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8日,回忆自己的学棋之路,深感有过痴迷阶段才有提高。余于初中开始和外公、父亲对弈,胜少负多,到高中的时候已经可以和父亲平手,可父亲下棋摇摆不定,令人不耐。大学期间,有二友极好此道,一有余暇就三人轮番对弈,甚至通宵达旦,其中一人棋力当时最好,其好钻研,棋理早明,多与学友切磋,当时物理系有李箐者,为韶关市冠军,马炮残棋尤佳,其曾与之弈和,殊为不易。父亲有一同学棋力不弱,大学期间余曾与之讨教,皆负,因好强故,遍寻棋书,欲战而胜之,此时读到人民体育出版的杀着大全,有一点杀王的意识,再读吕钦、许银川的对局,尽管有孙志伟的评注,仍然看不懂,只觉得着法扑朔迷离,只有到毕业后偶然看到王嘉良的中级教程,才算摸到棋盘。
这教程里,一章是残局中七子妙用,一章是顺炮源流,还有一章是中局分析,这样精读下来,对棋的理解深了,对弈时有意无意的加强了战略战术的运用,尽管算度不深,但和一般人对弈已经是胜多负少了。这时候还继续打谱,对局集子印象深的是赵国荣和李来群,赵国荣把握中后盘局势的能力无人能及,李来群则是在先后手的理解给我更多的启发。除此之外,刘殿中的中局战法比较好的归纳了盘面的走向选择,使我不至于在陌生局面下慌张失措、随手行棋。
残局的基础没有打好始终是我的瓶颈,但时间、精力都不再给我机会了,只好把胡荣华、许银川的局谱细细梳理,领略两位宗师着法和战略的十一,看看还有多少空间。
想想5、6年来的打谱、实战,有些疲倦,近来对棋有点新认识,大概知道学习的路径,在传统的残棋、布局学习之外,再加上心理素质的锻炼应该是长棋的最佳方法吧,但是因为过程的烦琐和棋本身的局限,总结出这种方法后学棋的兴致大为减少。按照这种路径去钻研,我看大概两年时间,运气好的话可以跻身市级业余高手,然而确实意义不大,或者说,在锻炼意志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意义不大。这是我在弈天打擂的感触,布局不熟悉的就翻书,按照参考书的正着来应,如果对方变招,则以稳先的中局对应,演变下去确实便宜,弈天号称中象的最高水平网站,许多人借助软件对弈,大概和我这种借书的差不多,效率当然要好,可是这样的对弈对自己的提高有多大帮助,还是未知之数。
如果布局的学习是如此琐碎,在胜出又如此重要,那应该选择在重视胜负时再重点读布局,平时可分十三在其上,《棋艺》有功夫棋栏目,主要选注马炮残棋,而算度深远、攻杀精彩的《适情雅趣》和诸多精彩实战中局是扎实基础、提高功力的更好资料。
今年正月初六和一棋友分先对弈两盘,一负一和,先手中炮对龟背炮优势,但赢不下来,后手单提马对仙人指路,马炮棋走的不稳妥,虽然时间有便宜,棋势崩溃,不可收拾。复盘寻找弱点,发现整盘的连贯性不强,布局深度不足,中局走不出好着来抢先,也无法简化局势,残局不够精细,一言以蔽,毫无寸进,虽然在布局、残局上尚有可为,但悟性不足大体已然,中局软弱终无可大成,确实缺乏进取的激情和云高天清的境界,这样的状态打谱恐怕进度不大,应该找时间看适情雅趣和三十六计的连杀排局、实战中局,找回悟道震撼的愉悦和天马行空的自由感觉。
如何应对盘外招,是个问题。自身的急躁和境界不够总是在中后盘出现,然而,失去对棋的感觉是水平倒退的最主要原因。要坚持做好一件事,确实不容易,比如书法,也是旷日持久的领域,虽然字帖足够,却总没有坚持下来,意志的问题始终制约成就。
3月,先手不敌柯生,柯现为公务员,十年前曾在某地级市赛获第四名,是局我选择中平兑急进左车的变化,黑飞右象,我走了平车,被黑退马过卒后,右翼的压力始终存在,仕象飞散,黑弃子攻杀,由于时限,走不出顽强着法,超时,棋也输了。拆解后发现,黑飞相是软着,红应直接肋车捉炮,变化下去红优。
按照刘殿中的说法,地区、县级水平大概可以算是中级棋手,然而自己感觉实际水平并没有达到,开局和中残仍然很薄弱,尤其残棋的杀法基本是未能很好应用,从比赛的棋看,残棋是最为薄弱的。那么,从杀法和残棋开始补课是一个必然要求。残棋的种类很多,从实战的需要出发来订立计划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是例胜例和,这关系到中局的局面判断,不仅要倒背如流,还要寻求其中的理,即是胜和的关键,贾题韬的新论以形论道,刘殿中的残棋基础集子素材足,都不错。定式残局的记忆是关键,现在的年龄早过了最佳的记忆时段,只能以勤补拙,除了明了棋理,还要重复摆棋,以形象记忆来加深印象;其次是专题研究,比较简单的是杀法初阶,拿来作为心算的材料是不错的,况且还能开拓入局的思维,再深一层则是名家注解的古局或者创作的排局,局面复杂、算度精深,对子力的配合攻守的理解极有好处,窃以为,古谱杀法以桔中秘、适情雅趣、竹香斋为对象,分专题学习,既比马兵活泼,也不似大兵团般复杂,李中健、王嘉良皆有著述。
中局复杂,无常理,故取言穆江的名流精华学算度,刘殿中中局战法学战术,参见三十六计和中局全书的局例,在捣虚和算度上面下工夫。
布局的种类太多,作长期计划为佳,棋艺杂志多有流行变例,分先后手选择布局学习比较有针对性。先手中炮的,学顺炮、列炮、屏风马、反宫马;先手飞相的,学飞相、左中炮、过宫炮、仕角炮,先手罗列的着法较多,系因为难以预料对手的选择,能全则全,后手则无此顾虑,选择一种即可。柔性布局诸如起马,大致与中局实力有关,唯独仙人指路的变化较多,而我先手又不喜,故选择后手对兵或卒底炮作为研究,前者局势平稳,后者属大路局,后手基本不亏,对中局的要求都比较高,至于中炮对屏风马,飞相对左中炮,由于先手棋的研究已有,只是选择的不同,不再罗列,反宫马也是无底的布局,和飞相二种均准备以胡荣华局谱为圭臬。
布局的书籍太多,头绪也乱,即使要积累也有时让人无所适从,我以为,选一本较好的、全面的、拆解精辟的作底本,上朔开局源流,下可积累新变,拟以王嘉良的布局精华为底本,1998年出版的,对局面的分析比较清晰,且有对局实例,容易索引原谱,作者还草拟着法,布局面虽没有文强教室系列全面,但也已经足够了。布局的运用,其难处在于对手并不一定按照谱着弈棋,这就是布局阶段官着和非官着的应对问题,文强教室系列有骗着(不成立的非官着)、疑着(应不成立的非官着),二书对布局正形的理解作补充,在开局结束进入中局的阶段有益。除此之外的布局积累,只能探索前进,名家局谱着法按照变化收集,注明变化引起的局面导向,以及对局的时间,梁文斌在棋艺杂志发表的流行变例也应该一并收入,这是今年
布局的学习有比较大的诱惑,一是见效快,二是有助中局,三是较残局有趣,但时间有限,不能花费太多,而且在实际的棋力水平中意义不大,因为布局有时效性,是必将过时的,故有精力必然先取残局。
名家局谱各有特色,初读吕许,不明所以,慕杨官璘残局,粗读一遍,略有得,慕赵国荣稳狠之风,精读二遍,有进,又慕李来群残局,读数十局,于先后手的理解略有得。其余诸人,皆略读数局,未见其妙,但柳狠、于凶、胡活、陶冷、徐稳,皆有过人之处,使人耽之若是,必有进。在此基础再读吕许二位,收获当益丰。窃以为,以残局见长者杨李先学为佳,转凶狠之柳于,在中局转换过程避免对应之失,积极捣虚,再学胡的虚实相间和陶的别开生面,回归赵氏的稳狠,几于吕许的混沌境界,应该接近大师水平了。
读谱中发现即使是特大的着法也存在可胜的机会,只是这机会稍纵即逝,而且比较隐蔽、微小,在临场时限紧迫的情况,要抓住确实不容易,但是有这种机会,就可以努力。局面发现的能力是中局能力,抓住机会后的局面就有待残局能力,可胜还要经过度势和缜密计算,才能把握住局势,拿下胜局。
再说时限的使用,现在慢棋中一般国手之间一方如果布局伊始就想和应该是不难的,所以只说10分钟快棋。布局的熟练和定式残棋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2分钟,这种时间的比例是和可训练项目成反比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中局无法训练,只是前者更为规范,更容易运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计划,十停精力,四在开局,四在残局,二在中局。
实战经验是比较重要,曾在棋室遇一区检察院的棋友,他提到一点比较重要的心理战术,即是要以我为主,在开局不要跟受过正规训练的对手走大路局,而要选择散手棋,变着宜早以耗对方时间(着法当然要站得住脚,不能一击即溃),在棋的思路上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特别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意义不大,于棋手而言,开局不强就要补好,大路棋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的,变着往往是导致局势落后的原因,能把大路棋走好基本上可以算掌握这种布局了,因为走好意味着变着的阵型弱点都掌握了,但是以我为主的思路起码在一般比赛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战,原因有二,一个是时限的压力,一个是对未知的畏惧。
如果在棋上平稳,那就要压迫对手时间,如果棋势劣,时间也不多了,那就只能寻找鱼死网破的机会,这道理都不难懂,主要是怎么练。
近期主要在打李来群的局谱,李的残棋令人拍案叫绝,攻守兼备、丝丝入扣,随便找顶尖的赞美词汇来表达都不为过,遗憾的是,我学的粗浅,似是而非,算度不清,思路不明,这也是我打谱后常要输棋的原因。全局的学习,除了布局变化的积累,还要细细研究残局双方的着法,这两种还是要靠积累,剩下中局的灵感和行棋的思路慢慢领悟。
专业和业余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打谱磨练之后,棋力并不如想像中的进步,或者在实战中,境界被胜负心抛诸脑后,在打谱的过程,还有什么被忽略。于幼华的进攻意识比较明显,最近的几十局棋也受益非浅,但是对比许银川的自战评说,还有些难以言传的棋艺,也许,这就是算度。
如果忽略算度,只凭棋感来对弈,那么遇上算度深的对手,吃亏是正常的,因为大势的认识,到了某种程度,差别已然不大,只有算度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棋手对势的认识,无论是攻或守,多算均优于少算,在势和算度上的大退,在这种状态下,谈何境界。算度的前提是认真,如何提高算度,是近期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外,要正视胜负,以平常心来对待对局,得之可曰境界。
对布局的学习说说自己的一得之见,顺炮局,基本是大师的必修课,我偏好王嘉良的解析,虽然时代久远,仍然对该局的关键有可参的金玉良言,变化的分歧也有章可询。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三个重要分支,急冲中兵、平炮兑车和左马盘河,着重马方的反弹,运子次序的微妙。急冲中兵的变例可以看言穆江的中局荟萃,平炮兑车可以看陈孝坤的百局谱,当然还要补充,左马盘河的变化比较老,不过网上最近的急进7卒倒是效果不错。
列炮局,王嘉良的列炮新编极好,在了解古典列炮演变之后选对攻激烈的变化学习,中局的进攻速度为该局的关键。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五七炮二种,可以拿许银川的局谱专门研究。
飞相局,反宫马二种,研究胡荣华局谱;反宫马的演变可本王嘉良的新概念教程。先手飞相的局势着法细腻,细微之处往往关系全局,乃异于他种。
五八炮、五九炮二种,可本王嘉良布局精华。
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及其他,该局多变,不可以常理见,先有各种布局基础而后来学,不至事倍功半,该局对先后手的理解要求较深,不拘于一兵一卒的得失,而更多要求子力位置和配合,和飞相有异曲同工之处。
体会很深!本人的棋谱也不算少了,惜乎不能持久钻研,进境不大,现在弈天五关徘徊,联众2200分左右.有高手能指导下么?QQ:501333117
棋谱虽然不少,但是没有深入研究,总感觉功底不够,下棋眼高手低,而且也过了背诵记忆的最佳时间,要再上一层楼谈何容易。
贾老师的棋评很经典,指归我觉得不如残局新论和蜀蓉棋艺出版社的名局精解。现在的著作大多是以棋论棋,能有大师注解的就算很好了,贾老师能从棋评写出另外的境界,确实不容易。
赤兔
请问 到了象棋大师的水平又 如何 能保不退化!?
看看胡特大 的今日 与以前,
写得很好,佩服。。。能否交个朋友,QQ343435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