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horace_wu ;刍议中国象棋特大 与日本围棋九段

1楼
湖南 发表于:2008/6/9 11:18:00
刍议日本围棋九段与中国象棋特大 (2008-06-07 10:11:59)

答应了彦博乔兄写一下关于围棋方面的话题,但一直没有闲暇,直到端午假期来临,昨晚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了,好好休息了一下。早上起来考虑如何落笔,不想改变博客的象棋主题,把象棋与围棋结合或对比来写吧。正好看了上期棋艺在谢靖晋升特大后有一篇关于特大的文章,还是先说一下等级制度。

象棋的最高职称是特级大师,围棋的则是九段。两者都有一个从严到宽的过程,但最后在竞技体育中毕竟不如冠军般瞩目了。

在日本幕府时代到二战前,日本围棋每一个时期最多只能有一位名人,三百多年来从算砂到秀哉,只有区区十人,有不少时间名人还是空缺的。名人即九段,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象棋在1982年开始确定等级标准,男子三次夺得全国冠军、女子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冠军的才能达到特级标准。当时只有第一位全国冠军广东杨官磷与十连冠上海胡荣华符合条件。按此标准,到如今,男子中也只有河北李来群、黑龙江赵国荣、岭南双雄许银川、吕钦先后达标,女子中只有80年代北京谢思明、90年代河北胡明能夺得三连冠以上。这男子六人、女子二人都是划时代的顶尖高手,或长或短地充当过第一人的角色。

最高等级的严格控制,甚至独一无二,与封建王权的思想也不无关系。

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权威受到了挑战,次一等的也要分一杯了,就象登上珠峰的人也越来越多嘛,不过第一个登上的总是要金贵得多而已。

日本末代名人秀哉退隐,围棋开始以大手合的形式决出优胜者晋升九段,藤泽库之助成为首位跃龙门的幸运儿。但由于吴清源的存在,人们发现,藤泽的实力与曾经至高无上的九段地位好象不相匹配,不能服众的九段当得确实费劲,从一开始以一次比赛打出来的最高等级棋手就备受质疑。不过也促成了擂争十番棋这一形式大大吸引了眼球,推动了新闻战不断创办。

中国围棋九段,一开始只评了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三位霸主。到了1984年新秀马晓春也通过升段赛成为最年轻的九段,但嘴上无毛的人,在等级森严的东方文明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于是超一流棋手的提法在中国民间迅速普及,老将陈祖德、吴淞笙与新人马晓春的九段快感没过够瘾就感到严重贬值了,后来还有经常以半目负于日本六超的曹大元九段,与超级棋手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围棋界的超一流取代了九段的至高地位,不过比起以往的名人还是要宽松一些,也更为人性化吧。

象棋界在1984年放宽了标准,男子只要夺得全国冠军或三次进入前三名即可评为特大。当时李义庭、柳大华、李来群以全国冠军的身份晋级,而后一条是照顾北王的,黑龙江王嘉良成为第一位非冠军级特大。这几位还是能令人信服的。虽然后一条令标准有点混乱,不过以王老的威望,倒没有太多的异议。

升段赛晋升九段与84年标准在很长的时间里有其合理性,因此维持了很长时间。

在九段人数较少时,参加升段赛的都是顶尖高手,桥本宇太郎、木谷实、高川格等陆续续升为九段,而新人也不断涌现,坂田、藤泽、木谷道场群雄都曾经叱咤一时。九段称号还是令人神往的,中国棋手以战胜日本九段棋手为荣,陈祖德受先战胜岩田达明、分先战胜杉内雅男,是中国围棋的重大突破,直到80年代,战胜过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并不多,如果认真统计一下的话,即使是曾是国内楚翘的陈、王、华三位院长对日本九段甚至七段以上棋手的战绩也绝对是胜少负多的。

而象棋升特大的1984标准,直到今天看来也是相当严格的,总共只有十三位全国冠军,三次进入前三名的也只有王老与上海何顺安(已故未受衔)两人。

随着现代代的进程,娱乐项目增多,围棋的人口有所萎缩,人才相对匮乏。世界棋战创办后,日本的统治地位也逐渐不保,日本九段更是屡屡受挫于中韩的低段棋手。早在80年代超一流的提法出现后,日本九段已被中国棋手分为了强九段、一般九段与弱九段。而日本的持续低迷,对于有100多人的庞大的日本九段群体,开始有了“面九”的说法,甚至七大赛的获得者,也被笑为面九。升段赛也被评为不断从矮子中挑高个的赛事。

但象棋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长期以来的严格限制,特大人数极少,1998年再次放宽标准为四次进入全国前六名或等级赛上超过规定胜率夺冠即可晋升特大,2003年取消四次前六名的规定改为三年内两次进入全国前三名,2005年威凯杯排位赛创办后又增加排位赛夺冠晋级的规定,在此统称为98后标准。又增加了蔡福如、徐天利、孟立国、卜凤波、刘殿中、林宏敏、王斌、庄玉庭、万春林、郑一泓、苗永鹏、陈寒峰、谢靖十三人。

人以群分,特以类聚,对于这一局面,日本棋界成立了名棋会这一组织,是由夺得过头衔的棋手组成的,算是凌驾于九段以上的组织。可能是受这一组织的影响,2002年加藤正夫主政日本棋院后,将九段标准改为三大冠冠军及四大赛两次冠军(还有一条是按胜局)。按照这个标准,从1939年首届本因坊赛创办至今七十年也只有三十人达到九段的标准。

象棋84前标准的特大14人,98后标准的特大13人,98后标准的王斌、谢靖都有在冠军级特大参加的重大赛事中夺冠的记录;而蔡福如在六、七十年代仅次于胡、杨居老三;徐天利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有王者之气;卜凤波曾获84团体冠军、个人赛上两次夺季军、在其他杯赛也屡有上佳表现;刘殿中是北派宗师,四夺团体锦标、个人赛事曾获全国亚军、季军、五羊杯亚军、等级分在2005年曾高居第四位,特大称号实至名归。

只是其中孟立国、林宏敏、庄玉庭、万春林、郑一泓、苗永鹏、陈寒峰七人,争议最大。孟立国四夺全国前六名,但都是第五、第六,同等水平曾多次列第七、第八的还有傅光明、赵庆阁等人;林宏敏也类似孟老,顶多算是中坚棋士;万春林、苗永鹏、庄玉庭在个人赛上倒是曾经有过夺冠的希望,但成王败寇,霸气不足,基本与黑马类的钱洪发一个档次,已故的钱老心中估计也忿忿不平;而郑一泓、陈寒峰在大师赛上晋级,更多是靠渔人得利了。

从上面的比较看,围棋九段与象棋特大的标准演变还是比较一致的,从至高无上到逐渐放宽,争议在于放得太宽了。象棋还保留了大师赛(相当于升段赛)的晋升途径,不过象四夺前六名不是很合理一样,迟早也是要取消了。笔者倒是比较认同以下的标准:即日本围棋现行的三大冠冠军及两次四大赛冠军的九段标准,与象棋2003年标准基础上改为全国个人赛冠军、排位赛冠军及两次个人赛前三名或两次重大赛事(排位赛、体育大会、五羊杯、银荔杯、嘉周杯、MMI大师赛、来群杯名人战、广洋杯大棋圣战、棋王赛)前两名。

这样日本围棋的九段有30人:岩本薰、关山利一、桥本宇太郎、岛村俊广、半田道玄、高川格、藤泽朋斋(库之助)、坂田荣男、藤泽秀行、桥本昌二、工藤纪夫、林海峰、大竹英雄、加藤正夫、石田芳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王立诚、片冈聪、小林觉、王铭琬、依田纪基、赵善津、柳时薰、羽根直树、山下敬吾、高尾绅路、张栩、河野临。六超及其前辈就不用多说了,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70后一代的赵善津到80后的河野临等七人虽然在国际赛场比较疲软,但赵善津曾获第四届三星杯亚军、羽根直树是第四届春兰杯亚军、山下、高尾虽然多在头两轮落马,但其实有不少对局是优势被逆转的,一旦日本棋手适应了战斗的氛围,厚积薄发的能量还是相当大的。

中国象棋的特级大师有25人:

三届以上全国冠军:杨官磷、胡荣华、李来群、赵国荣、许银川、吕钦

全国个人赛冠军或两次个人赛前三名:李义庭、柳大华、徐天红、陶汉明、于幼华、洪智、赵鑫鑫、王嘉良(56、57、59三届亚军)、刘忆慈(56、57两届季军)、何顺安(58、60两届亚军、64季军)蔡福如(64亚军、66季军)、徐天利(80亚军、81季军)、卜凤波(86、98季军)、王斌(2001亚军、2003季军)、刘殿中(2002季军、2004亚军)

排位赛冠军或两次以上重大赛事前两名:谢靖(2008排位赛冠军)、金波(2000大棋圣战亚军、2006三体会亚军)、蒋川(2006年排位赛亚军、2007年MMI大师赛亚军)、汪洋(2006MMI大师赛冠军、2008排位赛亚军)

减少了林宏敏、孟立国、庄玉庭、万春林、郑一泓、苗永鹏、陈寒峰七人,追认了何顺安、刘忆慈两位已故老将,增加了金波、蒋川、汪洋三位等级分十强的高手。

horace_wu的象棋BLOG

2楼
不霁何虹 发表于:2008/6/9 14:22:00

"最高等级的严格控制,甚至独一无二,与封建王权的思想也不无关系。"

纯粹扯淡!!!!

3楼
fkuebgai 发表于:2008/6/9 16:24:00
笑谈,笑谈。
4楼
horace_wu 发表于:2008/6/9 16:33:00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但幕府时代的棋所名人,本来就是封建的产物

5楼
一万年太久 发表于:2008/6/9 17:09:00

万春林获得过全国亚军,大师赛冠军,还有一次全国前八名参加的精英赛冠军,

个人赛第5第6各一次,

这个成绩

"排位赛冠军或两次以上重大赛事前两名:谢靖(2008排位赛冠军)、金波(2000大棋圣战亚军、2006三体会亚军)、蒋川(2006年排位赛亚军、2007年MMI大师赛亚军)、汪洋(2006MMI大师赛冠军、2008排位赛亚军)。"

排这条里面有没有问题?楼主

"排位赛冠军或两次以上重大赛事前两名:谢靖(2008排位赛冠军)、金波(2000大棋圣战亚军、2006三体会亚军)、蒋川(2006年排位赛亚军、2007年MMI大师赛亚军)、汪洋(2006MMI大师赛冠军、2008排位赛亚军)。"

排这条里面有没有问题?楼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17:12:10编辑过]
6楼
horace_wu 发表于:2008/6/9 18:34:00

万春林是2001年升的特大,拿的时侯只有1997年的全国第5名,全国亚军是2003年才拿的,不能混为一谈

阎文清是1998年是全国冠军,也拿过第四第五,还是大师。

"排位赛冠军或两次以上重大赛事前两名:谢靖(2008排位赛冠军)、金波(2000大棋圣战亚军、2006三体会亚军)、蒋川(2006年排位赛亚军、2007年MMI大师赛亚军)、汪洋(2006MMI大师赛冠军、2008排位赛亚军)。"

这一条比四次全国前六名的孟立国等要强。

排位赛也是精英云集的,含金量要说低,也就是一天双赛这一点不如全国赛,比大师赛要强;体育大会更是相当于以前全运会的,MMI大师赛、大棋圣都是传统赛事,要进决赛是没有人情讲的。

7楼
心声共鸣 发表于:2008/6/9 20:54:00
纠正一下楼上,阎文清从没有拿过全国个人赛冠军
8楼
qichi1 发表于:2008/6/10 8:35:00
用户已锁定!
9楼
horace_wu 发表于:2008/6/10 13:08:00

打错字了

阎文清是1998年亚军、1990年第四名、1991年第五名

万春林是2003年亚军、1997年第五名、2005年第六名

个人赛成绩不如阎文清。

另外我说的大师赛是英国赞助的MMI大师赛,不是晋升特级大师的大师赛。

并不是否定万春林现在的实力,只是说万升特大的2001年其实也没有过人之处,其好佳绩也不多,还经常负于女将,影响印象分了,呵呵

10楼
bjb1998 发表于:2008/6/11 7:38:00
用户已锁定!
共1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