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家父收藏的几副象棋

1楼
gdnews 发表于:2006/9/10 16:10:00

西安晚报

  乌色檀木象棋

  张驰

  家父张丰曾为全国象棋推广改革小组六人成员之一,并担任西安市象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近三十年。他一生酷爱象棋,收藏象棋,现介绍几副以飨读者。

  1995年11月,家父在八仙庵收集到一枚北宋铜质“卒”棋子。这枚来源于西安临潼的棋子,卖者当时索价80元。父亲当时正在撰写《中国象棋史》,为填补西安地区空白,高价将其购回。棋子一面是字,一面是一位手持长矛的武士站立像,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卒”棋子一模一样。这一枚棋子直径26.5毫米,厚度2.2毫米,重8.2克。翌年,又在邮票市场购回一枚相同的棋子,仅花了8元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坦赞铁路时,一位朋友带回了一副用当地乌色檀木制作的象棋。这是非洲材料和中国艺术完美的结合。该副象棋棋子色泽统一,木质坚硬,手感沉重,放在水里立即沉底。棋子制作规范,32枚棋子个个都是标准的35克。

  2005年11月,象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发源地荥阳市承办了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荥阳市人民政府赠送贵宾的象棋是一副镀金边的玉石象棋。该玉石棋子经江西省矿产品质检站珠宝玉石鉴定评估所鉴定,为高级白干涉色碳盐玉(阿富汗白玉)。棋盘、棋盒均为上等牛皮制作。棋子则镶嵌于丝绒面料的底槽内,愈显珍贵。

  为了尽快把中国象棋推向世界,1986年家父研制成中国立体象棋,并获中国专利(专利号86300421·0)。这是一副用翠玉和墨玉制作的中国立体象棋。中国立体象棋的研制参考了古今中外有关资料及数据,尤其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认真的考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楼
gdnews 发表于:2006/9/10 16:11:00

西安晚报

  元青花釉里红棋子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中国起源说”认为象棋源于战国时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蔽象棋,有六博些”。 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已被广大专家所接受而达成共识。但出土实物非常缺乏,如据古词说,“六博”是走在格子内的,倘若考古实物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六博”起源说可成定论。由此可见古象棋具有的收藏与考证价值。

  唐代牛僧孺所著《玄怪录》里的传奇故事《岑顺》,记载了唐代前期象戏形制,即棋子立体象形,由金铜成型,有王、车、马、卒、士、将六个兵种。从兵的位置上看,已与现代象棋非常相似。因故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后世称为“宝应象棋”。唐代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8×8的64格,这从现存的唐代棋书书画等实物上可得到证实。

  现在存世的还有元青花、釉里红棋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或传世品中最早的全副完整的象棋实物之一,其色泽淡雅,造型古朴,文字奇特,十分罕见。

  明清时期,随着象棋活动的广泛普及,棋具制作进入新的阶段,凡是可以制作棋具的材料在现存实物中均有遗存,可说名目繁多,美不胜收。

  象牙棋具传世较多。一是因为易于保存,二是本身有保存的价值,藏家刻意保存。现在古玩市场上的新品居多,真正老东西较少。像马字象牙子,直径46毫米,中间有圆孔,作为挂件,取马到成功之意,整套32枚的宋、明之物已不易得,但“将”“马”仍可看到,正是挂件这一功能使它们得以传世。与清代象牙棋具相比,明代棋子造型古朴大方,牙纹明显,颜色偏黄。清代之物则做工精细,多加单或双圈,另有些棋子刻了骰子,反映出与赌博活动有密切关系。

  木质用于棋具是象棋走向民间的重要举措,为象棋的发展与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木材易得,刻字方便,逐渐成为象棋棋具的主流,优质硬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黄杨等则被用于高档棋具。明代是我国家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作为家具小品余韵,明代的硬木象棋制作也达到了高峰。金丝楠木棋子金丝明显、古朴大方,因金丝楠木极难生长,清代已近绝迹,故而比较珍贵。

  周紫尧《阮郎归》有“闲临小玉盘”之句。据田艺衡《留青日托杨坟》记载,明正德年间,沈某掘南宋名将杨存中之墓,发现玉象棋一副并诸玩器,说明至少在宋代已有玉质的象棋盘和象棋子,后来玉作为棋具的制作材料历代不绝。笔者收藏有明晚期玉子一副,全副仅一子有破损。黑白双方,分别用黑玉与碧玉区分,甚为少见。

  还有瓷质、紫砂、石材、料器棋具,这些均非实用棋具,其观赏性大于实用性。

  棋人弈士

3楼
gdnews 发表于:2006/9/10 16:13:00

西安晚报

  明象牙子

  王琼

  笔者在民间收藏家王品璋家中看到了120多副国际象棋,它们是用各种珍贵木材、石料、象牙及美玉手工雕刻而成,形态各异,让人爱不释手。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国际象棋选手及裁判,今年75岁的王品璋将毕生的积蓄与精力都倾注在了国际象棋上。在近半个世纪里,世界许多国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每到一地,他必买的就是国际象棋。说到这一爱好,王品璋笑道:我不想说自己是个收藏家,只想说自己爱好收藏,收藏让我家无恒产,但是百副象棋的收藏却让我的晚年不再寂寞。

  1958年,王品璋收藏了自己的第一副国际象棋。虽然只是由普通塑料制成的,但32个棋子的底座是罕见的八角形,时至今日,王品璋都没弄清这是哪个国家的“洋货”。

  “我还记得,当年我去西安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我的学生说当地一个二手市场里有这么一副不寻常的棋,于是我就去看了。当时大冬天,我穿着单薄的中山装,起初营业员怀疑我不懂,不会买,还不愿意把棋拿出来给我看,后来我花了一个月的伙食费买下了它。”

  王品璋的收藏之路并不顺利。至“文革”前,他共收藏了近30副国际象棋,除3副存放在家中外,剩余的都存放在山西的一个象棋俱乐部内,“文革”期间,由于保管不善,这些棋意外被盗。

  说起这段波折,王品璋说,当时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傻了,十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此后一两年,几乎心灰意冷。直至“文革”结束后,受到两位棋界朋友的鼓励,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找回了四五副原先收藏的棋,然后从零开始继续收藏。在王品璋收藏的国际象棋中,历史最久的是一副袖珍棋,距今约130年了。“这是当年我老师的老师在英国留学时买的,后来传给了他女婿,我是用自己收藏的两瓶上好的汾酒换来的。”王品璋笑着说。

  在王品璋所有的藏品中,最名贵的是一副象牙棋,是用上等的小象牙纯手工雕刻而成,价值人民币两三万元。王品璋自豪地说:“当年我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尔波夫一起吃饭时,他曾看过我收藏的一些象棋的照片,当他看到这张照片时,立刻说这副棋很名贵。”

  然而,王品璋本人最喜欢的是一副用墨玉雕刻而成的“十二生肖棋”。在这副棋上,王是龙,八个兵分别是马、牛、羊、猪、狗、兔、猴和鼠,它们还各自身穿龙袍,一来拟人化了,二来把中国文化与国际象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绝品。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7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