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塞外棋侠传:2007年全国象棋个人赛之历史篇

1楼
sam9188 发表于:2007/8/29 12:06:00

horace_wu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HORACEWU

从本篇开始共分三篇对1956-2006年50年共41届的全国个人赛进行杂谈式的回顾。以便温故知新,待象甲第15轮赛罢再对个人赛作一前瞻。

    这一篇先回顾50-70年代的14届个人赛,这一时期分为杨官璘时代与胡荣华时代两个阶段。
    历届前六名的成绩如下:

历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男子前六名(1956-1979)

年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1956

杨官璘

王嘉良

刘忆慈

李义庭

侯玉山

何顺安

1957

杨官璘

王嘉良

刘忆慈

惠颂祥

任德纯

徐天利

1958

李义庭

何顺安

杨官璘

张东禄

刘忆慈

徐天利

1959

杨官璘

李义庭

 

刘剑青

何顺安

武延福

王嘉良

1960

胡荣华

何顺安

杨官璘

朱剑秋

李义庭

蔡福如

孟立国

方孝臻

马宽

1962

杨官璘

 

李义庭

蔡福如

孟立国

刘文哲

胡荣华

1964

胡荣华

蔡福如

何顺安

王嘉良

杨官璘

李义庭

1965

胡荣华

杨官璘

王嘉良

臧如意

孟立国

李义庭

1966

胡荣华

臧如意

蔡福如

杨官璘

陈柏祥

王嘉良

1974

胡荣华

杨官璘

赵庆阁

蔡福如

王嘉良

孟立国

1975

胡荣华

蒋志梁

杨官璘

刘殿中

钱洪发

戴荣光

1977

胡荣华

朱永康

钱洪发

 

王嘉良

黄少龙

梁文斌

1978

胡荣华

杨官璘

柳大华

李来群

郭长顺

蒋志梁

1979

胡荣华

柳大华

傅光明

王秉国

蔡福如

蒋志梁

   年轻的棋迷对这一段历史虽然比较陌生,但对上述大师的名号都是相当的熟悉的。从上表看到,50年代是杨官璘时代,杨、王、李、何四大天王包揽了56-59年四届全国赛冠亚军,棋国等级森严,套用现在股市上流行的话就是“二八现象”,即少数人垄断了大部分优胜名次。
    直至60年胡荣华横空出世以5胜4和1负首夺金杯,但此冠是在与胡、何同分的情况下取得的,胡胜杨的一局,老杨有点托大,同时最后一轮还有上海三将要确保冠军属沪的内部协议,故严格说来胡的冠军是多种因素巧合的结果,其水平并未超越前辈,1962年个人赛胡杨仍并列冠军说明了这一点。
    经过了60、62两届的新老交替,胡荣华终于脱颖而出,从64-79年真正开始了其独步天下的黄金岁月。但由于文革的影响,使成名高手在无法争冠中老去而终生留憾,新秀亦错过了更进一步的良机。六、七十年代不能不提的另一人是小霸王蔡福如,其在60-79十届个人赛的成绩仅次于胡、杨两人,已经超越了王、李、何三位老天王,杨、蔡组合是杨、陈(松顺)之后,吕、许之前的岭南双雄,广东在顶尖高手层一直都有集团优势。
    就在杨老在1978年领先三分的大好形势仍未能复辟,胡荣华优势越来越大的局面下,棋国却酝酿着惊天变局,有一位不起眼的知青大器晚成,悄悄地赶了上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中篇分解。
2楼
sam9188 发表于:2007/8/29 12:06:00
  上篇说到正当胡荣华一枝独秀无限风光之时,有一位其貌不扬的知青一步一个脚印,从1974年的34名、1976年的前12名、1977年的第9名、1978年的第3名,到1979年已经是一人之下,并且在两人的正面交锋中战胜了胡荣华,此人就是湖北柳大华。柳大华记忆力超群,后来被誉为东方电脑;同时善于攻杀,又有西楚霸王之谓。但笔者更欣赏其另两个优点,一是善于针对不同对手有的放矢,在循环制的比赛中由于对手有限更为有利;二是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对冲的关键之战中会比对手发挥更好。
    也是时势做英雄,在杨、王等走下坡,而新秀未全面崛起的七、八十年代之交,只有曾经上山下乡的几位中青年棋手,如徐天利、钱洪发、陈孝堃、蒋志梁堪称当时的佼佼者。但平心而论,上述四人的境界均未臻化境,柳大华占有上风。加上1980、1981年两届个人赛采用12人大循环的形式,更使柳大华如虎添翼。结果大家都已清楚,柳大华在此两届比赛中均获得冠军,是胡荣华之后能蝉联锦标的第一人。已故羊城晚报棋类名记陈幸先生于1989年曾有“熟读梅桔韬略精,能攻善杀著功名”之句褒奖之。
    柳大华改朝换代后,还促成了五羊杯的创办。在此影响下,各种杯赛你方唱罢我登场,给年轻棋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战机会,可以说柳大华的虎口夺冠终结十连霸居功至伟,确系象坛划时代的人物。
    1980-1985年六届比赛,柳、胡、李三人轮流坐庄,棋国进入了三分天下的时代。而其后的1986-1995十年时间中,随着更年轻的吕赵徐李四位年纪相近的60年代前后的高手全面崛起,牢牢将胡荣华压制住,尽管老胡于88、89、92三次与冠军同分但都由于小分低的原因未能复辟。这段岁月堪称是棋坛最黄金的时代,期间百花齐放,吕钦的快马飞刀、赵国荣的南北兼收、徐天红的柔制刚、李来群的巨蟒缠身无不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叹。

历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男子前六名(1980-1995)

年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1980

柳大华

徐天利

李来群

陈孝堃

王嘉良

言穆江

1981

柳大华

李来群

徐天利

王嘉良

杨官璘

于幼华

1982

李来群

胡荣华

吕钦

钱洪发

赵国荣

郭长顺

1983

胡荣华

吕钦

林宏敏

柳大华

黄勇

赵国荣

1984

李来群

胡荣华

赵国荣

刘殿中

柳大华

喻之青

1985

胡荣华

赵国荣

陈孝堃

徐天红

卜凤波

孙志伟

1986

吕钦

徐天红

卜凤波

林宏敏

许波

胡荣华

1987

李来群

赵国荣

柳大华

阎玉锁

刘星

于幼华

1988

吕钦

胡荣华

赵国荣

邬正伟

徐天红

蒋全胜

1989

徐天红

胡荣华

赵国荣

张晓平

陶汉明

李来群

1990

赵国荣

李来群

胡荣华

阎文清

于幼华

 

熊学元

1991

李来群

吕钦

许银川

徐天红

阎文清

林宏敏

1992

赵国荣

徐天红

胡荣华

刘殿中

张强

吕钦

1993

许银川

吕钦

苗永鹏

柳大华

赵国荣

卜风波

1994

陶汉明

吕钦

于幼华

许银川

胡荣华

赵国荣

1995

赵国荣

许银川

吕钦

柳大华

卜凤波

崔岩

    但正当此时,受奥运战略的影响,象棋从1993年后退出了全运会的舞台,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象棋逐渐入了低谷。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分解。
3楼
sam9188 发表于:2007/8/29 12:08:00
中篇说到,正当象棋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时,受奥运战略的冲击,从93年后不再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各地陆续解散了棋队,象棋发展逐渐陷入了低谷。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第一个发展高峰被文革腰斩是属于政治上的不可抗力而突然死亡的话,这一次的决定则属于人祸式的慢性自杀。这一错误直到2000年专供非奥运项目一展所长的体育大会举办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1996年,许银川与吕钦继1993年后第二次囊括了个人赛的冠亚军,正式开创了岭南双雄时代。随着李来群下海、赵国荣赴日后状态下滑,北方棋手再一次被南方远远抛离。而被压制了十余年的老胡借李、赵、徐、柳不复当年勇顶尖高手层人手减少的机会,于1997、2000年梅开二度。

    岭南双雄时代,象棋的研究只是限于对流行布局的挖掘,并无青少年胡荣华式的开创性人物出现,大家认知水平相近只能靠出错少而占优,这也是其陷入消极和棋怪圈的原因之一。可能有双雄的粉丝不服气,说许银川的水平在胡、李、吕之上,但在1998年棋王赛、2004年银荔杯两次番棋对抗及2002年央视快棋总决赛中,许银川均不敌吕钦,而吕钦在1999年与复出的李来群争夺少林汽车杯四强席位时也仅凭快棋胜出,可以说许未超吕、吕未超李。而在80年代无缘三甲的老将刘殿中在近年来亦不乏出彩的机会,可以说其老而弥坚,但也折射出后继无人的窘况。

4楼
sam9188 发表于:2007/8/29 12:08:00

历届全国象棋个人赛男子前六名(1996-   )

年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1996

许银川

吕钦

李智屏

于幼华

刘殿中

胡荣华

1997

胡荣华

吕钦

许银川

林宏敏

万春林

徐天红

1998

许银川

阎文清

卜凤波

金波

李来群

赵国荣

1999

吕钦

许银川

陶汉明

金波

孙勇征

李来群

2000

胡荣华

许银川

吕钦

聂铁文

卜凤波

张江

2001

许银川

王斌

孙勇征

于幼华

金波

吕钦

2002

于幼华

陶汉明

刘殿中

董旭斌

陈富杰

郑一泓

2003

吕钦

万春林

王斌

许银川

徐天红

苗永鹏

2004

吕钦

刘殿中

许银川

潘振波

 

张申宏

聂铁文

2005

洪智

潘振波

李鸿嘉

汪洋

卜凤波

万春林

2006

许银川

赵国荣

吕钦

王斌

汪洋

卜凤波

    月盈则亏,经历了86-95群雄割据的黄金十年后,象棋出现低潮也符合客观规律,日本围棋在六超老去后同样亦盛极而衰。可喜的是洪智(2005年个人赛冠军)、王斌(2002年BGN挑战者)、孙勇征(2007年朱家角杯冠军)、汪洋(2006年MMI冠军)四位新秀已经突破了前辈的防线夺得了重大比赛的锦标,棋界新霸主出现之日,或许就是象棋的又一个春天。
5楼
ccdlc 发表于:2007/8/29 13:52:00

岭南双雄时代,象棋的研究只是限于对流行布局的挖掘,并无青少年胡荣华式的开创性人物出现,大家认知水平相近只能靠出错少而占优,这也是其陷入消极和棋怪圈的原因之一。

LZ意思是双雄阻碍了象棋的发展?

出错少而占优不值得夸奖吗?你也可以少出错和许下一盘.

你举的全是各人赛的名次,你应找一找近十年各杯赛的名次,再作分析吧.

6楼
huhu2003 发表于:2007/8/29 14:11:00
象棋比赛数全国个人赛的含金量最高!楼主这个历史回顾兼分析报告写的还是很有见地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楼
wahaha 发表于:2007/8/29 14:28:00

拜读了!顶楼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楼
dou0328 发表于:2007/8/29 15:03:00
用户已锁定!
9楼
真知灼见 发表于:2007/8/29 15:20:00
有一定参考意义.
10楼
一招惊心 发表于:2007/8/29 15:21:00
如数家珍、断代到位,见解精辟,大饱眼福、好生佩服,再接再厉。
共2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