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雁点青天
——评2008年第06届威凯房产杯全国象棋排名赛第四轮谢靖先和张江
1. 兵七进一 卒7进1 2. 炮八平五 马8进7
3. 马八进七 马2进3 4. 车九平八 车1平2
5. 马二进一 象7进5
双方由对兵局转换成反手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进3卒,黑方飞象是求变的走法,一般多走卒9进1,由此可以看出张江大师积极求胜的内心世界。
6. 车一进一 士6进5 7. 车一平三 …………
面对黑方补厚中路铁板一块的稳健下法,红方不急不躁,放弃车八进六、车一平四、兵三进一,等急进着法,而具有针对性地车平三路采取缓攻,流露出小将谢靖稳中进取的心理。
7. ………… 马7进6 8. 车八进六 车9平6
黑方盘马河口后,红方进车封锁,并同时对卒林施加压力,一着两用,伺机争取多兵优势。
9. 兵三进一 卒7进1 10. 车三进三 马6退8
11. 车三退二 马8退6 12. 车三进四 马6进7
双方在布局阶段的较量中,看似平淡无奇却显出悠长的情韵,清新自然而深有风致。 第11回合黑方如炮8进5,则炮五平二 马8进6,兵一进一,红方阵型协调稍好。双方在棋盘右侧进行了小规模的接触战斗,但很快复归于平静,清点战场,双方各有所获,红方双车控制了卒林,黑马委婉曲折“8”字翩翩而舞,是将战线拉长,保持阵型协调的走法,最终巧妙地占据了河口象间绝佳的防守反击位置,可以看出张江大师精微闲淡的布局功力,如马6进5,则炮五进三 车6进7,炮二平三(或炮二进四)卒5进1,相七进五,红方控制卒林略优。
13. 马七进六 炮2平1 14. 车八进三 马3退2
15. 炮二进四 炮1进4
中局开始,双方兑去一车后,黑方炮击边卒不甘局势平稳发展,另有两变:1.马2进3,马六进五 马7进8,仕四进五 车6进6,马五进三,双方均势。2. 马7进8,仕四进五 马8退6,车三退二 马6进4,仕五进六,双方均势。和势甚浓。
16. 炮二平五 马7退5 17. 炮五进四 马2进3
18. 炮五退一 车6进5 19. 车三进三 车6退5
20. 车三退二 炮8进5 21. 兵一进一 …………
中局战斗渐趋激烈,如 相七进五,则炮1平3,车三平二 炮8平7,兵一进一 炮7退3,双方平稳。
21.………… 炮1退1 22. 马六进七 炮8平3
23. 马七退八 炮3退1 24. 马一进二 …………
进马急躁,应相三进五及时补相,以防多兵物质力量丧失。如 相三进五,则马3进4,兵七进一 马4进5,马八进九,红仍占多兵稍好。
24.………… 马3进4
黑方不甘寂寞,开始发力反击,致使赢回多兵的机会一闪而过,应及时炮1平3趁打相先手消灭红双兵。如红仍马二进一强行切入,则后炮进4,双方对攻中黑方反占先手。
25. 马二进一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小将谢靖才思横溢,想象奇特,极富浪漫色彩,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纵横不羁地弃马将战局导向更加复杂激烈,弥补了上着的些微纰漏,显示了小将高深的算度,给人以俊逸豪宕,大开大合,感情震荡,壮坏激烈的感觉。
25. ………… 马4进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表达了张江大师对自我的高度肯定,关键时刻,思路清晰,毅然弃车吃马,同样,洋溢着一份自信和豪情,随后象布局阶段一样,一匹俊骑,回环跳跃“8”字解杀,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愤,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给人并无板滞破裂之感。 如此时炮1平3再贪相已经来不及了,红可接走 马一进二[ 相三进五 后炮退3, 马一进二 炮3平7( 马4进2,马二进四 马2进4,车三进二,红大优),马二进四 马4进2,马四退三 马2进4,双方迅速和棋 ]后炮进4,士六进五 后炮平2,士五进六 炮3退7,马二进四 炮3平7,马八进六 将5平6,形成马炮双兵对双炮卒,红方略有胜机。
26. 马一进二 马2退3 27. 炮五进一 马3进4
28. 马二进四 马4退5 29. 车三退一 士5退6
30. 车三平五 炮1平9
“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双方如同样耀眼的双子星座,以主观意向为轴心展开中局激烈格斗,清超越俗,无意求工,但局势变换的自然结果却格调整严,对仗精切,与双方的对弈心理世界虚实相生浑然天成,自第13回合至此,炮1平9标志着阴晴交替、回环波折的中局战斗结束,残局开始。由于单炮士象全可以守和车单兵,只要用其中一炮舍命换取一兵,黑方不难求和。
31. 士六进五 炮9退4 32. 车五平六 炮3平2
33. 车六平八 …………
如帅五平六,则炮2退6,车六平八 炮9平5,同样红方难以取胜 。
33. ………… 炮2平4 34. 车八平六 炮4平2
35. 车六平八 炮2平4 36. 帅五平六 炮4退4
37. 车八进一 炮9平4
以下,帅六平五 炮4平5,车八平六 炮5进5,和棋。
步入车双兵仕相全对双炮卒士象全残局后,双方清新悠远,和谐无碍,使和棋成为自然的诗篇,读来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天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