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残疾人谢润保的晚年生活
谢润保用脚下象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平强 我不甘于当一个困顿于蜗室的边缘人,挣扎着、努力着,试图以古典诗歌创作这一方式回归到社会。 --谢润保 对于一个正值壮年,心怀抱负,半生经历动荡多变,最后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工作的人来说,忽然成为一级重度肢残人,是很难接受的。许多人都会在经历了思想和身体上的磨难后,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然而,恩平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谢润保,却用独特的方式,用坚强的意志,演绎了一个重度残疾人的不平凡的晚年生活--用头写字,每天坚持写日记和诗词,养成了上网的习惯,并连续出版了两本诗集。谢润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残疾人一定要自立,而且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最近,他又把自己的第二本诗集《星光闪烁》送给了原单位的同事,并受到了欢迎。此外,他还打算在日后,选编一本精品集,以代表他的诗词人生,用自己的行动奏响生命中的强音。 家境贫寒学业艰 人生道路几多难 记者来到谢润保家里时,他正和老同学下棋。记者下意识地伸出手,却发现他的两袖空空,其伤残程度更是让人无法想象,一双手没有了,一只腿已经失去,面部被火烧伤面积极大。 据他自己介绍,为了配合治疗,他光秃秃的头上曾钻过9个洞。在他简陋的房间里,我们开始了他一生的回顾。 谢润保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农村,因兄弟多和家境贫寒,小学时曾两次停学,而他高中毕业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动乱中,谢润保所在的江门一中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他参与了因印尼反华排华而归国、再由省侨联分配到江门一中的印尼归侨生的接待安置、组织学习、下厂下乡工作,保护他们免受文革极左思潮的伤害。 在文革中大学停止招生后,谢润保的最大心愿是当兵服军役。1969年2月他如愿入伍,当上了铁道兵,服役7年多。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四川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地质矿产部第十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驻广东三水)。 因身体条件,谢润保于1988年被调回家乡恩平。1995年,他又被调入恩平市人民检察院,然而5年后,本是幸福顺利的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故。 违章操作酿大祸 身心俱受重创伤 2000年6月18日,谢润保在其爱人承包的商店帮忙,由于违章操作引起了火灾。为了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谢润保没有逃离现场,而是镇定地扑灭了大火,但是自己却因此身负重伤,高位截除了双上肢和右下肢。出院回家后,他办理了提前因残退休的手续。 这一次事故还连累到谢润保的爱人及其爱人的三妹。3人的医疗和康复费用共花了70多万元。虽得到单位系统、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的捐助,但是在花光半生积蓄的同时,他仍欠了不少债务。对于此次事故,以及他身心遭受的重创,谢润保不愿多谈。他表示,事故发生后,唯一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思考日后的生活。 痴爱诗词头书写 自强不息抗厄运 由于从小就喜欢民歌和诗词,谢润保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研究和撰写诗词。 2003年,谢润保的高中同学加入了江门著名诗人陈一峰的竹园诗社,该同学把相关的辅导资料寄给了谢润保,这让他眼前一亮,自此,他也真正开始了对格律诗词的研究。2005年初,谢润保加入了恩平中华诗词学会。 由于谢润保勤学多练,所以他很快就成为了学会中的积极分子,他所写的稿件联系实际,跟随潮流,贴近生活。2005年5月,谢润保又申请加入了五邑中华诗词学会,其作品得以大量刊载。经过一番波折,2006年8月,谢润保加入了省诗词学会。去年,他又成功加入了全国中华诗词学会,其作品不断散见于全国性的大型刊物及国内外报纸。 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网络让谢润保大开眼界,获益匪浅。由于没有双臂,谢润保不能操作电脑,只能用头书写好后,由女儿或爱人打贴上网,所以他必须有人相陪。虽然每次时间不是很长,但对他来说已经大感安慰了。 在谢润保的家中,记者看到其爱人熟练地用QQ聊天,甚至打网络游戏,这对一个年近六十的妇女来说,十分难得。记者看到的,不仅有谢润保自强不息的一面,更有其家人那种面对厄运毫不屈服的精神。 感谢夫人贤且慧 互相搀扶风雨路 谈起谢润保已经出版的两本诗集《生命之光》和《星光闪烁》,他表示非常不易,这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更需要家人的帮助和经费的支持。谢润保每天坚持写日记和诗词,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生命之光》以谢润保的人生经历为坐标,分时间段、分专题进行整理。2005年底,这本书达到了他的设想后,他靠女儿利用假期和毕业实习期间的课余时间帮他打字排版,并依靠陈一峰等知名诗人审编,最终赶在了2006年5月20日江门一中1966届毕业40周年聚会活动时出版发行,并在聚会活动中举行了诗集首发式。 《星光闪烁》于2007年8月出版,集子收录了应和古今近100人的唱酬之作116首,按26个专题把诗词曲放在一起,每个专题基本上以时间先后为序。相对于第一本书,它比《生命之光》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此外,他的诗集不但赠给同事、同学,还赠给战友以及其家乡农村的每一户乡亲。 “感谢夫人贤且慧,怀恩孺子跃思飞。”这是谢润保一个诗友赠给他的诗中的一句话。伤残后,谢润保的生活得到了家人和同学、同事等热心人的大力帮助,这些他都以诗歌的方式进行了内心的感谢。对于爱人,他赞不绝口,伤残后,其爱人成了他的手和脚,成为了生活中相依为命、一起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在恩平市人民检察院原来的同事对他的精神也是赞扬不己,对于他的诗词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次单位里有人出了上联,他马上对出了下联,其才思和在日常工作中的认真劲值得钦佩、学习。 目前,针对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诗词进校园、进农村、进机关、进厂矿企业的规划,谢润保表示要努力践行,并学习优秀的经典范例,提高写作诗词的艺术性。 他的第三本诗文集计划于2009年初出版,以后他还将不定期地收集出版新集,并打算选编一本精品集,以代表其诗词人生。 |
《江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