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推选“登坛拜帅”的谢侠逊,早已有筹办全国象棋比赛的愿望。自感条件日渐具备,遂联络马海洲、沈霖生、李寿臣等同好,发起组织“上海全国象棋比赛大会筹备处”,并发布“致上海各团体函”。略谓:“敬启者,棋术一项,系属我国国技,最足陶冶德性,锻炼心神,增进智慧,于德智体三育,殊有密切之关系。并经历朝提倡,流传已久。东洋诸国,有棋院及竞技会之设。南洋诸国,有以人作棋子(即车马炮等)供众观览。
西洋诸国,采取我国古时象棋之着法,易名万国象棋及兵棋等。通电比赛,瀛海若狂,并由各该国政府特别奖励,俾臻发达。凡我国人,尤应加意提倡,宣扬国粹,且为吾华争无上之光荣。兹定于三月十日晚七时半起,假上海青年会大厅,开第一次比赛大会。届时务乞选派代表加入竞赛,无任盼感(下略)。”此函文情并茂,亲切感人,即放在今天,也有同样深刻的意义。举办上海市的比赛,是进行试点,总结得失,再逐步向外推广之意。自1928年3月10日开始,至同年11月13日,共举行了九次象棋大比赛。既有个人赛,也有团体赛,既有中国象棋赛,还包括有“万国象棋”(即今之国际象棋)对抗赛。锻炼了队伍,取得了经验,扩大了影响,收效甚好。当时采用的简要规则是:一彼此初赛以四局为度,以净胜二局者为全胜。若未分胜负,或时间已到,得延长日期继续赛完。二每着至迟不得超过五分钟。三须摸子走子。
1919年粤东三凤之首的曾展鸿先生,曾到上海进行访问。当时即与谢侠逊定下有机互访之约。后因山高水远,诸多不便,迄未实现。1929年,香港成立了“华南象棋研究会”,遂旧话重提,致华东方面一封公开信。主席曾展鸿、总干事李善卿,偕全体同仁李庆全、黄松轩、冯敬如、梁伯昌、邓铁如、刘寿彭、吴瑞生、罗志山、陈德沛、彭钧庭、谢瑞常、黄定章、霍镜波共同出面,“拟假电报之力”,欲与华东队进行分先两局的联队“函弈”。这种比赛方式的特点有三:一是允许集体研商,将最后确定的一招棋通知对方;二是采用打电报传招的方法,互相沟通。三是需要限定时日,否则旷日持久,在时间和经济上都会产生困难。
经过往返协商,终究感觉这种电弈方式需时太久,不易掌握,多有不便,因而作罢。双方同意改为主客场的赛会制度,首次比赛定在香港举行,请华东选派代表组队参加。
华东方面权衡再三,决定推选周德裕、林奕仙二人为赛员,同谢侠逊、马海洲率队前往。消息飞传香江,华南方面非常重视,周、林二将威名远震,岂是等闲之辈?本着“穗、港棋人大联合”的精神,特地委派总干事李善卿专程赴广州请将,以迎强敌。
李君甫达穗地,仿如重石投入油锅,顿时沸腾四溅。有“少林寺”之称的翩翩茶室高朋满座,广州象坛名手济济一堂,昌言无忌,慷慨陈词。按说第一人选,非黄松轩莫属,却因母丧丁忧,不克分身;而曾展鸿又因商务繁忙,无暇兼顾;钟珍远走安南,卢辉经验尚有不足;算来只有李万和冯泽最为相宜,余人力有未逮。黄松轩特别属意李万,认为李的根基扎实,棋力厚重,从不轻易言败,是栋梁之才,堪当大任。众人品评冯泽,棋艺老练,残局尤精,常有神来之笔,惟一不足是魄力欠缺,有时存在怯战心理。选将事定,有人提出李万绰号“梳蓖万”,冯泽俗名“烟屎泽”,市侩气太浓,与大赛性缜颇不相称,由此刻起即更换大名为李庆全和冯敬如。又有建议,如此比赛场面,应以穿长衫为宜,遂将置装事宜列入准备工作中,并督促李、冯尽快试穿适应,以免影响棋艺发挥。(12)
(刘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