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论将帅之道

1楼
h2o 发表于:2007/8/19 23:13:00

作者秋雨心事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燕昭王千金市骨,曹孟德握发吐哺,刘皇叔三顾茅庐,得将帅者终得天下。将帅自有其道,将不同于帅,帅亦不同于将。
将与帅,不是一条平行线,也不是意思互通的词语,二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史记.高祖本纪》载, 刘邦曾与韩信讨论带兵之事。韩信认为刘邦“不过能将十万”,自己是“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我禽(擒)?’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擒)也。’”能带百万雄兵的大将韩信却被不善带兵的刘邦擒获,这就是将与帅的区别。将者将兵,帅者将将也。
为帅者,必要有大智慧,大胆识,大胸襟,大气度,能审时度势、远见卓识,能知人善任、海纳百川,可统观全局、运筹帷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为帅者,能高瞻远瞩见微知著,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不会被眼前表象所蒙蔽,拨开云霓见日月,处乱不惊力挽狂澜。红军在刚上井冈山的时候,生存状况异常艰难,部分士兵甚至一些红军将领都对革命前途产生了动摇,林彪给毛主席写信问红旗还能打多久。毛主席在这紧要关头,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篇章,犹如黑暗中的万丈灯塔,照亮了革命前进的方向。正是这星星之火,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毛泽东,帅之大者也!
为帅的关键不在于个人才能的大小,而在于驾驭将的道,即善将将。一个领导,无论个人素质怎么优秀,那只局限于个人的力量,如果不善于组织管理,不擅于指挥协调,整个集体也不会出战斗力。事实上领导不可能样样精通,也不可能而且也不能事必躬亲,最重要的是用好自己手下的人,善于协调,弹好钢琴,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效能,让所有人像一台设备的螺丝钉一样,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譬如刘邦,他自己都承认,谋略不如张良,打仗不如韩信,治理国家不如萧何,但由于善将将,能很好的用好这些将才,最终打败项羽成就帝业。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自恃神勇,只落得四面楚歌,兵败乌江自刎而亡。
为帅者要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知人,其次是善任。要善于运用策略达到知人目的:“设之以谋,以观其智;”设置一个需要用智谋决绝困难的情景,看他有没有这种智慧,“试之以难,以观其勇;”安排他去处理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看他有没有勇气;“烦之以事,以观其治;”给他做很多很繁琐的工作,看他办事有没有干练的能力, “其所不定者,观其不踰。”有些情景对其没有约束,看他把握得有没有超过一定的分寸。“用人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不能任人唯亲,要有包容心。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是瑕瑜互现,不可能没有缺点,领导者要善于用其长而弃其短,这也能充分体现出领导者的胸襟和度量。
为将者要以帅为本。平日里与老年朋友下棋,气盛的我棋风凌厉,连吃对方数子,结果自己车马相士齐全却屡屡败北。我愤愤然不服,老人呵呵大笑:“车马相士就是为了保帅,帅不在了,再齐全又有什么用呢!”将帅之间正如奕棋,车马相士好比将,帅是中心,众将必须要以帅为本,以其马首是瞻。如果将没了帅的调度,就会各自为政乱成一团,最终的结果是满盘皆输。将可独挡一面,帅是通盘考虑。将要时刻听从帅的指挥,为帅分忧,为帅解难。
将与帅要“和”。从管理层次讲,帅是大系统,将是各个分支。决策者是帅,执行者是将;决策者指引方向,执行者达成目的。两者必须紧密协同互相配合,如果互相拆台忙于内耗,整个团队就会元气大伤。战国时期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的故事。与其说是将相和,还不如说是将帅和,我们发现无论是完壁归赵,还是与秦王的渑池之会,蔺相如都是以隐形的国家统帅形象出现,左右着赵国国家政策的方向。正是有了二人的“将帅和”才有了赵国的“共同辅国,国家无恙”。相反的我们可以看看太平天国的将与帅,太平天国起事之初人才济济,五大天王纵横无敌,本可发展成延跨多代的长期割据政权,却只因人祸不绝,先有东王被杀,然后翼王出走,祸起萧墙,遂分崩离析。
将与帅要“离”。所谓“离”,就是将与帅要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职权范围里行事。一个好的将才,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未必能称的上帅才。一个好的帅才,在将的位置上,或许并不能大显身手。“帅”要对“将”予以充分的信任,不可越级阻碍将军的发挥,也不可瞎指挥,要让将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战场上的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兵获得胜利,也就是自古战场上人们提倡的“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从淮海战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将帅离”的巨大作用。中共方面,战役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放手给了总前委决断一切“尚方宝剑”。而蒋介石呢?每到战役关键时刻便亲自上阵,指手画脚。搞的下面将领畏首畏尾,不知该如何是好,如此岂能不败?故《孙子兵法》里便有“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深刻揭示了“越俎代庖”对于军队的极度危害。
孙子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所谓将帅之道,“上下同欲者胜也”,各守其职者胜,“和”与“离”皆得者胜。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942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