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规”是什么? |
发布时间 [2007-9-19 16:22:00] |
“胡规”是什么? “胡规”系列产品有三大件,一、和棋黑胜,二、竞叫贴时,三、突然死亡。 “和棋黑胜”为了根治“和棋成风”的顽疾,从而彻底灭绝“和棋”,促进提高象棋技术的含金量,创意虽好,效果不佳。象棋历尽千年,和棋古已有之,交战双方,一方输不了,一方胜不了,结局就是和棋,和棋体现了平衡、和谐的思想境界。所以说和棋的存在是合理的,是象棋客观规律的必然。和棋的产生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和棋应予支持,如双方攻守俱佳,从平衡-不平衡-达到平衡的棋,这一结局是完美的。有的和棋必须反对,甚至斩尽杀绝。这样的和棋不精彩,根本的原因是下棋的人不够精采。恕笔者妄语,所有的棋手都下过这样的和棋。“和棋”是棋手下的,那就该以人为本,加强棋手素质教育,提高体育道德休养,才能治标治本。 “和棋黑胜”是不分贤愚的对和棋施行“绝育”。泼脏水连孩子一起泼出去了,愚蠢的行为。从象甲联赛的实践,和棋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这些“和棋黑胜”的怪胎。 “和棋黑胜”在鼓励红方锐意求胜的同时,也助长了黑方一味求和。导致对局质量低下。红方胜局不乏精采,黑方胜局多半是“和为胜”,有的棋业余又业余了。个人冠军赛欧阳琦琳对唐丹,差一马水平的棋手,都下不出来这样低劣的棋。“和棋黑胜”是降低实战水平的策源地。 “竞叫贴时”是什么玩艺儿?它是扑克赌术中“斗地主”的变种。人家说咱们象棋土,难登大雅之堂,胡荣华先生“今为古用”,将赌术、骗术、诈术一身的“斗地主”用在古老文明的象棋上,授人话柄,贻笑大方,犯了“老年幼稚病”,悲哀啊! 从竞技角度看,“贴时竞叫”也是荒谬的,黑方用的更少了,一些弱势棋手,正面作战肯定输,为了“和棋黑胜”,不惜用20分、15分争取黑方,冒险一搏,“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法,也是导致技术含量下降的因素之一。 “竞叫贴时”在贩卖赌徒精神! “突然死亡”在个人赛实施中,是“和棋黑胜”的延伸。慢棋下和了,加赛一盘快棋,红方用时10分钟,黑方用时7分钟,走一步加3秒,和棋黑胜,一盘赌胜负。参加个人赛的棋手,不远千里万里,历尽艰辛,费钱、耗神、消耗体力,好容易进入决赛,下了一盘不到20分钟的快棋,输了便打道回府了,这是视国赛如儿戏,视棋手如草芥。胡荣华坚持“突然死亡”法目的何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不想后来人超越14次全国冠军,许银川、赵国荣、吕钦三大高手是夺冠热门人选,按正常规则,冠军十有八九在三人掌握之中,吕钦力争多下几盘快棋,身为中国象棋协会常务副主席的胡荣华,胡说胡有理。象棋主管男刘大人,女刘大人,惟命是从。许、赵、吕先后都“突然死亡”了,胡门弟子洪智、孙勇征、谢靖也未能逃脱血光之灾。“突然死亡”法太残酷了,太可怕了!胡荣华先生是非常之人,才能干出非常之事。也许有网友会斥责笔者“人身攻击”,不可否认胡荣华是天才棋手,泰山北斗,在象棋上的辉煌业绩及贡献,将永远载入象棋史册!值得受人爱护与尊敬。马拉多纳是伟大的球星,受到亿万球迷敬仰,人们欣赏他的球艺,没有人尊敬他吸毒、泡妞和“上帝之手”。胡荣华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但他毛细孔出的汗决不是甘露。棋界草民尊敬第一人的许银川德艺双馨。他遭淘汰,棋迷惋惜为之流泪,胡荣华先生没有取得被淘汰的资格,有的棋迷拍手称快,“胡规”不得人心,他老人家早就应该“以身试法”了。“棋虽小道,品德最尊”。 看动机,重效果。“胡规”的动机与效果相背甚远,难说“胡规”是改革的成功。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男女产生了新冠军。就值得浮一大白,尽管盖上了“胡规”烙印,含金量不足,冠军就是冠军,笔者欣赏。预示着80后的棋手,将主载象坛,象棋将更加繁荣。有人说象棋无发展,没落,不好看了,这是为改革而改革妖言惑众。一代象棋精英洪智、赵鑫鑫、孙勇征、谢靖、王跃飞、汪洋、靳玉砚、程吉俊、将川等等,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一代崛起,是象棋繁荣亮丽的风景线! 象棋改革势在必德。怎样改,革什么,是大课题。(几条规则改动,不是改革!)大家事,大家办,象棋界棋迷三教九流,藏龙卧虎,有识之士甚多,藿香正气先生关于和棋的论述,就是一篇好文章,一篇可供改革的力作。不只是胡荣华老人家有“金点子”,关心象棋事业的人都有想法,象棋管理高层搞“一人堂”,为什么不搞“群言堂”,“突然死亡”法,荒谬之极,为什么不想想多下几盘保质保量的棋有什么不好。刘晓放主任说“新规则是抛砖引玉!“胡规”已经将像棋“强奸”了,难道要事后讨论“强奸”者对不对?象棋竞赛规则是象棋立法,增减、变动要慎之又慎,否则,还用国家审定干什么? “胡规”即使可执行,也不能两年三变,(06年“和棋黑胜”,07年5月增“竞叫贴时”,07年9月增“突然死亡”)这样随意乱改,叫下棋的人怎么能适应?据外界传言:上海赞助商冠名之外,要求执行“胡规”,否者不予赞助。看看别的体育竞技项目,赞助商有干涉规则的吗?中国象棋协会你们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足球赞助商绝不会因球员射门进球少,不精采,而要求将球门扩大的吧。 “胡规”的出台,以喜剧开罗,以闹剧收场,导演、编剧:胡荣华,制片人:赞助商,发行人:中国象棋协会。 写到这里该停笔了。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大上海几十年的棋坛争战史,男冠军胡荣华、女冠军单霞丽,无第三者插足。答案:天才棋手未必是天才教练,独树一帜,想当象棋改革的领袖,更差远了!胡荣华先生带出几个冠军徒弟,我们服了!否则,连黄鑫海都不如! 作者:胡说胡有理 |
好好好好好
首先感谢你长期对论坛的支持,特别是转发了许多文章。
前面发的此文,因为对骂多,移到回收站了,不是删除。希望你继续支持论坛。
此外,请各位讨论时,对事不对人。不要再搞人身攻击。
呵呵,不是针对你5楼的发贴,而是针对上次同样这篇文章里的回贴。
至于对新规则,大家还是可以正常讨论。
胡规是什么?什么都不是
看了几个象棋网站,实在看不惯好些人贬低胡司令,他是“十连霸”啊!刚才又看了这个网站的一篇这样的报道,文章名称是《批判象棋改革最好文章》,里面竟然这样写:
以下是引用2006在2007-5-29 23:03:27的发言:
象棋改革势在必行,改什么?怎么改,各有各的想法。是出以公心,还是为满足一已之私是分水岭。上海会议赵国荣提出了3男1女参赛,徐天红随声附和,胡荣华持反对意见,为什么?都是在为各自的利益高唱改革。
追溯象棋改革的轨迹,胡荣华始终是站在潮头浪尖上的人物。1980年全个人赛实行甲组赛,胡荣华降为乙组。次年,胡仍未能“上岸”。第三个年头,甲组赛不明不白的消失。棋手们既没有知情权更没有话语权。据说此次改动与X人有关,受益者不然自明了。
2001年象棋团体赛,胡荣华提出“三成一青”的改制,所谓青年棋手必须在20岁以下,正符合孙勇征的条件。第二年便超龄了。
2002年象棋团体赛,胡荣华提出“三成一少”的改制,此前胡荣华已经将优秀少年谢靖调入上海。这两届的比赛如果从培养青少年角度出发无可厚非。2003象团,再也不提培养青少年了。
2002年团赛赛制,给各队措手不及,广东队险些丢掉冠军,深圳队靠赵鑫鑫9胜2和成绩跃居亚军,上海队靠谢靖获季军。有人不无讽刺地说:团体赛是少年赛!吕钦流露不满,早知带一少年,我们应加一个70岁以上的棋手,谁能下过杨官鳞!
掌握实权的中国棋院象棋部,在象改上没有主见,唯“胡言”而适从,只要提出来,便打上官方印记,堂而皇之的“试行”
在翻手云,覆手雨的改革声中,各队苦不堪言。
如今“和棋黑胜”“竞叫贴时”出台了,这是“公私合营”的产物,2006年XX杯赛,胡荣华凭着事先精心策划的“和棋黑胜”,如愿的得到了冠军。这次又祭起独门暗器“竞叫贴时”法,显然,又是将大多数棋队玩弄于掌股之间。
次次“改革”,回回受益。胡荣华你太有才了!
唉,这不是对胡司令的贬低嘛?再说了这又是不是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