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07象甲10轮赛罢,试析新赛制的得与失

1楼
2007 发表于:2007/7/29 14:56:00

转自:帅马论坛   作者:渔舟唱晚

    今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到目前为止,已战罢10轮。赛程接近一半了。新赛制(和棋黑胜、贴时竞叫)经过实践的初步检验,究竟如何?对此,中国棋院搞了一张表,象棋网络的热心人马戈先生也搞了一张表,两张表都是从胜负和这个角度来进行统计。个别数据稍有出入,但大致是一回事。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敬意。
    然而,看一个赛制是否科学合理,光凭一张胜负和的表格是不能完全达到目的的。这个统计在我看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新赛制通过竞叫,基本上达到了先后手胜率的大致均衡。如此而已。棋局质量是否应该关注一下?我以为是必须的。我和马戈私下交流过,他也同意我的观点。但表示,棋局质量很难用一个量化的形式来反映。或者说很难用数据来分析。那么,我尝试一下,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新赛制推出的动机。主要有两条:一是根治消极和棋;二是提高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度。通过前10轮的实践检验,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我认为没有。第一条,新赛制的确解决了红方消极和棋的痼疾,但却滋生出黑方消极和棋的新问题。消极和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过去红方拿先手不想赢棋,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团体赛出于小团体的利益,也是事前领队或教练的安排,见某一台优势较大,取胜在望,其它三台纷纷选择简单变化,兑子成和;二是个人赛中,低手遇上高手,自知不敌,便利用执红之机,背和谱,以求全身而退;三是个人赛中,同队棋手(或私交甚笃的朋友)之间,过早相遇,一般也采取和棋策略,虽然都亏一点,但毕竟无碍大局。即使想拿冠军的棋手,过程中也会有一点这样的和棋。从动力上分析,红方这三种情况,都是出于不得已。下的确实是消极和棋,但主观上或多或少是有些不情愿的。尤其是个人赛中。是所谓“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现在新赛制实行于象甲,实际上是给黑方棋手注入一针兴奋剂。使黑方棋手在下消极和棋时,动力十分强大,态度十分积极。是以积极的姿态去下消极和棋。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因为和了就是胜!那我干嘛要费力去求胜呢?我只要拿到和棋就成了,就等于赢了。

    新赛制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要提高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度。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很遗憾,也没有达到目的。比赛的激烈度只有当双方都去奋力拼搏时,才会实现。现在红方在玩命,黑方扮演的是消防队员。你想挑起战斗,他不陪你玩,高挂免战牌。只挑稳的下。激烈度怎么提高?而事实证明,好多专业棋手包括特级大师,在新赛制下都出现了昏招、漏勺,被对方轻松取胜。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从这个角度看,棋局的质量下降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黑方在出现了取胜机会时,竟然也不去追求胜利,而继续抱着和棋的初衷的来下。不能怪他不思进取,因为他拿黑棋,和就是胜,追求和棋就可以了。不必要再多花精力与时间。王斌执黑对陈寒峰,赵国荣执黑对王斌,聂铁文执黑对徐天红,最后都出现了胜势。但是执黑方都没有去求胜,而是把棋局变成最稳妥、最安全的和棋。你说这样做,棋局的质量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人为地把和棋定为黑胜,从表面上提高了有胜负的局数,减少了和棋,但和棋还在那里。
    即使退一步讲,棋局质量没有下降,但可以肯定,也绝对没有提高。远远谈不上提高。
    我想,胡荣华提出改革方案,初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一个62岁的退休的人,还这么热心,关心象棋事业的明天,动脑筋,想办法,积极拉赞助,出点子,是可敬的。中国棋院和中象协会也是一样,出发点不应该受到怀疑,都是想把象棋搞活起来,把这盘棋下得生动起来,让它更具活力,走向市场,繁荣昌盛。但新赛制确实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只鼓励一方积极进取。如果对它进行改进,使得红黑双方都来积极进取,不是更好吗?不是更接近科学合理吗?我觉得还是通过对胜与和的不同得分来改革,似乎较为合理。一方面提高胜局的得分,同时减低和棋的得分。我在这里大胆建议,胜记3分,和则各记0.5分,负记0分。使和棋接近于输棋,其得分只是“聊胜于无”,使和棋双方“两败俱伤”。通过这根杠杆,来撬动双方棋手的积极性。要想高积分,取胜是唯一的途径。和几盘,冠军就拿不到。甚至连保组都保不成。没有大师称号的,想得大师,你就得拼命去求胜;没有特级大师称号的,想得特大,也得拼命去求胜。
    也许有人担心取胜的分值提高了,会出现放水现象。实际上在全国比赛中,大面积放水的现象是极少的。偶尔放一盘,是有的。但在11轮的比赛中,棋手要想取得好名次,主要还是要靠实力。何况在任何比赛中,几乎都存在放水现象。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也好,美国NBA也罢,都有放水,都有黑哨,都有暗箱操作。这样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的。

    听马戈讲,李国勋大师比较赞同310制,王斌认为胜得3分太高了,改为2.5比较适宜。我觉得他们二位在这个问题上都有点保守。胜得3分,和则各得1分,相比于原来的2和1,差距是拉大了。但我认为沉疴当以猛药而治之。你不是老下消极和棋吗?行,我让你和了与输差不多!这样双方都不愿下和,和棋在棋手眼中,将成为真正的下策。是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对3210制我是反对的。因为它和“和棋黑胜”虽然在表面上不同,但本质如一。都是在鼓励黑方消极求和。我觉得如果仅仅从比赛上来着眼的话,要改革,要下刀,最关键的病灶就在消极和棋上。以往的象甲联赛,确实和棋太多,而且不少都是背和谱。象棋现在搞不过围棋,其实根子不在和棋上。不在规则上。这个问题我想通过另外一帖来尝试分析。但如果说要改赛制,改变消极和棋,我是举双手赞成。但我的意见是,不要消除了甲肝,又跑出来个乙肝。要鼓励双方都积极求胜,否则谁都不利,双方都吃亏。
    那么由此引出红先有利、如何对黑进行补偿的问题。围棋有贴子或贴目,象棋怎么办?我认为象棋贴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要解决红先有利,要对黑方给予补贴,是应该黑方用时多于红方才对。)为什么不能搞两盘分先制呢?全国个人赛是全世界象棋的最高水平的盛会,聚集了世界最高水平的一流棋手和超一流棋手,分先下两盘有什么关系?亚洲赛不是分先两盘吗?我猜想亚象联这样做,就是为了解决红先有利的问题。
    有人说,团体赛是四台棋,各两先两后,对两队来说,在先后手问题上,是公平的;个人赛过去是13轮,现在是11轮,先后手相差只有一盘,大体上也是公平的。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笼统来看。举个例子,B棋手第三轮遇到一个棋力不如他的C棋手,电脑编排,由B执红;其实B执黑也能赢C,这个红棋拿得就有点浪费。第四轮B遇到比他强的A,可B偏偏拿黑棋,这盘棋下起来就非常吃力。这里面就有一个偶然性。而在一盘制的比赛中,这种偶然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必然性。如果两盘分先,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日本头衔战,除了快棋赛外,都是一盘棋下两天,七局四胜制。国际象棋更厉害,双卡大战,二十多盘。影响激烈度和观赏度了吗?影响媒体的关注度了吗?象棋的关注度不高,根子不在这里,不在对局时间的长短。下一盘围棋和下一盘象棋,哪个用时长?答案是明摆着的。不要怪我讲话不客气,可能有人不爱听,象棋搞不过围棋,根子就两条:一条是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意识中就是重围轻象,认为围棋高雅,象棋低俗;第二条是象棋界虽不乏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但整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市场观念淡薄,社会形象不佳。在这方面,我倒很欣赏二分明月的一些观点。

2楼
24k 发表于:2007/7/29 17:04:00
好文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24k 发表于:2007/7/29 17:14:00

 鼓励双方进攻----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胡规是红攻黑守----大方向不对,不可能完善的。

这样的统计有何意义? 连个人等级分都不记?说明什么?

红方一上来死攻。

黑方时间紧.手忙脚乱.错漏百出,上来就想和,

这样下出来的棋,比双方公平时间,慢慢想出来的棋。

那一种情况下出来高质量? 不用统计就能得出结论

4楼
曲径通幽 发表于:2007/7/29 17:4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xqxq 发表于:2007/7/29 17:5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huhu2003 发表于:2007/7/29 18:33:00

    写的很好!我想借用你的话说以以下质量问题。在对比改革前后棋局质量问题时,这跟拿围棋跟象棋棋迷、人才比素质、比品味很有些类似。楼主也说道,象棋界虽不乏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但整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市场观念淡薄,社会形象不佳。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旧赛制下的联赛虽不乏高质量,高水平的棋局,但整体质量低,攻杀观念淡薄,社会评价不高!这样的话,质量问题还是改制后的整体要高些了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楼
dou0328 发表于:2007/7/29 19:22:00
用户已锁定!
8楼
天山剑侠 发表于:2007/7/29 19:40:00

新赛制不可取。

象甲联赛比较好的办法是:

1.采取双方不贴分不贴时的3-1-0记分制,胜一局得3分,和一局得1分,负一局得0分。

2.为避免一方一台胜了,其他三台消极求和的现象。采取只记局分不记场分的办法,最后按各队局分高低排名次。

共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