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棋记分规则改革的思考
作者:雁点青天
一、象棋规则的绝对公平性和相对合理性
法律法规大家共同遵守,对每一个人来讲,毋庸质疑是绝对公平的。但任何法律法规都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任何法规的制订都受区域性制约,制订者首先应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应考虑公众的认同性,如果大多人不认同,说明该法规就没有生命力。象棋比赛规则也一样,制订者应根据试行时公众反应程度修改完善或重新制订。
二、象棋棋规改革是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近几年,由于象棋事业发展的需要,棋规改革大势所趋。
胡荣华先生倡导改革,提出坚决打击消极和默契和棋,提高专业运动员的职业道德,棋手棋迷拍手赞成。但是,和棋黑胜,贴时竟叫试行棋规一出台,万众哗然,先是质疑后是强烈反对,尤其在民间根本无举办比赛组织者响应。比如,具有影响力的湖北“獒王杯”象棋大奖赛、山东曲阜孔子棋艺文化周象棋联谊赛等就是明显的例子。“来群杯”、“五羊杯”的比赛规则更是对和棋黑胜的否定。
三、象棋棋规改革的方向
目前,象棋界思想的混乱是象棋发展改革过程的必然,是任何改革成功前夜阵痛的自然体现。改是必然的,但不应是对对局结果的强行篡改,而只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出相对更为合理的方案,使对弈双方在更趋合理公平的规则下,激发棋手们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减少消极和默契和棋,增加象棋比赛的观赏性,出发点是积极性的,但不能以违背象棋客观本身为代价,否则,《竹香斋》等以和棋为主的珍品棋谱让后人无法理解,2007年的象甲联赛个别棋谱让人看不懂,贻误后代。
四、象棋比赛的特点及贴时的不合理性
象棋比赛和体力竞技项目不同,高质量的对局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主要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体力,贴时加大了双方比赛条件的不公平性是不合理的,更高、更快不是象棋改革的方向。胡荣华、刘殿中青春依在,杨官璘80多岁高龄、王嘉良70多还在下棋,赵庆阁、陈孝坤、傅光明重出江湖,60岁左右的人还在和十几岁的孩子同场竞技,唯有象象棋这样的智力项目。这正是为什么棋类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比体力竞技项目长的原因。
五、象棋的发展简史
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原始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人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精神生活追求。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从画图形摆小石子、小木棍斗智开始,随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发明了棋类,象棋的发明也是由此演绎的结果之一,譬如,火药发明后象棋盘上才有了炮的出现,象棋唐末宋初定型,她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共同智慧的结晶。
六、象棋棋盘的数学模型
棋盘共由纵横19条线,90个交叉点,72个四方块所组成,由于中间的18个点8个方块存在,纵向不对称性是其主要特征。
七、象棋物理能量场的概念
从物理力学的角度来讲,象棋是带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群(棋子)在一定的能量场(棋盘)进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科学模型,粒子群在人为操纵下按照非自由路线进行完全非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彼此交换能量,以将帅是否被将死决定最终能量场的状况。
八、对弈胜、负、和三种结果是自然规律
棋局开始后,随着粒子的碰撞,双方的能量开始消耗,双方消耗的能量差产生了优劣之分,能量差如果随着碰撞的结果进一步加大,导致棋局胜负的出现。如果终局能量差为零或者很小,结果必然和棋。如果每一个回合双方能量差最小,说明操纵者谁也没有犯错误,反映到对弈过程中就是最优棋路——和棋。
事实上由于双方对能量场认知能力不同,在不同的棋局、不同的局面下都会犯错误,只不过是大小不同而已。
因此,胜、负、和对每任何一个对弈者来讲是三种必然的结果,这是象棋对抗力学固有的客观规律。不管如何限制一方,要求另一方必胜,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否则,象棋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
九、策略和棋的合理性及和棋产生的其他原因
由于对弈形势、积分的需要,战略和棋是合情合理的,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能逼着棋手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强硬分出胜负。
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象棋认知力的不断提高,高手之间水平日益接近,和棋结果的大量增加,这其实是象棋水平进步的标志。
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动物,对弈双方由于利益和情感的存在,消极和默契和棋产生的原因属于道德范畴,这一现象是任何竞技项目也根除不了的。
十、象棋比赛先走的重要性
宁弃一子,不舍一先。比赛时,如果条件相同,谁都愿意执先,因为先手导向着棋局向自己熟悉的待审局面发展。后走要想反先,必然期待执先者出现软着方能反客为主。尤其到了中局的关键时刻,一先的意义更为重要,已不再是起手时的价值,由于棋子的位置不同,相互作用的关连性不同,甚至直接决定着胜负结局。
十一、象棋比赛记分方案的提出
象棋起手第一步效率到底有多大呢?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执先胜率偏高,这是肯定的。为抑制红方先手效率的发挥,根据上述象棋自身能量场初始状态的数学模型特点(纵向不均衡性)提出如下观点,供棋界朋友们讨论。
红方先手贴河界8个方格,红胜:红方得64个方格,黑方得8个方格;黑胜:红方不得,黑方得72个;和棋:红方得32个,黑方得40个。以上数字被8整除,红胜:红记8分,黑记1分;黑胜:红记0分,黑记9分;和棋:红方记4分、黑方记5分。这较为公平客观地消弱了红方先手的价值,是否合理还有待在实践中来检验。
有的朋友提出质疑,和棋红黑得分4比5与1比2有什么区别呢?不还是和棋黑胜吗?这是有质与量的本质区别的,因为,先手的效率达不到贴一半分的程度。由于拉大了胜方的得分幅度,贴分在总分里面已不再是主要因素,而仅是对总成绩有相对影响而已,从哲学宏观的角度讲,和棋还是和棋而不是胜棋,只不过是主次矛盾之分及矛盾主次方面之别,从数学微观的角度讲,圆还是圆而不是方,只不过是圆周率的近似取值相对更为精确而已。
换位思维方式:双方用时都一样,每盘棋比赛前猜先,胜方得8分,负方零分,和棋各得4分,计算总成绩时,根据对局者在全部比赛结束后执黑的总盘数,每盘再另加上1分,这样讲便于读者去接受理解。
十二、结论
为达到尽量减少消极和默契和棋的目的,可采取上述大幅度提高胜方得分的方案来实现。该记分方案由于从得分上相对较为公平客观地给予了黑棋补贴,从主观上抑制了红方先手效率的发挥。由于当局者临场时抽签确定先后手,每盘棋先后手不确定,得分不均衡,计算总分和对手分时,随机性等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在最终排名结果不明朗前,只要自己水平高,谁也不愿意轻易和棋,必将增加棋局的相对激烈程度,适合象棋积分循环制、单循环制及番棋赛制等大型比赛,但不适合单败淘汰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5 13:17:10编辑过]
每次比赛掰下一点钱奖励(未获奖)那些敢冲敢杀的棋手和那些比赛作风不错的选手,比如说敢斗奖1,2,3位,道德风尚1,2位,牛犊是不怕虎,但是不吃到一点草哪受得了?毕竟我们即要鼓励年轻一代更加锋芒毕露,敢争敢拼,又要他们讲究点道德修养,知书达理!
竞技也是要人看的,这跟艺术的赏析性也是类似的.残酷一点的竞技不是不可以搞,可惜现在不是竞技场时代,否则大家都不为人口增长发愁。一个时代的棋谱,纪录着那个时代的文明,大家用用聪慧的头脑分析一下古谱就明白了。我们这个时代,究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