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显王十年(壬戌,公元前三五九年)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楼上讲了一大堆废话,文章的前提点错了,并不是胡特大提出的方案一定是代表了先进方向.关键是要看方案的内容和方案实施的决策程序.
要记住:提出改变规则方案并不就是改革派,反对方案者并不一定是保守派!
也许胡规有需要反对的地方,这并没有什么,各抒己见很正常的嘛。问题是,现在需要改革已经是共识,胡提出了改革的方案,有人反对是正常的。对于吕特大,关键不在于表达反对意见,而在于是否可以提出更合理的改革方案。如果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肯定是不行的。
自古以来,真正的上位者都是能够创造秩序的人。任何改革力量,如果单纯是为了反对某一制度而不能提出自己的纲领,都是没有结果的。不信各位看历朝历代的起义军,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起义者最终都是要完蛋的。一个制度不好,反对它可以,但是最关键的,就是你要能够提出比它更好的主张,能够建立另一套制度。中国历史上很多为了造反而造反的起义军的最终命运就是被镇压,因为你不能建立起另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你就没有资格取代原来的体系。最典型的就是汉末黄巾军起义、唐末黄巢起义,他们做的就是破坏、屠杀;最搞笑的就是水泊梁山,头目天天想着被政府招安,你能让他们成为推动改革的进步力量?
一句话,反对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提出更好的改革方案来。
楼主以为自己是什么大文豪,大思想家。。。。。。。。搞笑。倒象大LJ。
“改革总是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一部分人是指大部分的棋迷。
“你们说胡司令变法是为了私利”,说胡为私利的不多。大家说的是这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