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说说丙型“献兼捉”的另一式

1楼
gdnews 发表于:2008/4/18 19:3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由前文得知,从有利于研究掌握的目的出发,可将“献兼捉”分成甲、乙、丙三种类型,均有各自的特征。其中二过一的甲型至为少见,也最易搞懂。一过二乙型的也间或出现。数量亦很有限,只要稍加用心,认真察看,发现和掌握不会有多大困难。惟有丙型“献兼捉”因牵涉子力稍多,定义又需吃准,倒确有一定难度。该型由于内部组合方式不尽相同,又可细分为“并发式”和“子母式”两个支脉。前者在上篇拙文内已作荐介,本文重点解析后者。“子母式献兼捉”可浓缩为四个字,即“因献成捉”。由于一对棋子成“献”,致使另外一对棋子形成“捉与被捉”,两对之间存在造成或产生的关系,因而称之为子母式。
    图1是八四中规第四十七图,当时“献兼捉”还属于陌生的新鲜事物,为使业内人士对其增进了解,笔者不揣浅陋拟制了这一图势,对子力配置的合理与否,已是无暇顾及了。双方着法作如下重复:红炮一平三,黑象7退9,炮三平一,象9进7……红方自感兵力涣散,被动受攻,陷于绝境的底马随时存在被歼之险,思忖半晌,似以强迫换子为好,也可挽救边马使其起死回生。红炮平三,起到了两个作用:两炮遥遥相对,优先考虑后者能否吃前者,结果一切正常,红炮无疑是“献”;而献炮之举,却有意无意地同时销毁了黑马的“根”,造成了红车对黑马的“捉”。因献成捉的事实,充分展现了丙型子母式“献兼捉”的特征。黑方衡量利弊后不愿换子,遂落象归边维持现状。红炮返边造成炮打象和车捉马的两路齐“捉”。黑象回到河头恢复原状,一切从头来过。明眼人一看即知,红方两步都在捉子,黑方步步是“闲”。两捉是禁止着法,两闲是允许着法,应由红方变着,不变作负。
    图2出现在1998年于昆明举行的全国团体赛上。4月3日男子团体第8轮,南方棋院黄海林执红对江苏徐天红走到第19回合时弈成待判局面。红炮二平三,黑马7进8,炮三平二,马8退7……当时九九中规尚未执行,仍以八七中规为准。双方棋手将上述着法走了三个回合之后,不待裁判组介入,已自动投子停钟不变成和。对局者自愿,当值裁判也不便干涉,其实这并不是一盘和棋,而应由红方变着。原因是红方第一步平炮,就构成了丙型“献兼捉”的子母式。试与图1比对,立刻看出由于红方“献炮”,销掉了黑方连环炮的“根”,才造成红车对黑方前炮的“捉”。黑马跳上河口,目的也是保根,以巩固阵地,并无攻击之意,应判为“闲”。红炮平二后既打车又捉炮,只计一“捉”。马8退7后亮出黑车捉炮,可判一“捉”。算起总账是红二捉对黑一捉一闲,无论按禁止着法对允许着法,还是长打对非长打,都应由红方变着,不变作负。读者朋友或许还能记得,拙文第51期中曾有一例,是1988年呼和浩特全国赛上广东黄玉莹与江苏汪霞萍的一局棋,也是出现棋例问题后未经裁判而自愿作和的。当时黄是一打,汪是二打,显然在无形中后者占了便宜。不期整整十年后,天公地道,徐君光明磊落,借机还回旧情,好在黄君正是南粤子弟,受之无愧,前后四友共同为象坛留下一段佳话。一笑!
    图3是仅仅数日后的1998年4月9日,在桂林举行的第9届“银荔杯”全国象棋冠军赛上,女子组台北高懿屏执红对河北胡明一局棋一度出现的循环反复局面,其着法是:红士五进六,黑炮2平4,士六退五,炮4平2……黑车直捉河口红马,红方支士保马,肯定是“闲”。黑方平炮是自我献身的同时,协助同伴黑车擒捉红马,纯属团伙行动。探访多日深知底细的裁友已是个中老手,这种丙型子母式“献兼捉”的惯用手法,自是无法瞒人。对那种保根销根的反复争斗,也已司空见惯。红方落士忍让求“闲”。黑炮平2拆台再次把红马架空,又增一“捉。黑二”捉,红二闲,黑必须变。自知着法犯例,未到三次重复黑已变着,以致未形成待判局面。
    图4是1999年6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红牛杯电视快棋赛”首轮第6场第2局可能出现的形势,因当时有一方改变了走法,致未形成待判局面,而裁判人员却未雨绸缪提早作好了准备,审慎考虑裁决方案,皆因内中有个缘故。对局者红方金波,黑方许银川,可能弈出的着法是:红士五进六,黑炮3退2,士六退五,炮3进2。这和前面几个“献兼捉”的图势并无明显差异,为何这样紧张呢?原来这时已开始执行九九中规,内中“兑”的定义发生了前所未有后来难寻的超常变化,即:“凡走子可与同等子力互换吃去者,称为‘邀兑’,简称‘兑’。”这下可把不少高级裁判都难住了,原来头脑中那些自以为很明细的兑献捉概念和体系,全部打乱重新再来。“兑”本来是一对一的行为,现在望文生义,似乎变成了团队大交换,什么同兵种,什么谁先吃谁,一概没有准谱儿。就拿“献兼捉”来说吧,是否存在都很难说,完全可以看成是“互换吃去者”,只要最后算出是“同等子力”,全部按“兑”处理,试问这能行得通吗?徐善瑶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余事尚多,难以尽述,待到“兑”的专题时,再详细诉说吧。(59)

(刘国斌)


2楼
gdnews 发表于:2008/4/18 19:3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前文已作说明,“献兼捉”可分为三种类型。为便于研究和记忆,愚意可用甲型、乙型、丙型来称呼命名。对甲、乙两种形态业已分别举例作了介绍,拟从现在开始占用一定篇幅,集中对丙型“献兼捉”进行分析。相对而言,丙型较为复杂,因其涉案人员较多(每方至少有两枚棋子牵涉在内),且关系暧昧,纠缠攀扯,情势纷乱,定义失准时,容易与“兑”划不清界限。在混淆莫辨之下,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的误判,不可不慎。严格细分,丙型内部结构,尚有细微变化,通常在走子后,“献”与“捉”必定同时发生,这毫无例外。但二者的关系却有所不同:一种是单摆浮搁着的,献是献,捉是捉,不分因果,单独存在,可以称其为“并发式”;而另一种则是由于某对棋子的“献”才造成另一对棋子的捉与被捉,这不妨叫它“子母式”。大家以后见的多了,自会领其对号入座。
    决定先请丙型“献兼捉”里面的“并发式”演员登台亮相。图1的红方挟车双炮之威,率兵大举犯境。黑方局势困顿又缺双象,委实无力与抗,只能龟缩在九宫之内,延时待援。正当一筹莫展之时,突见一线天光,原来红车在黑马炮夹击之下,已是动转不灵,趁此良机,黑方大做文章,走出如下着法:红炮七进一,黑士6退5,炮七退一,士5进6……。黑方显欲借此求和,能否如愿,有待详查着法:红炮进一后,形成两个战团,一处是两炮碰头,黑炮若吃红炮,既不会死,也不致失子,应肯定红炮是“献”;另一地则是红车直捉黑炮。两处战端同启,构成丙型并发式“献兼捉”,应从重判红为——“捉”。黑不愿交换子力而退士,造成“捉”车。红炮后退垫隔是为一“闲”。黑方支士6路再次打车,又是一“捉”。总起来看,黑方是二捉,红方仅有“献兼捉”的一捉,黑方能如愿成和吗?答案竟然是“能”。这是何故?原来由于对局发生在多年以前,当时的规则是“二打一还打”不变作和。要放在现今,当然就不行了。
    图2发生在亚洲名手赛上,是两位海外高手弈成的,按照亚规另有结论。为了选为实例,用国内棋规进行二次创作,以飨同好。双方着法是:红车八退一,黑土5进4,车八进一,士4退5……红退车后,车不能吃黑中炮,两炮对面,应从黑炮看红炮,能吃又无损失,认可红在“献”炮。黑撑士造成炮打车,是一“捉”。红车进一后,同时出现了“献”红炮和车“捉”黑炮两个画面,无疑是丙型并发式“献兼捉”。黑方退士是单纯炮打车。埋单清算,红是“一献一捉”,黑方“二捉”,判黑不变作负。O七中规试行本亦同此论。
    图3是1986年4月22日在邯郸举行的全国团体赛第3轮弈出的。红方为陕西牛钟林,黑方福建王晓华。(本图在传抄过程中以讹传讹,漏掉一门八四位红炮,虽对棋例裁决无大碍,究属实况总不相宜,现予补正。)中局鏖战黑方勇弃两子多过二卒,夺回一马后形成待判局面,重复着法是:红炮三退二,黑车3退2,炮三进二,车3进2……当时执行的是八七中规的前身八四中规试行本。笔者有幸与裁判长韩宽同在现场。裁判组停钟研究后,记得宣布的裁决精神大意是:红退炮打车,虽有黑炮也打红车的“第一反击”,仍应按“打”处理。黑方退车以炮打马,应计一“打”。红炮进二再度打车,仍应判“打”,至于可能引起黑车吃马红炮打将等一系列子力交换行动,均属黑方“第一反击”的范畴,不予考虑,不影响对红炮打车的定性。最后一步,是最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焦点。黑车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顿时激发了本方车马炮三子的战斗力。逐一辨析:黑车本身只起到开路的作用,可判为闲。两炮朝面,应从后朝前观,红炮完全有能力吃掉黑炮,既不会立即被杀,也不会立即遭受更大损失(棋手当场不吃是自有考虑),应承认黑炮为“献”;而黑马则担当了主要杀手,预计下一步只需马2进3一将,就能舍马得车。黑车一着多用,促成闲、献、捉俱全,提供了牵涉双方多子参与的丙型并发式“献兼捉”典型。本局结论是“二打二还打”不变作和。不料王君斗志难抑,凝神长考,毅然在红炮三进二打车时,改走车3进1照将,逼红交换一车后,以少子控制多子,终在52回合时妙手取胜,的属成功之作。笔者于2006年7月7日在秋雨夜象棋网内下载了名为“请教版主这个棋例怎么判?”的本图及众议。本着最后发帖:“请大家一齐努力”的精神,迟至今日始有机忆述了当年实况,供裁友们参考,聊表寸心。
    图4有些不凡之处,谨予荐介。双方的重复着法是:红前炮平五,黑将5平6,炮五平四,将6平5……红炮平中,对黑炮是“献”,对黑卒又算“捉”,是以一对二乙型“献兼捉”的特征;而同时又割断了黑方马炮的联系,从而产生了红车“捉”马。这正是下期拙文将要介绍的丙型子母式“献兼捉”的预演。一招棋居然成为身兼两种类型的示范样本,实属少见。黑将5平6是防御措施,明显是“闲”。红方平炮“照将”。黑将进中依然为“闲”。红方“一将一捉”对黑“二闲”,禁止着法对允许着法,应由红变,不变判负。(58)

(刘国斌)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734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