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情,举国关注,在紧要关头,国人表现出人性中最善最真的一面,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片段。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本性是何等珍贵。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确实是变坏事为好事了。
笔者之前在“象棋低迷与国人素质”一文中对国人的诸多劣根性作了批判,但通过这一突发性灾害,国人的素质仍有其闪光之处,这也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象其他地区的文化遭到泯灭的根基。
但灾后重建之余,还是要作透彻灵魂的反思。
为何总要在最危险的时刻,才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才能万众一心?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是相对滞后了。
曾经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变成了为找份好工作而读书,天之骄子在温室中成长为无精神追求无一技之长的“月光族”、“啃老族”,应试教育与学术腐败的危害性日益显然。
曾经的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已不如“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来得深入民心。
借着体制变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已屡见不鲜。
包青天仍然是老百姓理想化的化身,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古时太平盛世的路不拾遗,现在是N把锁也挡不住无孔不入的盗与抢。
所庆幸的是,中央一直都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如近期的天灾(地震)人祸(藏独)中,提出了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提出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设了全民哀悼日,使每个活着的人重新对生命的意义作出审视与思考,令民族凝聚力得以凝结、指导爱国心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行动。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随时都可能失去,除了生命,名与利,还有什么不能放低一点呢?如何才能不枉在人世间的这一次轮回?
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子弟兵与死神赛跑,抢救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
后方为灾区出钱出力的各界人士体现了一颗颗爱心。
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其实也是相当简单。
但除了在非常时期爆发出本性向善的光辉,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回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回到象棋。
中国棋院的领导,要兼顾各棋种的平等发展。
华以刚院长,做到了吗?
中国象棋的工作者,要及时地高质量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基层的推广普及工作。
等级赛的组织者,女子比赛人数不够,工作做到位了吗?
官方网站的工作者,赛事的消息及时更新很难做到吗?还是要继续靠民间自发吗?
中国象棋的特级大师与大师们,作为象棋的代表人物们,要把象棋对人类智力培养的功能充分展现,而不要仅仅为了一时的胜负得失,消极保守,扼杀象棋的观赏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不能只顾下棋,只靠企业家施舍,令人对象棋产生不良的印象。
中国象棋的棋迷们,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沉溺玩物丧志,你们才是象棋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是象棋的衣食父母,要知道能成为棋手只是极少部分人,棋迷们活得精彩,活得上档次,把从下象棋中学到的对素质的提高转化为物质与精神的财富,多几个爱棋的企业家、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才能把国粹、才能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人到中年才后悔沉溺象戏误了大好前途的高智商棋迷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是你影响了象棋的形象,还是象棋害了你?
中国象棋的宣传者们,竞技只是象棋的一个方面,不要过分宣传象棋技术性而把更广泛的人士排除在外。益智、休闲、社交等功能也是象棋的方方面面。
热心的棋痴,想通了吗?还要把象棋宣传往曲高和寡的死胡同里赶吗?
认为象棋是下里巴人的游戏的名记,能改变一下看象棋的角度吗?比如在智力开发角度方面,短少而不失复杂的象棋对智力开发的效果并不会比费时较多的围棋要差,而且从效率上看更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忽略了有报道价值的项目,而过多报道并不精彩的中超;放着象甲联赛这一智力运动的NBA不写,而非要看着电视一窝峰地写高个子姚明的表现;挖掘深度新闻的眼光是否还要加强呢?
用棋牌中心刘思明主席的话,重在落实。在我看来,不是空话。
前几篇文章的批判,也不是牢骚。
当然,我也要反思表达的方式,如何才能更易让人接受。
重在落实,难在落实。
大灾之后有大治,三十二年前的唐山地震后的不久,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今天的灾害更不足畏惧,振兴中华仍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与指引。下好建设现代化强国这一局最大的棋,需要有“一局棋的全局观念,走一步想到后面几步的缜密思维、过河卒子一往无前的果敢,将、士、象、车、马、炮的协调能力”。象棋圈内的人士,则要下好弘扬象棋事业的这一个局部的变例,应该有比棋外人士更得天独厚的优势。
问题是,相关的人们,准备好怎样落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