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朋友越来越少? |
“朋友”稀缺折射社会“亚健康” |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同学或者朋友要聚会了,可来的人永远都只是那么几个;周末想约个人一起吃饭,却不知道这电话该打给谁;同老公怄气了,想找个人倾诉一番,迈出家门,茫然不知该走向何方……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人有类似“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才算得上是朋友?人心变了还是社会环境变了?
“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
小林最近心情不大好。前不久,小林原来供职的那家公司倒闭了,她一下子成了无业人员,而新工作又不能马上找到,生活陷入了困顿境地。让小林更为郁闷的是,在自己心情极度糟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
“我自认为平时自己人缘还不错,大家也都说和我相处很舒服,在北京待了5年多了,认识的人也不少,手机里有几百个电话,同事的,同学的,老乡的,客户的……可我每天拿着手机翻来覆去地看电话本,就是不知道该给谁打个电话。”小林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怎么还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5068个受访者中,87.5%的人有类似“熟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的感觉。其中,45.3%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的众多熟人中,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不到5个;另外,只有34.3%的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仅有为数不多的6-10个。与此同时,30%左右的受访者称自己的熟人数目在51-100个之间,另有26%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的熟人数目超过100个。
81.2%的人认为朋友应该“值得信赖”
究竟什么人能称得上是朋友?本次调查显示,81.2%的人认为朋友应该“值得信赖”,65.9%的人觉得“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的才叫朋友,52.4%的觉得朋友之间应该“能互相分担心事”。同时,调查也发现,80.0%的人承认,自己的朋友大多是以前的同学。
“同学之间的关系才最牢靠。”虽然已经毕业三年多了,但花生主要的社交伙伴还是痞子、四儿等大学同学。他们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打牌、踢球……在花生看来,尽管每天因工作关系打交道的人很多,但那些都称不上真正的朋友。“同事之间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工作,多没劲啊!”
有类似感觉的还有小艾。她在一家公司上班,同事关系处得不错,但下了班,她还是喜欢找大学同学逛街、聊天。在她看来,同事之间只适合于“点到为止”,可以打打闹闹,但不能深交,否则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我们单位,工资都是背靠背的,谁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容易“丢失”友谊
杨雨参加工作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她先后有过五段不同的工作经历,在这几个工作经历中,最长的一份持续了5个月。“其实我在工作中有一些关系很不错的同事,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聊聊天,周末也会约出去一块儿玩。但是因为我经常换工作,走后跟他们的联系也就慢慢少了,到最后可能几个月都不会通一次电话的,有的甚至就不联系了。”说起那些丢失的友谊时,杨雨显得有些无奈。
在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64.8%的人认为,社会的流动性是造成朋友越来越少的原因,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容易“丢失”友谊。社会学专家也认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频繁的工作变动已经使人类几千年来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动摇,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而不确定,影响了人们的进一步交往。
工作繁忙和生活压力使人的交际减少
高华今年已经29岁了,但是却一直没有交女朋友,他的个人问题成了家里最头疼的事。然而高华却说:“不是我不愿意谈恋爱,而是根本没时间。平时上班都是朝九晚六的,晚上大都在家休息,到了周末还要忙着去充电,哪来的时间去跟女孩子培养感情呢?”
而在此次调查结果中,有58.9%的人认为,社会的压力也不可忽视,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忙、压力大,根本无暇沟通和交流。社会学家认为,现在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找工作,和为工作而不断地超时工作,已经少有和熟人常见面常交流的机会,少了共同的语言,少了共同的志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在“熟人”中产生朋友了。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朋友之间。根据11月份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理心坊”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一项调查结果,八成毕业生10年后与老师失去联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在生活中逐渐与辛苦教导自己的恩师失去联系了呢?67.2%的人选择了工作太忙,没时间。
网络交往的方式容易造成情感疏离
“我简直不能想象,离开了手机和网络,我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从事媒体工作的安妮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但是她却把绝大部分的人际交往搬到了网络上进行,再不就是电话联系,因为她说这样可以省掉很多麻烦。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苏洁对记者说:“遇到不开心的事,我宁愿上网向一个不认识的网友倾诉,也不愿意跟周围的人说,这让我比较有安全感。”
此次调查结果中有24.4%的人认为,网络交往方式容易造成情感疏离,也是朋友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心理专家认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不稳定、不确定造成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防备心理越来越重,所以有时候人们宁愿选择陌生人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
●声音 攒朋友比攒钱更重要
“越来越多的人抱怨没有朋友,但是却一个个都不肯主动和别人联系,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呢?”心理专家认为,只有你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你关心朋友,朋友自然会关心你。“朋友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只求回报,不愿付出。只要用心经营,都是好朋友。”
“拥有知心朋友就相当于构造了一道安全网,朋友数量的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学家、《美国的社会孤立:二十年来核心讨论圈子的变化》作者之一罗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攒朋友比攒钱更重要,因为朋友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机会,更可以帮我们分忧解难,就不会产生过激的思想或行为,也很少会产生心理疾病。
生存压力加重互防心理
有专家认为,“朋友”的稀缺,折射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环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工作和生活不确定、不稳定的压力下,人与人之间的互防心理日益加重。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再想奔个好职位,那就更难了。正是由于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人们在争好工作好职位的过程中,各种正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就难以避免。这也是很多人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交往只适合于“点到为止”的重要原因。同时,现如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了社会成员的一个为人处事的潜规则。在这样的只能“交往”不能“交心”、“关心”的环境里,是绝对不会出现朋友的。
另外,“朋友”的稀缺,也反映出越来越重的社会冷漠心理。社会成员间的诚信度不同程度地缺失,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大打折扣,让人们不能不把“防人之心不可无”奉为处世的重要规则。
找不着“朋友”,似乎只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私事;当大多数社会成员在为找不着“朋友”而焦虑时,就是我们必须面对解决的社会问题。一个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当社会成员一个个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合群,这个社会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来源:北京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