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昨天,本年度全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在青岛结束了最后三轮的较量。可还没等到结束这一场,拥有诸宸、许昱华两位世界棋后的浙江队竟然已经提前降级。
消息传来,浙江棋界为之惊动。联想到已在乙级圈里厮混多年的浙江围棋和已经习惯了与寂寞为伴的浙江象棋,人们不由要问一声:曾经辉煌的浙江三棋如今怎么了?
|
读者朋友们对浙江三棋的现状和未来有何看法?今晚7:30分,浙江国象队教练王文浩、本报记者卢俊和将在本报网络版《焦点热议》频道与您在线讨论。
除了两大棋后 国象再无大将
说起国象今年的降级,知情人是早有预料。浙江国象队的主教练王家权无奈地对记者说:“客观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还是我们的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后继人才匮乏。”
王教练所说的是指今年国象队的两大变故。一是诸宸转会去卡塔尔打亚运会。这事于情于理都有充足的理由,可毕竟美女棋后在这一年代表浙江队打联赛的场次明显减少,即使出战也是状态不稳。其二是另一位棋后许昱华今年当了妈妈。这桩人间喜事对面临困境的浙江队而言,却是雪上加霜。王家权说,在上一年度的联赛中,两位棋后基本能保证女子两台不失分,三台男棋手的压力就显得很轻了。
除去两大棋后,堂堂浙江队现在只有6人。王家权、王文浩两位教练,手下领着十七八岁的林奕、俞烈、丁亦昕、王晓晖两男两女,在联赛中不仅要王文浩顶上大梁,甚至全队找不出一位替补。
降级已成现实,可又怪不得目前这支队伍。记者每次来到国象队,看到这里虽然人数不多,可研究气氛却一直不错。据王文浩说,浙江队的研究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低于国家队。不过,由于队内力量薄弱,研究水平难以上去,加上地方队队员平时大赛机会少,几员小将的成长 “纯属闭门造车”。
对这个观点,国家队主教练叶江川也很认同。他告诉记者,浙江队两位年轻女将开始到国家队集训,但在训练和队内比赛中可以看出,浙江队的年轻队员水平上与国内一流棋手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围棋一夜坍塌 象棋独守寂寞
这样的尴尬,在浙江围棋和象棋中也同样或多或少地存在。
浙江围棋曾经是那么辉煌,不仅有马晓春、俞斌两位世界冠军,在全国团体赛上,全国一流的陈临新九段、杨士海八段都只能屈居三、四台,王亦民七段这样能在其他省队打一台的棋手,在浙江队只能作为替补出场。
可今天再走进浙江围棋队,诺大的研究室里只剩陈临新一人固守着阵地。据陈九段介绍,年轻人都去北京了。可细一数,浙江队名下的职业棋手,除朱松力六段和蓝天三段在北京继续追求棋艺外,其他各位是在北京以教棋谋生。
浙江围棋的坍塌,是几年前降入乙级队一夜之间的事,但在骨子里却是长时间后继无人的结果。
相比之下,浙江象棋队似乎处境好许多,至少在联赛中尚无降级之忧。据浙江象棋队主教练陈孝堃介绍,由于象棋在我省宁波等地颇受欢迎,浙江队的主场办得都是红红火火,而且,浙江队还有以赵鑫鑫为代表的一批新人。象棋队的尴尬,表现为业内叫好圈外冷清。主场办得再好,关注的人却少。一年多来,浙江象棋最受关注的竟是去年爆出的赵鑫鑫假棋事件。一年多过去了,赵鑫鑫在同一个赛事上再度夺冠,却再无人关注。
民间三棋培训 依然红红火火
纵观浙江三棋,竟是一派寂寞冷清。然而,在清冷的职业棋界底下,浙江三棋却又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迹象。
每当华灯初上,在西湖边上的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头攒动,家长们带着孩子来这里参加各种兴趣班的学习。这其中,棋类培训是活动中心的一块招牌。
据该活动中心体育部的周小亮介绍,棋类培训在此已经开办了20多年,来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中心有棋类老师20多名,每年招围棋兴趣生3期共计3000人左右,象棋生近千名,国象生也有300名左右。由于场地、师资等客观原因,招生还必须限额,不然生源肯定远超此数。
温州,被称为“国际象棋城”,在这里走出了诸宸、叶荣光这样的国际特级大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象棋就进入了温州的各中小学,业余培训更是红火。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温州国际象棋教练说,在温州每年培训国际象棋的人数不下万人。
绍兴也有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国际象棋课。从去年开始,绍兴承办了浙江国象队的全部主场,联赛的观摩票票价几乎与演唱会比高,即使如此,仍是一票难求。
杭州弈诚棋院、山海棋院等培训机构的老师们也说,这些年来棋院的发展非常快,几乎全杭州的幼儿园都有他们老师教棋的身影。
在金华,在丽水,在全省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批棋手在从事着普及工作。这些人在教授知识、普及棋艺的同时,也得到了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收入。
浙江三棋,一端是感叹后继无人,市场萎缩;一端是车马盈门,热闹非凡。寂寞与红火,就这样并存着。 本报记者 卢俊和
反思浙江三棋事业现状 为何寂寞与红火尴尬并存?
思考一
专业队的生存危机
不说不知道,一说还真的吓一跳。浙江国象队目前的几名队员是2002年入的队,而上一批入队的竟然就是1988年诸宸和许昱华那一拨。
国象队主教练王家权告诉记者,这期间十多年,省队只进过一名棋手,就是现今在北京上学的俞婷。在这十多年里,国象和许多非奥项目一样,在“奥运战略”的大前提下日益萎缩。部分原省队队员回到了温州,把专业功底用在了普及工作上,由此也曾经带出不少好苗子。可在当时,好苗子进不了省队,温州本地又没有专业队,这些好苗子就像一块好钢,却在即将炼成的时候突然撤了火。等到省队重新物色队员时,温州的国际象棋也有了一定火候,好苗子也想留着慢慢自行培养。
浙江省另一个国象兴盛之城绍兴,为省队培养新人的意愿很高,现省队四名小将中就有三名来自绍兴。然而,由于此前绍兴没有专业棋手参与普及培训,用王家权所说的就是“绍兴出来的棋手有冲劲,短时间内可能出成绩,但时间长了会暴露许多基本功不扎实的缺陷,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调教”。
项目发展需要人才,可人才培养脱了节。
思考二
降级后的艰难处境
其实,早在半年前,省国象队就已经意识到了降级的可能。为此,今年省队把几位久疏战阵的老将招在一起组成了二队打乙级赛,退休在即的王家权也亲自披挂上阵,就盼着能如愿冲甲,保住明年甲级联赛中的浙江队。结果,事与愿违。
如今,省国象队在承认失败的同时,已经开始谋划明年的乙级赛,期待尽快卷土重来。据悉,目前许昱华已经明确表示愿意来打乙级赛,诸宸和她的家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愿望,但一些手续还在酌商。
比起当年降级后的围棋队,国象有两位棋后可谓幸运。当年围棋降级后,缺兵少将的浙江队年年拼杀于乙级赛场,可年年失意而归。浙江省的另一支围棋专业队杭州棋院队也同样抱有冲甲的愿望,甚至出大价钱请来强劲的外援,结果也总是功亏一篑。杭州棋院队的杭天鹏四段就几次感慨:“冲甲的路太漫长!”
明年的国象全国乙级赛在温州举办,这对有两位棋后助阵又有地利优势的浙江队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然而,在平均水平并不占优的现状下,万一明年不能成功,两位棋后还会有这个责任、有这个耐心吗?
思考三
专业饭碗少有人端?
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棋类培训室的一楼,家长们聚在一起总是要相互夸夸自己正在二楼下棋的孩子有多聪明,水平有多高,可说起未来,却无一例外地表示,不愿让孩子吃一辈子棋类专业饭。
“我的孩子从小就老有人夸他聪明,我送他来学棋,就是想看看他有多聪明。”马先生说起孩子是眉飞色舞,“学了两个学期了,事实证明他是真聪明。”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让孩子今后以棋为职业时,马先生很夸张地连连摇头:“除非他很有兴趣,不然干嘛要吃那个苦头?”
旁边的应先生夫妇俩对此表示完全同意。他告诉记者,孩子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象棋里的“兵”,现在在活动中心是三棋都学,每周要来三四回。虽然孩子喜欢下棋,可他仍然表示,学个三年左右就不让孩子再学了。“现在小学里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我们让孩子学棋没别的想法,只想让孩子通过下棋学到些思考方法,说不定对学习有好处的。”一位年轻的妈妈也这样说。
与这种观念相对应的,是活动中心棋类培训方向的改变。活动中心体育部周小亮告诉记者,20多年来,这里也曾经带出了许多尖子选手,至今吃专业饭的也有好几位,过去他们每年都会把好苗子带出去参加各种比赛,可近四五年来再也没带孩子去参赛了。“如今我们都在与幼儿教育接轨,将棋类培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再和过去一样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周小亮说。
不过,一些棋类教师却有不一样的想法。青少年活动中心里,以宁学明业余5段为代表的几位,就有好好带出好苗子的想法,但由于学生家长执意不愿让孩子多学而作罢。杭州弈诚棋院的周叶蕾是杭州业余围棋的一面旗帜,从事幼儿围棋教育以来,他也曾带出好几个有前途的孩子,可让他苦恼的是,一旦孩子长到一定年纪无一例外地全都放弃了。
教练孙国梁对记者说,一些很有希望的孩子打了几年突然就放弃了,像前几年的胡安冬。他还说,在省队练了好几年的天才少年梁宵今年也回学校上课去了。
思考四
尴尬局面
如何打破
一位曾经在新湖围棋俱乐部工作的棋友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来说很正常,因为对浙江的孩子们来说吃专业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记者在北京几所围棋道场也见到,砸锅卖铁举家赴京学棋的大多是并不富裕的家庭。
也许正如他所言,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走向,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好下一步呢?
对此,每一个关心浙江三棋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杭州棋院给出的答案不一样。凭借在钱塘江畔树起的32层高新棋院大楼,杭州棋院把目光放到了更远,不再局限于浙江。该棋院院长董银奎告诉记者,今后棋院一方面要继续作为本地棋类的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则要杭州形成全国棋类新中心,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吸引高水平运动员,以此构建高水平的运动队;二是从全国范围去招生,把选才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与此对应的是,从明年初开始,萧山区也将迎来国家女子围棋二队。也许,这系列的新举措,会让浙江三棋增添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卢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