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ZT象棋故乡说象棋--记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

1楼
湖南 发表于:2008/2/2 19:51:00
加“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象棋文化论坛随笔 象棋文化渊源深远,古往今来,牵动着古代文人墨客的遐想,吸引着现代专家学者的目光,而歌咏象棋的诗词不胜枚举,人们歌咏着弈战者的形态神韵,追逐着象棋的可操纵性而为其不可知的神秘所深深陶醉,象棋文化就在这种求索中渐渐丰美而独特。象棋的棋谱自宋代即有专著:南宋丞相洪迈写出了《棋经论》l卷13篇,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入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大画家唐伯虎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 ' E$ K2 o, Z0 H
  
4 x: R( N: l' y' _) w( s. M- E1 X   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荥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象棋文化节”于11月10日至12日在被誉为“中国象棋之都”的河南省荥阳市举行,为期三天的象棋文化节包括了河南省象棋锦标赛、中国象棋文化论坛、楚河汉界景区规划展、中国象棋车轮战表演等活动,文化节可谓盛况空前,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万人象棋竞技”再现了当年“楚河汉界”两军对垒的盛况,央视三套“想挑战吗”节目组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录播,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进行了精彩的“一对十蒙目残棋战”,折服了全场的棋手和观众,闭幕式上,六位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于幼华、胡明、金海英、郭莉萍、张国凤)和两位象棋大师(陈孝坤、蒋全胜)的车轮大战倾倒了荥阳棋迷。
* g* s6 I2 o  [% t) v9 `' l  
- T5 H" p7 P6 X1 g5 _0 U7 W" l% ~  而我想重点介绍的是“中国象棋文化论坛”,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荥阳参加象棋文化论坛活动,在“楚河汉界”的发源地、荥阳广武山上,我看到真正的“鸿沟”__刘邦和项羽以“鸿沟”为界而中分天下,红(汉军)黑(楚军)对峙从而形成历史上的象棋,近两千年的沧海桑田、洗去了多少血雨腥风、掩埋了几多王侯将相,却未能使这浓缩了人生百态的象棋堆积尘埃,象棋在这和平盛世里,为人们带来无穷乐趣,是竞技体育和文化艺术的神奇结合......
$ k& E  D3 t0 a% M+ w/ C  
/ O0 g! C3 o- y, J( p  为期三天的文化论坛贯穿了象棋文化节的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她”既渗透出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现代的科研学术氛围、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趣。三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象棋界人士欢聚荥阳,更有一位海外棋迷乘兴而来,他就是新加坡象棋总会副秘书长陈团生先生、风尘仆仆喜赴盛会。论坛上的演说者或浅吟慢语,或慷慨激昂,论坛下的听者皆侧耳聆听,聚精会神。发言者各抒己见,各种观点见解如山间溪流交汇融合、或各执己见、或殊途同归,时时见瑰丽、处处现珠玑,大家写的是象棋、说的是象棋、看的更是象棋,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书记裴家荣所说:“人们正在用新视野看象棋” 。
) O/ n1 W, p" r  B9 |& ~/ u  # o. r3 @5 ?7 B1 Z' P# S: B
  笔者在会上记述了大部分发言者的演讲要点,归纳总结,大体得出了是从五个方面“说象棋”的结论,如有偏差错漏之处,还请当事的老师们包涵体谅。
3 R. p. ?% P- r- C  ; k. s. T/ |2 k* w, n) C
  一、 诗意的象棋、民族的象棋。
" \9 b9 A* Y( ?1 `) v: a0 h! p  
) E4 B3 j! @9 M! _( c  论坛伊始,象棋界著名的裁判长、象棋活动家、甘肃棋院院长韩宽先生在他的论文<雅俗共赏话象棋>中惟妙惟肖地讲述了象棋给人带来的快乐:自古至今,象棋都是官民同乐的娱乐项目,所谓的“下里巴人”_农人工匠在田间树下横车跃马、陶然忘我,何等快意,甚至于孤岛、寺院中亦有这闲敲棋子之乐。说象棋之“俗”,韩宽老师诠释为“通俗易懂”、俗得可爱。韩老师引用了许多描写象棋的诗文,生动而唯美,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象棋的艺术价值。
' }: n" \3 ]/ R( R, E& \$ G" u  7 h& V! o5 z1 K2 m3 n
  河南省著名的诗人、擅长历史题材写作的作家陈玮老先生的演讲好似一首悲凉激昂的<黄河谣>,浓缩了楚汉核战争的磅礴气势、抒发出炎黄子孙的爱国热忱,而他用详细而神奇的易经理论演绎出“国际象棋的发源地也在荥阳”的观点为象棋的寻根课题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博得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著名的棋坛“双枪将”、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徐家亮老师娓娓道来、以雄贯中西的论述,论证了象棋的起源在中国,这几位老师的演讲虽然风格各别,却无不流露着民族自豪感。
( l6 W4 s( z+ Y% h% D  - L) h: i& g8 C6 f
  二、象棋考古中的华彩乐章ˉˉ幽雅的激情
) X* u" K/ R, p8 U1 ~( ]1 }& z; y' V  
  z5 N2 s, I/ O; L1 U9 H6 G. `( E7 H  在这篇乐章里,年逾古稀的著名古谱收藏家、曾任中国象棋部主任的刘国斌先生手持珍贵的古谱、如痴如醉地讲述着他寻觅失传的古代棋谱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表现老一辈象棋艺术家对象棋的灼热赤诚;陕西棋界名宿张丰先生的“<自出洞来无敌手>问世考”好似刘国斌老师的搭档,从另一个方面记述了挖掘象棋古典文化珍稀的可贵。 : \2 s5 q- t# M  F% M* {
  
% _, v. K, z4 R! p3 s  棋具收藏家张超英先生用电脑展示了从唐代至明清年代的象棋棋子,深入浅出地道出象棋文字在推广汉语方面的功能,并对推广和改革棋具提出了切实的看法:象棋棋具要不断深化、平民化,平面化才易携带、突出汉字而彰显华夏文化、材质好、优雅才经得起时间考验....张超英先生现在是北京一中日合资企业大型设备代理销售部的负责人,在百忙之中仍能醉心于象棋的考古和收藏,并撰写了大量弘扬棋文化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橘梅英雄传>就是他的力作,曾在网络热播,很有影响力。
7 L+ C( j8 `4 C1 K7 i  ( y( r% y! Q5 h) I$ d
  三、象棋是艺术、是科学、是竞技、是教育、是形象思维和人生哲学
/ i1 u7 R4 V/ Z* a! E9 b  7 u& O( g9 n( @
  关于象棋是什么的研讨总是容纳着百家之言,在这次论坛上,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同时也是资深的象棋大师黄少龙先生浓墨重彩地讲述了象棋中所涵盖的艺术、科学、竞技、教育的功能和四者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教育的功能:“象棋教育不仅是为了出象棋国手、大师,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这是在大、中、小学开展象棋的意义”。黄教授本人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在高校普及象棋,并在象棋著述和象棋软件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 u! Q3 M1 c  
$ K& O( ~1 h# U  t1 ]1 F  与黄教授相似的学者、<象棋系统论>一书的作者、湖北华东科技大学教授阮宜正先生以<象棋与思维>为题目,言简意赅,突出了人脑不同于电脑的特点,象棋开发大脑、促进形象思维和联想的主题。另一位棋坛“双枪将”、特级象棋大师、上海棋队功勋教练员徐天利老师的<感悟象棋人生>,用一个专业棋手五十多年的经历讲象棋,他以诙谐幽默描述风雨人生,引来阵阵笑声,更引发了笑声后的思索。徐老师讲道:“象棋带给我人间的真善美,给我无比的人间温暖,使我修身养性,宠辱不惊,没有骄傲自满,但有不卑不亢。”徐老师的发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流露出他豁达坦荡的胸襟,令我这个后辈油然而生敬意。培养出两位女子世界冠军(郭莉萍、王琳娜)的黑龙江籍象棋大师孙志伟老师在<象棋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融合>中也强调了象棋的教育功能,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作用巨大。 9 U) A3 q% M9 T: k0 Z) z
  9 G$ \' v( L" W2 b* i2 O. g+ Z' [
  四、对象棋竞赛编排、规则领域的深入探索、对象棋科研的寻幽探微
- B4 s% D/ h0 G1 T  
, C& I" d  ~5 e4 N  象棋的规则在体育项目中是较为复杂的,其复杂表现在判法多样性和非唯一性,多年来众说纷纭,象棋比赛中也是常有争议,对此,元老级象棋大师、国际级裁判季本涵老师在<象棋“一棋两规”现象之思索>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建议“外为中用,在国内正式引用亚洲棋规,主要是业余棋手比赛用,与国际接轨”,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国内规则和亚洲棋规,为再次修改规则提供实践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恢复象棋古代礼仪的诚挚之言,季老师以即兴的七言诗<集古.楚河汉界行>结束了演讲:“咫尺楸枰计虑深,汉将旌旗遍楚城。千古江山同此局,一着成功见太平”。
* U8 p& x1 Y$ b( u# z. U0 B+ g  
" l5 e+ x2 G* v  象棋界权威裁判长、与他人合作研制的象棋编排软件获得过国家科技成果奖的安徽朱宝位老师演讲了<象棋竞赛管理科技化的尝试>,讲述了他对软件的更新和升级的认识,以切身体会道出裁判工作的甘苦,阐明了使用软件编排具有合理性和唯一性。朱老师近年来屡在全国象棋大赛上担任总裁判长,指挥若定,精明强干,是象棋裁判界的中流砥柱。
3 o6 q# q3 Z/ d  
( L) s$ }( S: c8 G) {3 j8 P4 F7 d  国家级裁判、北大毕业生、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同学一起打出“小平你好”旗帜的栾晓峰先生以<人工智能与象棋文化>为题,讲述了弈棋的基本原理=象棋与逻辑思维的转化,认为象棋更接近于数学,而人工智能研究丰富了象棋理论、有辅助性功能,使棋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以及资源共享带来的利弊,栾先生的发言很有说服力。   l& e$ X" s4 R- G
  
 
 棋界著名活动家王品璋老师在<论棋手的素质和修养>中针砭时弊,面对一些棋手在修养和体质上的“亚健康”现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需要一种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接触社会,磨炼意志,与民同乐”,强调了“内强修养,外树形象”,这些话恰如苦口的良药,对棋手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作用。 ' _5 f) v6 p3 b8 S. j7 _4 }4 w) @: O
  与王老异曲同工的是人民日报体育版主编李中文先生的<象棋的新闻报道>,说其相似,主要是共有的批评精神,认为中国象棋界年青的一代缺少进取精神,认为“象棋界应打造明星面貌,不断推出新赛事,引起共鸣”。 2 s5 e0 @7 n3 D3 Q+ {8 F
  * \5 [+ X1 N; o0 k) S; r
  著名棋书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杨柏伟先生在<起起落落数百秋ˉˉ关于棋谱的出版>中细数了各个年代的象棋书籍问世情况,赞扬了早期的象棋著作精品多、象棋高手著书立说泽及后辈的佳绩,对时下象棋出版业陷入的低谷感到忧虑,呼吁象棋多出精品,多些流传后世的佳作......  . |( q# Z1 _0 a& X" J% B
  说不尽的象棋,说不尽的象棋文化,我不揣浅陋,将拙文<论象棋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前景>在大庭广众广众之前演说了一回,经历了这次文化论坛的洗礼,我更加感到弘扬、传播古老而又年青的象棋文化,虽任重道远,却前景绚烂,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关爱象棋、支持象棋,我相信:象棋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7 U5 z. L# {# r3 k- k
w文章出处文章http://www2.nedu.edu.cn/bbs/viewthread.php?tid=25057&extra=page%3D3文章出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 19:55:31编辑过]
2楼
缘分天空1234 发表于:2008/2/2 20:2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傲气雄鹰 发表于:2008/2/3 15:4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是吧 发表于:2008/2/4 12:31:00

琴棋书画,都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国象棋更是用汉文化为基础,(这也是外国人为何难以提高象棋水平原因)中国象棋不单接近于数学,而且对中国的文化语文要求也高,以中国象棋7个兵种的一字组成的成语,就好多了,如:车水马龙,一班人马,一马当先,马后炮等.它们都有一个字包涵中国象棋7个兵种的其中一个字,车\马\炮\帅(将)仕\相(象)\兵(卒).

请棋友完善补充以中国象棋7个兵种的一字组成的成语;看看象棋的成语有多少,谢谢.

5楼
是吧 发表于:2008/2/4 12:33:00
马到功成(马)  相机而动(相) 兵贵神速(兵) 兵不厌诈(兵) 车水马龙(车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4 12:40:37编辑过]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101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