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需要“自救”
有人试图用数据来论证胡规的合理性。的确和棋是减少了,一并消灭的还有那些步步严密、激战过后两难进取终于化干戈为玉帛的积极和棋。消极和棋,尤其是那些黑方一入中局见子就兑,逼得红方左躲右闪绞尽脑汁亦无可奈何的和局,仍在“和棋黑胜”的幌子下大行其道。
在这里,我不想花过多的笔墨和唇舌来论述“胡规”,既然它是改革时期的一个“过渡”产物,我们就干脆把它“过渡”在视野之外吧。王斌的博客中有一番话发人深省:“中国象棋不是和棋和出了问题,而是市场化和宣传出了问题。”于是,一连串比“什么规则好”更重要的改革难题摆在了我们跟前——为什么中国象棋这一传统饿体育项目总是没有大幅新闻报道,总是被各大媒体网站所忽略呢?中国象棋消息的可读性和新闻性究竟如何实现呢?
中国象棋兼具“高雅”和“庸俗”两种属性,如果定位过于高雅,那便放弃了它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定位过于低俗,又使精英阶层人士对它的兴趣大打折扣。或许,这就是中国象棋一直找不到市场和宣传的身份和定位的悖论之一。
象棋应该“造星”
放眼天下体坛,体育界与娱乐界接壤的趋势已愈加显著。小贝、姚明、刘翔等体坛明星经常在娱乐版的头条中鸠占鹊巢。围棋美女唐莉、毛昱衡的绯闻也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既然如此,象棋界限为何不能诞生我们的“偶像”棋手呢?象棋界的唐莉和毛昱衡究竟身在何方呢?事实上,中国象棋完全具备这种造星功能,如果能用适度“炒作”的方式制造一批明星棋手,象棋新闻的关注度不就会显著增加了么?象棋雄厚的群众基础与经济支柱强大的娱乐圈之间的结合不是指日可待了么?
象棋应该搬上荧幕
此外,象棋登陆荧屏的方式,应该不止每周一次凌晨播出的《象棋世界》节目,事实上很多棋人棋事、民间棋王、街头棋话等等都是良好的影视题材。日本人可以将更抽象晦涩的围棋编写成家喻户晓、东南亚周知《棋魂》动画,为推广围棋棋道作出了不俗贡献,而更大众化的中国象棋也理应推出个相应的漫画作品!据悉,中日合作的《象棋王》动画已渐入尾声,也许不久后就能同棋迷观众见面。而今年4月份提前于网上公布的第一集,情节和画风都得到了肯定和认可,若能早日通过审核并播出,将是广大棋迷求之不得的喜讯。此外,关于象棋的历史渊源、传奇典故等均具有极强的艺术可塑性和戏剧性,同近年来电影界的“复古风”是不谋而合的。如果象棋能吸引哪个有心的电影人,使他感兴趣于象棋文化的独特精髓并筹拍一部有关象棋的电影,中国象棋这种“下里巴人”的游戏不就获得了历史和大片的认同,有望“阳春白雪”化了吗?为此,我还假想了一个情节:上古时代,有“棋仙”和“棋鬼”二人,当年两人大战上千回合十八天十八夜,棋鬼终因一着之失而致败,被迫跌入十八层地狱。但他不甘心,化身为凡人到人间来寻仇,誓要与棋仙再战一场,在阴差阳错之中又碰上了棋仙的徒弟,演绎了一段介于鬼神传说和武侠小说之间的恩怨情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旦拍成电影,也未必不能成为隽永的佳作。
业余级别需细化
中国象棋的官方机构与业余普通棋迷确实有脱节,否则就不会有“改革”由一人说了算,完全不参考广大棋迷意见的事情发生。此外,官方机构对举办中国象棋业余比赛并不热衷,业余等级称号的颁发和申请也没有围棋来得规范。
围棋的业余等级有业余1-6段,而中国象棋连同职业级别在内也仅有特大、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5个等级,而级别最低的三级棋士也要县级前6才有资格申报,非一般棋迷所能染指。业余等级称号对于近2亿中国象棋棋迷而言实在是“僧太多,粥太少”了。中国象棋改革仅从降低棋局质量、降低棋局难度的方式去取悦业余棋迷是远远不够的。
看到一些棋迷经常穷追不舍地问:“我是QQ几级几级了,我大概是什么水平?”“我在弈天杀到几段几段了,我能参加省级比赛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就会有点哭笑不得。业余棋迷下棋的成就感和动力不应该只来源于网络虚拟级别,而应该获得与自己水平相吻合的现实级别和称号。
因此,依本人所见,目前的等级机制应有所细化,棋士级别可适度放宽至6个级别或以上。然后,经常举办规模不等的业余联赛,使改革后的业余级别和比赛名次对应起来,就本人所在的广州而言,业余成人比赛几乎就只有一年一度的广州甲组联赛,诺大一个广州城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成立民间象棋基金会
天花乱坠地说了一大堆,或许有人会问:“你说的轻巧,钱呢?钱从哪儿来?”的确,经济来源匮乏是中国象棋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国象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急需一场“自救”运动。
但是,个人认为,“自救运动”采取“胡规”那样的休克疗法是不适宜的。由于官方机构的屡次不作为或错误作为,我已经对它拯救象棋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因此民间业余棋迷应自发团结起来,为中国象棋崛起另谋出路。
我曾提出过成立民间象棋基金会的构想。在成立之初以募捐形式筹款。为避免非法集资之嫌,募捐必须有个明确而合理的新闻由头,还得配上一个与拯救象棋有关的公益口号,然后依法获得行政许可,方可实施。
的确,这种民间基金团体即使能够建立,也许亦只能收到杯水车薪之效。但对于危机重重的中国象棋而言,有一个暂时稳定的经济来源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或许民间象棋基金会成熟壮大之后还会发生功能的转变,比如进行商业化的运营,比如招商引资,不再把邀请赞助商的责任寄托在某一个人的身上。
以上就是本人对中国象棋“自救”的一点浅薄看法。
楼主不愧是真正思考中国象棋命运的人.遍网关于胡规是否合理的争辩真的有必要么?
楼主的观点比较新颖,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此帖不加精,天理何在?
让那些整天忙于口舌之争的家伙们看看,什么才是可行性的建议,什么才是可能解救象棋的出路!
支持楼主.楼主好象主要在百度象棋吧活动吧.
我觉得吧,象棋走向窄胡同,和普通象棋爱好者的消费能力低有关系.象棋爱好者很难象足球迷那样去买正品NIKE,ADIDAS等运动服,也很难花上百元到比赛现场看下棋.正因为如此,不但象棋运动本身的市场运作不起来,而且连赞助象棋的企业也看不到强大的广告效应,象棋受冷落就很正常了.
所以,象棋要象国际象棋,围棋那样,向精英阶层推广.这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体.如果这个阶层不接纳象棋,象棋的市场化远景依旧不会乐观.
支持楼主.楼主好象主要在百度象棋吧活动吧.
我觉得吧,象棋走向窄胡同,和普通象棋爱好者的消费能力低有关系.象棋爱好者很难象足球迷那样去买正品NIKE,ADIDAS等运动服,也很难花上百元到比赛现场看下棋.正因为如此,不但象棋运动本身的市场运作不起来,而且连赞助象棋的企业也看不到强大的广告效应,象棋受冷落就很正常了.
所以,象棋要象国际象棋,围棋那样,向精英阶层推广.这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体.如果这个阶层不接纳象棋,象棋的市场化远景依旧不会乐观.
呵呵,本人现在已经不去百度了
个人认为,象棋改革的步伐是循序渐进的,目前街头巷尾各色人等都在下象棋,它的草根性昭然若揭,已经无法回避,既然它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市场化进程从此处找突破口,也许更理想一些.
其实,象棋题材的影片如能深刻体现中国象棋文化的精髓,也未尝不能吸引精英人群.总的来说,象棋自救的过程应该是艰巨的\脚踏实地的.之所以撰写本文,是因为很多网友都沉溺在"胡规对不对"的问题上不能自拔,不能跳出规则苑囿来看改革,这才是本人痛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