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象棋----象棋改革之我见之"衣"
“衣”-------宣传包装
中国象棋宣传不当、宣传力度不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首先要明确的是宣传什么,而不是如何宣传。只有明白宣传什么,宣传才会有方向,才会有效果。这就牵扯到一个包装定位的问题。中国象棋尽管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但在新时期下还需要一个重新包装定位的过程,否则中国象棋难以与时俱进,现状就是最好的佐证。
笔者不揣浅陋将新时期的中国象棋做这样的定位:中国象棋-----中国文化的便携式电脑。理由如下:
中国象棋表面上体现的是一种争斗,本质上乃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任何一盘棋都是对象棋文化的寻根、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却平易近人、家喻户晓。这种文化亦旧亦新、亦深亦浅。这种文化时刻被备份、储存,也时刻被下载、更新。这种文化体态轻盈,便于随身携带,轻轻打开,通向的是一个规则秩序的,却又是无比自由的世界。站在文化的高度,而不是站在技术的角度。着力于民族间,区域间,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不是着力于如何将竞争变得更残酷。放眼世界,立足本土,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国象棋文化。
网络大象棋----象棋改革之我见之"住"
“住”--------生存方式
一种较为常见的观点认为,围棋契合老庄哲学,而象棋跟儒家思想相通。从象棋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还没有哪一个统治阶级明令禁止过象棋,明令打压过下棋人,相反默许鼓励的居多。远的不说,近的如“文化大革命”,当绝大多数的文化娱乐项目被禁止取消后,象棋“逍遥”的姿态依然随处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政治文化现象。因此笔者以为,中国象棋在身份上是儒家,骨子里却暗合道家。儒家和道家的和谐统一,中国象棋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华人足迹所至之处,象棋无不生根发芽。这是游子身在他乡的一种寄托,更是一种对文化精神的坚持和传播。象棋表面上创造的是一种争斗,本质上却是在营造一种和平共处的环境。将“和平”的本质用“暴力”的形式外化,既满足人性扩张的欲望,又将人性的气韵调和,这不能不说是象棋最为神奇的地方。
如果说人住进房子是人类的悲哀,那么象棋始终满足着人性回归自然野性的渴望。是古战场的硝烟更让人神往,还是网络时空中两颗心灵的碰撞更让人着迷?千百年来,象棋一直触及人性最脆弱的地方。
“行”-------发展模式
古人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工业文明来临之前的漫长岁月里,靠着棋人的两条腿,凭着文人墨客的美妙诗文,象棋一步步从远古走来,一代承接着一代发扬光大。因为出行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制约,古代许多棋人走向自己的内心——自己跟自己对弈。这可能是为什么古代排局、残局特别发达,而对局质量相对欠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古谱中的大多数布局在今天看来漏洞百出,不堪一击,但我们的先辈在发明和定格象棋以及在排局、残局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智慧是今人无法企及的。
追古是为思今:21世纪的中国象棋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笔者之所以提出“21世纪”这个时间窗的概念,是因为笔者觉得对中国象棋发展来说,“21世纪”将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同时也可能是开创中国象棋新纪元的转折时期。理由基于两大背景:一,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Internet的全球普及,标志着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但审视当代的象棋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走象棋产业化之路;另一方面,没有深入挖掘网络象棋的潜力。
首先,我们看到目前象棋的运作依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下的那套模式。虽然出资方由政府换成经济实体,但象棋“寄人篱下”状态丝毫没有改变。大的暂且不说,仅就“赞助比赛”这种形式而言,象棋只有为赞助方创造巨大的市场潜力,赞助方才会不请自来。比如企业赞助象甲,最理想的状况是:象甲因资金落实而稳固发展,企业则因为象棋的影响力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但当下象甲的主办方的宣传意识淡薄,宣传手段落后、僵化,导致拿了人家的钱,却不懂得为别人做宣传。象棋要长期健康发展,不能始终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找到有着强烈维护文化遗产意识的企业家,而应该充分利用“象棋”这个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积极有效地为愿意赞助象棋的企业推广宣传。也就是说光有“童话”(2008年象甲和广东队同获冠名后,柳大华不无钦羡地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冬天里的童话。”)是远远不够的,解决不了目前象棋发展的根本问题,还必须形成一整套宣传激励机制,使得资助象棋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一种荣耀,同时企业会得到一种类似投资的回报。
其次,我们注意到象棋界的管理层和技术精英对高科技反应迟钝、麻木,尤其是对Internet给予象棋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认识严重不足。当下有种观点,觉得电视报纸不宣传象棋,象棋的宣传便穷途末路。其实不然,Internet的全球普及为象棋的宣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笔者以为,足球运动虽然有庞大的体育馆支撑,但真正让足球走入千家万户是依赖“电视”的传播,但象棋借“电视”传播的效果却远不如足球。因为电视是呈现“画面”最好的工具,足球恰恰需要展现的是“画面”,而象棋最需要展示的是“内容”而不是“画面“。电视转瞬即逝的“画面”,无法真正向观众传达象棋的内涵,笔者认为,这就是为什么“电视象棋”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而网络却能彻底解决“电视“传输象棋内容不到位的弊端,同时网络也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千百年来棋人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对弈的缺憾。笔者大胆预言,如果深入挖掘开发网络象棋,象棋的昌盛指日可待。
笔者不揣浅陋,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两个构想:一,象棋彩票;二,网络大象棋。“象棋彩票”笔者已撰文详细谈及(具体见“象棋彩票------中国象棋的新契机”等文)。本文着重谈一下“网络大象棋”。
“网络大象棋”的构想就是通过一个象棋网站,吸引全世界的象棋人的关注。在现实世界里,指定一个地方,然后召集天下所有的象棋人聚集在一起简直就是天方夜潭,但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这一切变得极其简单。
表面上看,笔者提出的“网络大象棋”似乎与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象棋网站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存在本质的区别:笔者心目中的“网络大象棋”是一个小型的“象棋社会”,现实中的所有的象棋社会关系可通过“复制”,不同程度地“粘贴”到网络上。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以“象棋”为主题的所有象棋人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享受象棋的全部乐趣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配合,但通过“网络大象棋”,一切关于象棋的情感可以集中释放。
笔者心目中的“网络大象棋”有三个特点:
第一,巨型综合象棋网站。
能容纳上百万人甚至千万人同时在线,集资讯、对弈、观摩、比赛、现场直播、广告宣传、文化展示、社会活动等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巨型综合象棋网站。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巨型的综合性象棋网站。类似联众这样比较著名的大型游戏网站,象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远远不能满足许多象棋人的需求。只有一个大型的,专业的、综合性的象棋网站才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素材,满足各个层次象棋人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重大的象棋比赛信息和象棋的重大事件只是零星地反映到非专业的网站上,“网络大象棋”可以整合这些资源,第一时间宣传报道国内外重大象棋赛事及象棋文化活动。这样现实的世界和网络世界就联动为一个整体,相互独立又相得益彰。
另外“网络大象棋”可以直接举行最高水平的网络象棋比赛。比如目前的象甲联赛的模式可以“复制”到网络上,这样甚至可以放眼全世界,举办世界范围内的“网络象棋联赛”。当然这里会有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如何保证网络比赛的公平性,因为在网络上棋手可以借助高科技(比如象棋软件)来增加自身的实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已有一套方案,因涉及环节甚多,此文先不做探讨。
第二,面向全世界棋人,24小时不间断展示推销中国象棋文化。
诚如笔者在“衣”一文提到的,新时期的象棋应该以推销中国象棋文化为首要责任。只有象棋文化深入人心,象棋才能得以振兴。
三棋当中,惟独中国象棋中国人在世界上一枝独秀,这对中国象棋的发展极其不利。扭转这一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国外的象棋爱好者能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这个象棋最强国度的象棋的气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象棋文化的推广也迫在眉睫,“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比“技术”对人的冲击力大得多。在网络上,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复存在,外国人跟中国人就可以同步交流,同步享受信息,他们同中国象棋的隔阂也会随之消失。
一些运动项目,如乒乓,出现过“乒乓外交”;围棋,则出现过聂卫平这样的“抗日”民族英雄。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给予顺应潮流的“人、物”创造历史的机会。扪心自问:为什么象棋就不能抓住历史大变革的机遇呢?语言的交流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依托,始终都是表面的,惟有建立在共同“志趣”上的沟通才能深入人心。通过“网络大象棋”,通过象棋这个“中国文化的便携式电脑”,让全世界爱好象棋的人聚集在一起切磋棋艺术,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彼此友谊,这不正是中国文化崇尚和平,渴望“大同”的精神体现吗?
第三,网站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
网站被打造成中国象棋的门户网站,其影响力将是全球性的,那么就具备了广告宣传的市场潜力。还是以象甲为例,此时如果在巨型网站中大力宣传赞助方,其广告效应将是难以估量的。同时随着网站的知名度的提高,愿意付费在网站上打广告的企业将接踵而至。
巨型的象棋网站其最终是必须要盈利的,否则网站难以生存发展。笔者以为,如果网站把象棋资源整合地充分到位,是完全可以享有中国象棋这棵“摇钱树”的。可能许多人会对笔者把中国象棋比做“摇钱树”嗤之以鼻,笔者却坚定地认为,中国象棋的根有多深,树就有多高,叶就有多茂。足球与象棋本质上都属于一种游戏,但无论历史和文化底蕴足球和象棋都不可同日而语,既然足球产业化大获成功,那么象棋如果借鉴足球的一些操作手法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象棋产业化并非无稽之谈。
“网络大象棋”在笔者看来是21世纪中国象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选择。笔者以为在当下的中国象棋体制下,“网络大象棋”惟有中国象棋的最高管理层牵头,由甘愿为中国象棋“舍小利,逐大利”的企业精心打造才能实现。
笔者在此提出的只是对“网络大象棋”的展望,而不是一个设计方案。网站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等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笔者一人之力所能企及。笔者只想通过此文唤起象棋界的共鸣,愿“网络大象棋”早日实现。
象棋兴旺,匹夫有责!
作者:文晴
出自:http://blog.sina.com.cn/anni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