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中胜负浑闲事,留得梅花一瓣香
——怀念杨官璘先生
1月4日,杨官璘先生走了,享年86岁。当初知道杨先生住院的消息的时候就一直想去看望他,后来得知病情有所好转,就一拖再拖。谁知道竟然这么快就隔世相对。
很小就知道杨官璘先生的名字。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他写的《象棋春秋》,先生浸淫一生的功夫反映在平和的文字里。每一个字都是他自己在书房里慢慢写出来的。书中有分章节对开、中、残的一些研究,还有如何提高棋艺的经验之谈,也有他早年背着包袱离家闯广州的回忆。书中对任何事情都着墨不多,但每句话都特别筋道。一页一页读过去,好像看到了那个年逾古稀的瘦瘦的白眉老者。
虽然很早就看杨先生的书,但实际接触却是上了大学之后的事,有几次到广州参加比赛,见到杨老,冒昧请他拆棋,老先生态度极为谦和。比赛间隙,我便常去先生家请教,他从不厌烦,下棋之认真,讲棋之明快,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他经常会说:下棋要凭笨功夫。柳大华蒙目棋创造过一对十九人的记录,靠的是超强的记忆力。自己不成,只能下一两盘蒙目棋,再多脑子就记不住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杨官璘是在极不寻常的坎坷道路上,像穿山甲那样顽强地往前钻,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先生出生贫苦,自小就养成了朴素的习惯。平日里粗茶淡饭安之若素,衣着方面也是简简单单。一套运动服,杨老一穿就是十几年,缝缝补补照穿不误。后来,为了出习活动需要,自己去市面上买来布料,亲手地给自己做了一套中山装,后来又做了一套西服。
杨老时间观念很强。他带队外出比赛,规定下午两点钟发车,但时间到了,还有个别队员没到,其实在车里已经能看到迟到的队员了,但先生却不肯等。曾经有这样一个典故:棋队开会,说好5点前结束,但到了5点15分,领导还在总结。杨先生提醒了两次未见效果,便起身说“对不起,时间到了,恕不奉陪。”然后就招呼其他队员离开了。
先生为人处世有自己的性格。多年前,自行车还是“大件”时,他有辆自己的自行车,队友有时会来借。先生会问:“私事还是公事?”如果回答是私事,“好,你用吧。”如果是公事,他会说:“公事?找公家借。”
传说中的先生近乎刻板,但生活中的杨老很随和,先生作为一代国手所获荣誉数不胜数。陶铸同志曾说羊城有三宝,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宝,但先生从来没有以此自居,而是非常的谦逊。记得先生有一次他来京开会,有人尊称他为杨老,他很客气地说:“您叫错了,应该是老杨!”先生曾主编过《象棋》杂志十余年,从不在杂志上品论自己的棋。
亲聆杨老教诲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和先生的关系,却发展成忘年之交。记得去年给他打电话,他一再说有好消息一定告诉他。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并且由于工作原因已经很少顾及这方面了,实在愧对先生。这几天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往事历历,言犹在耳。不能亲自去送先生,遂为小文,来寄托对他的怀念。
08年元月七日凌晨于三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