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马戈]把赞助变为投资——试论象棋改革之路

1楼
mbibm 发表于:2008/2/26 9:41:00
 
08年最大的一盘棋:把赞助变为投资
——试论象棋改革之路
 
  没有解说,我们仍可以欣赏足球、篮球、乒乓球、斯诺克、网球和F1……等等赛事,我认识一位资深的足球迷,据说他在家看电视直播时,是把音量调为“静音”的。理由是他认为电视解说纯属噪音,绝对多余。这是他自己的事,我无意评说是非。事实上,买了球票去体育馆现场看球的球迷,是听不到专业或非专业的解说的。这个基本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解说,球迷也能欣赏上述体育竞技项目,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当然,也有痛苦和愤怒。尤其是在中国足球队勇敢地践踏那美丽的进口草皮的时候。
  足球虽然踢不过人家,但球迷起码能看懂。象棋虽然天下无敌,可有几人得窥其中奥秘?如果说很多赛事和观众的距离接近于零,那么,象棋就像一轮明月,举首可见却又水远山长。
  有人说,象棋的变化其实很简单,和围棋比,差得远。持这种幼稚观点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和这样的人要讲清楚象棋的真谛,恐怕需要一百年。我没有那样多的时间。
  象棋没有观众,或者说能看懂国手棋谱的观众寥寥无几。这是象棋的硬伤。无论是全国团体赛还是个人锦标赛,如此高级别高水准的大赛,没有观众,每念及此,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标志着象棋改革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一直在为赞助发愁。上至中国象棋协会,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棋院象棋部,下至各省市象棋方面的负责人,五年来一直戴着这顶“愁帽子”。说句不怕人误解的话,如果有一天,上面说,象甲不办了。我想会有一批圈内人士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太累了。磕头,烧香,作揖,迹近乞讨,仰人鼻息,寄人篱下。象甲举办了五届,换了四个赞助商。为什么人家搞了一届就不肯再做下去?为什么?因为没效益。因为把钱交给象棋,等于打水漂。象甲的赞助,更像是一件慈善工作,一份人情,一种施舍。不是吗?难听吗?这是事实!
  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是到了改进的时候了。
  其实赞助这东西,对东家来说,就是一笔广告费。拿两百万做广告,会是什么效果?拿几十万做广告,会是什么效果?达到这个效果,人家会继续做下去。现在的实际情形是,远远达不到。拿两百万就可以得到象甲的冠名权,但电视上看不到报道,或偶尔看到一鳞半爪;报纸上只是个简讯,只言片语。有时连简讯也没有。对象甲迄今为止的四位赞助商来说,拿两百万出来,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在于,连二十万的广告效应都达不到。你叫人家再往外掏,人家当然不干。
  003年首届象甲,中国象棋协会和“联众世界”合作,将联众作为“独家直播网站”,应该说在宣传方面是办了实事的。但效果如何?效果有,但不是太理想。我个人的感觉,联众在做这个网页和具体宣传时,是不遗余力的,应该充分肯定。但联众只有区区几万人,覆盖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在宣传上,不及把触角伸进千家万户的电视,不及在某一地区甚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实行“地毯式轰炸”的报纸。对赞助商来说,对象甲的宣传,不能仅局限于棋迷。赞助商的产品不是棋具棋谱棋钟和棋类比赛桌椅,赞助商要求的宣传面,是整个社会。
  以我个人对象甲五年来宣传工作的了解,03年首届象甲恐怕是最重视也搞得最好的一届。接下来的几届,相比之下要苍白一些。07年我差不多全程跟踪报道了象甲联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现场都去了,但我不想对此发表评论。
  我想提一个问题。各支象甲代表队在拿到赞助费后,是不是做过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中,宣传费用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宣传所占的份额是不是能够达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不是能够达到或者接近赞助商对广告效果的期望值?
  面对象棋的困境,不少人和我一样,很痛苦,也很无奈。一位国际特级大师甚至出了这么个主意:说请最大牌的歌星来演唱象棋歌曲,比如周杰伦。他说,象棋是有歌的,现成的,另外还可以写一些新歌嘛。请周杰伦开个专门宣传象棋的个人演唱会。
  想出这么个主意,寄望于某位歌星的演唱会,藉此繁荣象棋,使象棋挣扎出来,“拨云雾而见青天,”也够难为这位特大的了。我默然无语。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无情打击”并“彻底摧毁”他的天真与可爱。
  不是象棋界的人士不努力,不自强,也不是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他们一时还没能找到正确的、通向象棋繁荣昌盛的道路。象棋就目前言,至少是缺乏观众的体育项目。没有观众的参与,没有棋迷的支持,象棋要发展,要繁荣,我以为是缘木求鱼。
  (未完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9:44:32编辑过]
2楼
好人好梦 发表于:2008/2/26 9:59:00

各支象甲代表队在拿到赞助费后,是不是做过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中,宣传费用是否占有一席之地?

都是搞怎么安排奖金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fkuebgai 发表于:2008/2/26 11:05:00
拿到的赞助,只怕都先在想,这么分钱吧
4楼
司马懿 发表于:2008/2/26 18:30:00
喜欢看棋的人多,愿意掏钱看棋的人少.
5楼
雪舞棋池 发表于:2008/2/27 13:17:00

大力支持马戈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象棋走商业化,产业化之路是象棋必然的也是最佳的选择。而象棋自身无限的弹性和无限的包容性则为改革和变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但做到完美的将象棋与文化结合起来是当前象棋市场最大的经营空白点。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象棋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宣传不当、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但目前的状况是,专业棋手和业余爱好者的严重脱节,其结果使得一个原本大众化的游戏成了一个令专业棋手迷茫,业余爱好者费解的“问题”项目。象棋改革的重心应该落在象棋的市场行为上,而象棋这一游戏本身则无需象对待一个新兴事物那样大力宣传,因为千年的历史早已将这一游戏植根到中国人的骨子里。那么就要求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使之深入人心。我想,对此,整个象棋界都是责无旁贷的。

其实赞助商少,与宣传直播的影响力还是有必然联系的。放眼国内,象棋的赞助商并没有比比围棋的少太多.但是其宣传很不到位,影响力也就逊色不少。在国内,每四个男人中就有一个人会下象棋(女性也有很多会下的),无论乡村城市,街头巷尾,皆可见三五成群捉对厮杀者。 中国象棋迷非常多,特别是农村,每个村都有一些会下的,会踢足球的却极少.足球迷更少.然而,中央5台播起外国足球十分热心天天不落,象甲联赛情况却很少报道,象棋节目甚至挪到半夜.如此不公平虐待,已使得网上批判声沸沸扬扬,其实想看象棋比赛直播的观众很多,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得以反应至媒体,而且被许多媒体工作者所忽略。

另一方面,欣赏象棋是有难度的。一盘高水平的对局,和一场高水平的足球(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等)赛事,从欣赏的难度上说,是大相迳庭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样是高水平的比赛,象棋的精彩不像后者那样直观。在足球中,一次漂亮的带球过人,一脚划出漂亮弧线的射门,即使是对从没踢过足球的人来说,也是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的。篮球中的灌篮和盖帽,排球中的扣球和拦网,乒乓球中一攻一守的十几大板,都很直观。它几乎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就能欣赏,就能获得美的愉悦。

    所有这些,再加上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就构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潮。

    象棋可就没这么便宜了。一方面它是最普及的棋种,另一方面它是最难欣赏的艺术或体育竞技项目。因为它对欣赏者的水平要求太高。近乎苛刻!顶尖国手的一步棋,作为普通棋迷,到底能看懂多少?要看你的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你不仅要有很高的实战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功力悉敌、内力精纯的高手,对弈中一手看似平淡的着法,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计算,对此茫然的观众,会觉得味同嚼蜡。

    所以电视台在转播象棋比赛对局时,会请一些专业棋手来现场讲解。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讲解,水平低下的一般棋迷,还是不能尽兴。因为讲解同样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讲解有时间限制,讲棋者不可能介绍所有变化;不同的讲解者,有不同的风格。因为是专业棋手,对其中的一些变化,他认为太简单,没有必要进行介绍,但那也许恰恰是棋迷想听的。有的专业棋手水平很高,但不擅长表述,听这样的讲解,棋迷们的兴趣也会“打折”。这就像老师上课回答学生提问机会说“这么简单”一样,知识渊博并不意味着教学能力的高超。再有,讲棋要跟着比赛的节奏,有时讲棋者想对其中的某些变化多说几句,但棋局又有了新进展,他只能跟着走。

   

    “有了好的讲棋方式和讲棋人,象棋欣赏的难度就会转化为象棋欣赏的乐趣。我想说,象棋要走向市场,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才是可以预期的。”对此的呐喊,马戈并非先驱,却一直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再者,象棋的爱好群体本身没有年龄趋势,也许只是越老越精。年轻人也许更多是网上或纸上实战,关注最新的热门棋谱也可能不够深思,关注新闻也是对棋手的成绩关心更多。而年长者及专业棋队训练时则更多是对当下出现的热门棋局的研究和分析,那么首先要从比赛中获得信息,要能感受比赛时的激烈。关注新闻则是对中国象棋的发展关心更多。但象棋的市场化似乎不可避免的是如今大家对象棋的热爱越来越不纯粹。那么作为象棋政府部门和棋手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将开拓创新与“返璞归真”相融合,真正为象棋事业做点什么而非只是表面形式呢?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无济于事,只是换汤不换药。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人士,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赞助商和策划人,对象棋现状的这一面视而不见。以至于把手术刀对准了规则之类的部位,把注意力放在比赛的赛事组织方面而忽略了正确的宣传方式,不免给人以缘木求鱼之感。

    所有这些,再加上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就构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潮。

    象棋可就没这么便宜了。一方面它是最普及的棋种,另一方面它是最难欣赏的艺术或体育竞技项目。因为它对欣赏者的水平要求太高。近乎苛刻!顶尖国手的一步棋,作为普通棋迷,到底能看懂多少?要看你的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你不仅要有很高的实战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功力悉敌、内力精纯的高手,对弈中一手看似平淡的着法,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计算,对此茫然的观众,会觉得味同嚼蜡。

    所以电视台在转播象棋比赛对局时,会请一些专业棋手来现场讲解。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讲解,水平低下的一般棋迷,还是不能尽兴。因为讲解同样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讲解有时间限制,讲棋者不可能介绍所有变化;不同的讲解者,有不同的风格。因为是专业棋手,对其中的一些变化,他认为太简单,没有必要进行介绍,但那也许恰恰是棋迷想听的。有的专业棋手水平很高,但不擅长表述,听这样的讲解,棋迷们的兴趣也会“打折”。这就像老师上课回答学生提问机会说“这么简单”一样,知识渊博并不意味着教学能力的高超。再有,讲棋要跟着比赛的节奏,有时讲棋者想对其中的某些变化多说几句,但棋局又有了新进展,他只能跟着走。

   

    “有了好的讲棋方式和讲棋人,象棋欣赏的难度就会转化为象棋欣赏的乐趣。我想说,象棋要走向市场,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才是可以预期的。”对此的呐喊,马戈并非先驱,却一直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再者,象棋的爱好群体本身没有年龄趋势,也许只是越老越精。年轻人也许更多是网上或纸上实战,关注最新的热门棋谱也可能不够深思,关注新闻也是对棋手的成绩关心更多。而年长者及专业棋队训练时则更多是对当下出现的热门棋局的研究和分析,那么首先要从比赛中获得信息,要能感受比赛时的激烈。关注新闻则是对中国象棋的发展关心更多。但象棋的市场化似乎不可避免的是如今大家对象棋的热爱越来越不纯粹。那么作为象棋政府部门和棋手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将开拓创新与“返璞归真”相融合,真正为象棋事业做点什么而非只是表面形式呢?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无济于事,只是换汤不换药。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人士,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赞助商和策划人,对象棋现状的这一面视而不见。以至于把手术刀对准了规则之类的部位,把注意力放在比赛的赛事组织方面而忽略了正确的宣传方式,不免给人以缘木求鱼之感。

大力支持马戈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象棋走商业化,产业化之路是象棋必然的也是最佳的选择。而象棋自身无限的弹性和无限的包容性则为改革和变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

但做到完美的将象棋与文化结合起来是当前象棋市场最大的经营空白点。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象棋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宣传不当、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但目前的状况是,专业棋手和业余爱好者的严重脱节,其结果使得一个原本大众化的游戏成了一个令专业棋手迷茫,业余爱好者费解的“问题”项目。象棋改革的重心应该落在象棋的市场行为上,而象棋这一游戏本身则无需象对待一个新兴事物那样大力宣传,因为千年的历史早已将这一游戏植根到中国人的骨子里。那么就要求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使之深入人心。我想,对此,整个象棋界都是责无旁贷的。

其实赞助商少,与宣传直播的影响力还是有必然联系的。放眼国内,象棋的赞助商并没有比比围棋的少太多.但是其宣传很不到位,影响力也就逊色不少。在国内,每四个男人中就有一个人会下象棋(女性也有很多会下的),无论乡村城市,街头巷尾,皆可见三五成群捉对厮杀者。 中国象棋迷非常多,特别是农村,每个村都有一些会下的,会踢足球的却极少.足球迷更少.然而,中央5台播起外国足球十分热心天天不落,象甲联赛情况却很少报道,象棋节目甚至挪到半夜.如此不公平虐待,已使得网上批判声沸沸扬扬,其实想看象棋比赛直播的观众很多,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得以反应至媒体,而且被许多媒体工作者所忽略。

另一方面,欣赏象棋是有难度的。一盘高水平的对局,和一场高水平的足球(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等)赛事,从欣赏的难度上说,是大相迳庭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样是高水平的比赛,象棋的精彩不像后者那样直观。在足球中,一次漂亮的带球过人,一脚划出漂亮弧线的射门,即使是对从没踢过足球的人来说,也是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的。篮球中的灌篮和盖帽,排球中的扣球和拦网,乒乓球中一攻一守的十几大板,都很直观。它几乎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就能欣赏,就能获得美的愉悦。

    所有这些,再加上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就构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潮。

    象棋可就没这么便宜了。一方面它是最普及的棋种,另一方面它是最难欣赏的艺术或体育竞技项目。因为它对欣赏者的水平要求太高。近乎苛刻!顶尖国手的一步棋,作为普通棋迷,到底能看懂多少?要看你的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你不仅要有很高的实战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功力悉敌、内力精纯的高手,对弈中一手看似平淡的着法,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计算,对此茫然的观众,会觉得味同嚼蜡。

    所以电视台在转播象棋比赛对局时,会请一些专业棋手来现场讲解。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讲解,水平低下的一般棋迷,还是不能尽兴。因为讲解同样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讲解有时间限制,讲棋者不可能介绍所有变化;不同的讲解者,有不同的风格。因为是专业棋手,对其中的一些变化,他认为太简单,没有必要进行介绍,但那也许恰恰是棋迷想听的。有的专业棋手水平很高,但不擅长表述,听这样的讲解,棋迷们的兴趣也会“打折”。这就像老师上课回答学生提问机会说“这么简单”一样,知识渊博并不意味着教学能力的高超。再有,讲棋要跟着比赛的节奏,有时讲棋者想对其中的某些变化多说几句,但棋局又有了新进展,他只能跟着走。

   

    “有了好的讲棋方式和讲棋人,象棋欣赏的难度就会转化为象棋欣赏的乐趣。我想说,象棋要走向市场,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才是可以预期的。”对此的呐喊,马戈并非先驱,却一直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再者,象棋的爱好群体本身没有年龄趋势,也许只是越老越精。年轻人也许更多是网上或纸上实战,关注最新的热门棋谱也可能不够深思,关注新闻也是对棋手的成绩关心更多。而年长者及专业棋队训练时则更多是对当下出现的热门棋局的研究和分析,那么首先要从比赛中获得信息,要能感受比赛时的激烈。关注新闻则是对中国象棋的发展关心更多。但象棋的市场化似乎不可避免的是如今大家对象棋的热爱越来越不纯粹。那么作为象棋政府部门和棋手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将开拓创新与“返璞归真”相融合,真正为象棋事业做点什么而非只是表面形式呢?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无济于事,只是换汤不换药。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人士,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赞助商和策划人,对象棋现状的这一面视而不见。以至于把手术刀对准了规则之类的部位,把注意力放在比赛的赛事组织方面而忽略了正确的宣传方式,不免给人以缘木求鱼之感。

    所有这些,再加上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就构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潮。

    象棋可就没这么便宜了。一方面它是最普及的棋种,另一方面它是最难欣赏的艺术或体育竞技项目。因为它对欣赏者的水平要求太高。近乎苛刻!顶尖国手的一步棋,作为普通棋迷,到底能看懂多少?要看你的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你不仅要有很高的实战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功力悉敌、内力精纯的高手,对弈中一手看似平淡的着法,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计算,对此茫然的观众,会觉得味同嚼蜡。

    所以电视台在转播象棋比赛对局时,会请一些专业棋手来现场讲解。但即使有了这样的讲解,水平低下的一般棋迷,还是不能尽兴。因为讲解同样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讲解有时间限制,讲棋者不可能介绍所有变化;不同的讲解者,有不同的风格。因为是专业棋手,对其中的一些变化,他认为太简单,没有必要进行介绍,但那也许恰恰是棋迷想听的。有的专业棋手水平很高,但不擅长表述,听这样的讲解,棋迷们的兴趣也会“打折”。这就像老师上课回答学生提问机会说“这么简单”一样,知识渊博并不意味着教学能力的高超。再有,讲棋要跟着比赛的节奏,有时讲棋者想对其中的某些变化多说几句,但棋局又有了新进展,他只能跟着走。

   

    “有了好的讲棋方式和讲棋人,象棋欣赏的难度就会转化为象棋欣赏的乐趣。我想说,象棋要走向市场,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才是可以预期的。”对此的呐喊,马戈并非先驱,却一直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

    再者,象棋的爱好群体本身没有年龄趋势,也许只是越老越精。年轻人也许更多是网上或纸上实战,关注最新的热门棋谱也可能不够深思,关注新闻也是对棋手的成绩关心更多。而年长者及专业棋队训练时则更多是对当下出现的热门棋局的研究和分析,那么首先要从比赛中获得信息,要能感受比赛时的激烈。关注新闻则是对中国象棋的发展关心更多。但象棋的市场化似乎不可避免的是如今大家对象棋的热爱越来越不纯粹。那么作为象棋政府部门和棋手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将开拓创新与“返璞归真”相融合,真正为象棋事业做点什么而非只是表面形式呢?否则,再多的改革也无济于事,只是换汤不换药。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人士,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赞助商和策划人,对象棋现状的这一面视而不见。以至于把手术刀对准了规则之类的部位,把注意力放在比赛的赛事组织方面而忽略了正确的宣传方式,不免给人以缘木求鱼之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7 13:56:58编辑过]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