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感觉自己进步了那么一点点 我相信自己在棋院 近墨者黑 经过慢慢领悟去静下心 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 ”。
中的“近墨者黑”,是不是对广西环境不满,还是对棋院的高手不满呀?是不是更为“近朱者赤”好些呀?
兄弟,你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的座右铭是:不忘初志.中外历史上干成大事的,都是在年轻的时候树立大志,而且一生矢志不逾.想当年,项羽见了秦始皇的銮驾,说出的话是"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了秦始皇的銮驾,说出的是"大丈夫生当如此"!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对他的描述为"少有号令天下志".拿破仑当年在巴黎读书的时候,每天在思索科西嘉的独立事业,而希特勒在维也纳街头领救济餐的时候,每天思考的是日耳曼民族的未来!
根据你的帖子,前30年没有作为,不是因为你没有改变一切不好的习惯,而在于你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坚持奋斗.自古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什么个人卫生之类的算什么啊,当年王猛见符坚的时候,一边纵论天下形势,一边抓虱子,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名臣. 晒太阳,抓虱子,那也是我们的老一辈领导人在延安的日常活动之一.
作为个体,是有青年,老年之分的,而且不同的时期的心态是不同的.但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存在青年老年之分的.每个年代都存在青年人和老年人.而且,事实上,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是最正确的,最一针见血的,最直指本质的.个体的人的所谓的"成熟",不过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不断沦丧青年时的远大理想的过程而已.那不是成熟,而是腐烂.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青年人更有发言权的时候,那么它必然更有活力,更有成就,老年人掌握话语权的时候,社会必然死气沉沉.拿破仑横扫欧洲神圣同盟的时候,全是青年军官,打的奥地利的老将军们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成功的关键,不是改变,而是坚持.当然,你所坚持的必须是一个值得一生信守的目标.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任何的动摇,退缩都是致命的伤害.老成,世故,可以让一个人得到某些东西,但绝对不会得到成功.任何的智谋,任何的心机,在意志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孟子有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送与你共勉.对于一个真正有远大追求的人,房子,车子算什么,钞票权力算什么.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在于内在的意志,而不是外在的浮财.自古真正干大事的,都是这样的人.谁能找出一个例外,我立刻把350万字的资治通鉴生吞了.
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3天3夜不吃不睡去思考.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志向,就没有安身立命的根基,就算是让周文王做他的老师都不会有出息的.轻易因别人而改变,绝对不是干大事,遂大志的性格.
今天干脆说多一点.按照我的经验,而且是每个人都有的经验,就是总会有一些"长者","过来人"以教训的口吻告诉我们"这个不能做","那样做不行的"等等.其实,作为个体,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过人的见识和成就的,他们给我们的,绝对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失败的教训.他们能够告诉我们的,只能是什么是不能做的,而不会是做了什么就会成功. 如果什么都听别人的,最终我们会绝望的发现,我们只能什么都不做,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什么手段,都必然是某些人曾经的失败经历,他们会告戒我们做这个是错的,做那个也不对,却没人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
所以,不要管那么多,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体会过的才是最深刻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尝试失败". 即使前面未知的路上有个水坑,别人告诉你了,你可以暂时躲过这个坑,但是你必然会在别的坑里摔交,因为你没有跌倒的切肤之痛,就不会变的小心谨慎.我们看到,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家,家长把所有的泥水坑都尽量铺上木板,让子女高枕无忧,而事实就是,绝大多数这样的孩子都成了废物一样的纨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