,细算团体分,少年队竟升至第一名,就是说少年队个人、团体均获得第一名。如此戏剧性变化令人感慨万分,这真应了流行的一句话:“成也任远,败也任远”喜讯传来,使的保定学棋热潮空前高涨。任远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少儿小朋友探索象棋真谛的勇气,也极大的鼓舞了我市几个象棋少儿学习班的园丁。这些老师麾下都有几名自己的得意门生,他们在讲课时已经不必再引经据典,以什么名人的成功诱导孩子们的奋斗,张任远就是站在他们面前最好的榜样。谈起话来这些园丁们都以曾经指导过他而感到骄傲和自信。可以说,在他的学棋过程中,如果不曾遇到李金祥、袁国臣、申喜春、曹忠良、吕风泰这些高手们的培练和指导,现在的他可能是另外的一种情况。我想,这样一位天才少年很可能至今还默默无闻被尘土埋灭着,已无大放光彩的可能。
如果说去年夺得少年冠军,是由于参加省赛的大哥哥们没有重视他,他们没成想会有这么一匹小黑马能闯到这次大赛的巅峰,夺得这次大赛的帅印,有着一定的偶然性。那么说,这次大赛,作为去年冠军得主的他已成为众矢之的,人人都以他为劲敌,个个都为他有备而来。他硬是能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毫无惧色,敢打敢拼,接受了一场又一场的严峻挑战,以高出一大分的战绩,再次蝉联冠军宝座。
现在的大远已经处在向更高峰——全国象棋少年冠军冲刺的位置,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任远的家境异常困难,一家三口全靠月工资600多元收入的父亲生活。参加全国赛,仅报名费和车费就得两仟元,加之一去就是娘俩,他们就是啃馒头,喝白开水也得四仟元,这个家庭实在承受不了这个天文数字。保定棋界曾有这样的共识,按他对棋的执著与天分,如果能像愚公感动上帝那样得到一位有识之士的慷慨解囊,只需一万元经费参加他两次比赛,近年拿下全国少年冠军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真是那样,全国少年象棋冠军的得主真的要“过长江”了,因为北方那时还没有哪一位大师,或特级大师,在自己的少时代取得过这顶桂冠。
这篇文章出现后引起晚报体育版记者的重视,一位年轻的记者齐雪冬来到了张任远所在的学校,对他进行了单独采访随即在晚报上发起了募捐活动,很快市民们为他凑足了比赛的经费。99年暑假到了他和母亲首先踏上了去唐山的路,这一年的省少年象棋锦标赛在该市进行,他想通过这次比赛进行热身,赛后就事参加温州的全国少年赛,乡亲们预祝他取得好成绩。
待续!
(十四)
如果真是那样,全国少年象棋冠军的得主真的要“过长江”了,因为北方那时还没有哪一位大师,或特级大师,在自己的少时代取得过这顶桂冠。
文章很好看!
订正一小点,,,
,给村长提一个反例,,,宋国强是,,,,,,,,,,全国少年......灌军
保定村长棋友,看帖子估计您应该与我是同龄人,咱说话办事的分寸就这么难把握?你这么一嘴上痛快,是否考虑到后果?有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则无友”,你总是带有个人感情地评论保定的棋人棋事,以后你在保定象棋界怎么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就那么完美。以你的年龄与中阳比,可以算做前辈,如此较真,不觉得滑稽吗?
在这里发表文章,也要斟酌斟酌词句,别的不说,就说你的“(十四)”,没有逻辑、词不达意、文笔粗涩,你看看“……对一些要求得到满足”“几年来他们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