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大师李来群:
我十几年前下过,现在已经不下了。这个东西要求很严格,首先记忆力要强,其次对棋的感觉和理解要好,还需要不断地锻炼。它就象爬山一样,多一个就多一分艰难,并且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很难再上了。我刚开始学棋的时候,大约在 1974年左右吧,我就可以一对六,后来经常国内国外的表演,相当辛苦。此外,下盲棋要求对手水平不能太高。我80年代末期在石家庄公开表演赛上一对十二,一盘未负,为我的盲棋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后
因时间和身体的关系便终止了。我下直棋胜率极高,这么多年只负过一盘,比正常比赛的胜率高多了。但是,我认为专业棋手下盲棋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盲棋没有正规的比赛,仅仅是为表演。小孩子练练倒是大有好处,可以加深他们对棋的理解和认识深度。
特级大师徐天红:
盲棋是群众比较喜欢的弈棋方式,极具观赏性,但对弈棋者本人伤害太大,属于高强度超负荷重体力劳动。 1994年在桂林,柳大华现场表演,当时是我做的裁判。回到江苏后,我就专门研究。刚开始一对三,而后对五、七、九。十二的往上涨。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所以很少下了。如下最多是一对十。目前,国内柳大华下的最好。一来柳老师身体比较厚实,再者他性格温和好说话及他有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其次是胡荣华和李来群。而吕钦一般是不肯涉足的。另外,下盲棋对对手要求很严格,一般是地市级二类棋手,水平再高情况就不妙了。例如,有一次柳大华在广东河源一对三的下,那三位是当地前三名的棋手,结果柳老师二负一和。盲棋观赏性虽大,但奖励过少,一般的专业棋手都认为回报太少,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
特级大师王嘉良:
在我 15岁的时候,哈尔滨市有一个鲁家茶馆,馆内经常有人赌棋博彩。一天,店主王敬宣在众茶客面前表演盲目棋,人们颇为惊奇,我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我也能下。”她不屑一顾: “就你?那咱俩挂一盘吧。”结果我上去就
把他赢了。从此,我在哈尔滨棋坛小有名气,成为“哈尔滨三少年”之首。我是从《适情雅趣》学起的,对棋盘棋理都有较好的理解。18岁那年,我去天津公开表演腹背受敌,即正面与一人正常对弃,背面与一人进行盲目棋,那两位对
手当时在天津都是棋界名人,结果我全胜了。对于盲目棋,我认为记忆力和智商很重要。哈市范惠连,现任国际象棋教练,培养出许多优秀棋手,他5岁就会下盲目棋,11岁时可以一对三,下的相当好了。当时,赵国荣都比不过他。但是我带他与赵国荣一起去参加1978年成都全国个人赛,小范一盘没胜。这说明,盲目棋下得好不一定代表象棋就下得好,关键看你是否有顽强的斗志,意志不行,象棋就下不好。如此而言,盲目棋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金波大师:
以前我总练盲目棋,打措时不用棋子,全凭记忆,在脑海里形成一盘棋,这样能锻炼计算能力与反应能力,对我的棋艺水平大有帮助。我对盲棋的感觉不错,也很有兴趣,曾在沈阳市工业大学做过一对六的盲目棋表演,成绩还可以 3胜3和。我认为下盲棋不单纯是记忆,还
看你对棋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当你
拿棋子放到哪个点时,就必须知道与它
相邻棋子间的关系。如果你同时和6个人下,这6个人有走炮的、兵的、飞相的。跳马的各不相同的布局,你记棋的时候一定要分开。下盲棋最怕的就是对手走同一个图形,因为这样你容易记混,有可能把第一
盘的盘面记到第二局上。下盲棋相当累,脑海中思维不断,计算不断,尤其你和棋力相仿的人下盲棋往往会更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众说纷纭,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一、盲棋极具观赏性;
二、盲棋对棋手要求很高,对对手要求很严;
三、盲棋对儿童教育大有益处。
总之,盲棋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必将有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顽强的生命力!
来群输的那盘是我赢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