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戈 牧野流星
象棋网络这一块,是很让人感动的。有人瞧不上,认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虽不乏好作品和美文,但也有以骂人寻衅为能事的。不少人瞎起哄,文化素质低,个人修养差,经常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要么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不这样看。以我有限的资历,也知道办网站的小弟小妹们,确实不易。举个例子吧。去年象甲期间,一家象棋网站的管理员,利用休息时间去某地现场报道。他去报道完全是奉献,没有报酬,没有谁给他派任务,他是主动的,用我们这一行常常自嘲的话说,就是“自作多情”。为了宣传象甲,为了网上棋迷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精彩的对局,这位管理员亲自背着电脑去了。一路上转车倒车就不说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主办方竟将其拒之门外。
我知道这位大四的年轻人有多难。我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因为我也有近似的遭遇。我在程度上比他稍好,或者说,我更幸运一些吧。令我感动的是,这位老弟没在网上提这事,没有发牢骚去抱怨那些“土老财”——你花钱办比赛,人家来宣传是好事呀!嘿,他不要。他瞧不上象棋网站。我这位朋友怎么办?“打掉牙齿往肚里咽”,自己“消化”了。然后一如既往,还是不遗余力地做网站,为他挚爱的象棋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
我亲眼看到有的网站或者热心网友为转播象棋大赛是怎样的辛勤忙碌。我本人也做过这方面的事。象棋网站搞现场直播,不像电视台。电视台架势大,转播车加一大帮人马,有多少个注入点,就有多少名现场记者。还有专门负责采访的,主持的,还有以导播为首的一批幕后工作人员。电视台的转播效果是真好,但他们不会这样兴师动众地来对待象棋。电视台能来一个记者就不错了,打个花胡哨,拍上10分钟素材,回去剪条简讯,绰绰有余。
要转播象棋大赛,当前主要还是靠网络。棋迷们知道的有中国象棋大师网,广东网和秋雨夜,后来还有湖北的智弈与泓弈。汕头棋院网虽然不搞直播,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棋谱,也深受欢迎。另外据我所知,联众与华奥星空也做了许多宣传工作,武汉的番茄几年前就和网友(HUHU2003)合作,从重庆的赛场上用无线网卡或手机发回消息,后方马上做成帖子发布上网。番茄还用过DV来拍,然后做成视频发到网上。浙江儒商吴建强君,更是象棋事业的热心人。这些年来在象棋上花了多少钱和精力,我说不好。但他对象棋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吴君也拍过比赛,回家后上网,做成视频,使天下棋友能够一睹为快。
说到浙江和吴总,不能不说“宇宙”。宇宙的主要贡献,是同时在虚拟世界(网络)和现实世界两条线,赞助和推广象棋。宇宙赞助了2006年弈天联赛和个人赛,2007年再次赞助了弈天联赛。这一年三环宇宙队夺得了弈超联赛冠军,吴君是十分欣慰的。
都知道去年浙江的成绩好,有人戏称07年是“浙江年”。赵鑫鑫拿了全国个人赛冠军,于幼华和金海英双双夺得首届男、女“名人”头衔;陈寒峰升了特大,两员小将程吉俊和黄竹风,则携手荣膺国家大师。据朋友介绍,浙江的成绩好,有“宇宙”的一份功劳。去年“宇宙”为浙江队搞了人机陪练,谢广中和刘强等人机高手都参与了。“宇宙”的帮主是“含笑”(韩晓东),牧野流星和文晴可以说是“哼哈二将”。他们都是象棋网络的名人。我就不饶舌了。
北京的燕山布衣和叶中、上海YBW、广东网的小棋和小猴子、河北网的中阳和“河北象棋协会”(即尤颖钦特级大师)、黑龙江张晓霞、浙江的阿南师傅和弈海象山以及长沙的象棋王子……等一大批“雷锋”,辛苦劳作,直播或转播了多场大赛的实况。网络的直播,难度大,劳动强度也大,真是辛苦。无论是全国个人赛还是象甲联赛,一场比赛总在三四个小
时。这三四个小时里,在现场搞直播的是精神高度紧张,拍现场照片,观察现场可能会出现的花絮,密切关注对局动态和比赛结果,再就是抄谱或翻拍棋谱,然后再做成动态棋盘。动作要快,效率要高,还不能出错。出错就要挨骂。有些性急的棋迷会抱怨。我的经验,象甲还好些,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是采用赛会制,中间很多轮次都是分散进行,一次直播也就四台棋,还照应得过来。到了全国个人赛这样的大规模顶级赛事,在前方工作的同志就惨了。目前全国大赛还没有适应网络,或者说还没有把网络直播当回事,赛场多半没有宽带。搞直播的同志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使用无线网卡(代价是速度慢,而且经常上不了线);要么就来个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折返跑。
我在《草原大决战》里曾写了几句打油:“马戈来回传捷报,楼上楼下屁颠颠。提神解乏一壶酒,忙里偷闲半棵烟。”为什么要“楼上楼下”?因为赛场在B座,有宽带的房间在A座,要下楼,跑过来,再上楼,然后再返回。周而复始,不亦乐乎。“半棵烟”什么意思?因为赛场不能抽,路上不能抽,只能回到房间抽。又没有专门的时间抽,只能边抽边工作。而一工作就忘了抽。一支烟,有一半是搁在烟缸里白烧掉了。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大师网直播全国赛,只有两个人。一个负责做棋盘,一个负责拍。负责拍棋谱的人也是来回跑。这个情景,棋迷们在网上是看不到的。
网络的工作者们很辛苦,但我为他们自豪。我为能结识这样多的“雷锋”感到自豪。这是一种缘分,我很珍惜。
但我对目前象棋网络的运作方式,保留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有些担心。因为目前象棋网络的运作方式,是与商业化毫不相干的。而我认为,商业化的运作,才是象棋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想先说一说奥运会。大家知道,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奥运会一直是赔钱的。最典型的要算是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蒙特利尔市政府为了举办这届奥运会,让她的市民集体负债达20年之久。事实上,1984年奥运会并没有其它城市提出申请,没有人来竞争,只有一个洛杉矶。因为承办奥运会就意味着赔钱,而且要赔一大笔钱,谁愿意做这桩亏本的买卖呢?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国际奥委会最艰难的时候,差点就玩不下去了。
然而由于美国商人尤伯罗斯的出现,奥运会的历史和命运被改写了。这位精明的商人经过思想斗争,最终接受了洛杉矶奥组委主席一职。他是第一个把商业运作方式引入奥运会的人,并成功地实现了盈利,净赚了2.5亿美元,使这一届赛事成为首届没有政府补贴、由民间承办并实现盈利的奥运会。尤伯罗斯模式,从此改变了奥运会的运作方向和路线。
把奥运会从赔钱的买卖,变成赚钱的热门项目,尤伯罗斯功不可没。他不但拯救了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也拯救了奥林匹克运动。他因此得到了国际奥委会授予的“奥林匹克金质奖章”,还被誉为“奥运经营之神”。在美国,甚至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他应该去竞选美国总统。
我认为,象棋要繁荣发展,除了商业化这条路,恐怕别无选择。如果觉得商业化这个说法难听,不妨改称为“职业化”。就像美国NBA那样。很多人都知道NBA比奥运会赚的钱要多得多,早就突破40亿美元了。但它最初并不是这样。它最初的处境,和我们今天的象棋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们知道,篮球是美国人发明的。那是1891年,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有位叫詹姆士·奈什密斯的博士,为了让学生们锻炼身体,找来两只破筐和一只足球,这就是最早的篮球。篮球的初级阶段是比较惨的。但它的商业运作方式却起步甚早。1898年,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的一支球队用25美元租用了当地一家礼堂举办比赛并向观众售票。在赛后的分红中队长库珀组织比赛有功,首先领到了1美元。这场“有偿篮球赛”被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认定为第一场“职业篮球赛”,而库珀成为第一个从篮球比赛中得到收入的“职业选手”。这场比赛的真正贡献在于发现并实现了篮球的市场价值。假如每队至少有5名队员(这是比赛
一方最少的人数),那么双方共有10名队员,每名队员得到15美元。全部收入就是150美元,加上队长库珀的1美元奖金,25美元的投资带来了151美元的收入。
应该说,正是职业化或者说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才使篮球获得了生机,走出了困境。我建议我们的网络象棋和专业象棋工作者,特别是掌握着决策权的人士,研究一下NBA的发展历程,从中不难获取有益的启迪。
很多人只知道NBA,不知道BAA。实际上,BAA是NBA的前身。二战结束后,BAA由11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们共同发起成立,初衷是为了让体育馆在冰球比赛以外的时候不至于空闲冷场。这些体育馆的老板们对于经营体育场是行家里手。没想到这却是歪打正着。
BAA的发起人之一,波士顿花园体育馆的老板沃尔特·阿布郎同时提出新的职业篮球概念,即职业篮球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支援,一名选手只能为一家俱乐部效力并要签订严格的合同,联赛还要建立选手储备制。这些理论贡献在于将巨额资金和法制制约引入篮球,为日后的NBA的发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这两大基石。
我想说,沃尔特先生是篮球界的尤伯罗斯。
篮球和象棋的区别,在于人家是利用球员“造血”,我们是依赖东家“输血”。
象棋网络目前的状态不尽人意,这是应该坦率承认并勇于正视的。看一下各个象棋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就会明白我所言非虚。象棋网络要真的繁荣红火起来,需要一个最重要的构件,这就是商业化的运作机制。我们需要雷锋,但更需要尤伯罗斯。仅仅依靠雷锋,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象棋的“贫病交加”,不能改变象棋“丐帮”式的生存状态。
引进商业机制,激活象棋市场,充分利用象棋人口众多的优势,充分揭示和挖掘象棋本身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无穷的艺术魅力,唱一台“职业化”的大戏,是象棋走向希望的必经之路。而这,也正是象棋网络在今天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牧野流星的BLOG |
值得深思!象棋的出路在哪里?
改变现状谈何容易啊!
相信最终可成功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