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等三十多部武侠小说的香港作家梁羽生,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历史学家金应熙同他有师生之谊。凑巧他们又都爱好棋艺。梁羽生手上有两管笔:一管笔写剑侠,一管笔写棋手。他说过自己的棋艺水平“资质所限,今生是难望成为一流棋手的了”,然而,其对象棋的痴迷程度不会低于老师金应熙。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杨官璘编著的《棋国争雄录》,开头有一篇当代序言的文章——《象棋国手杨官璘》,作者署名陈鲁,就是梁羽生。他在文中题赠杨官璘的一首诗道:
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心血此时归笔底,可从一卷论楸枰。
那时是1955年,杨官璘的棋誉正震惊沪滨。梁羽生比拟杨官璘“像古代传说中的武师,技成之后就背起黄包袱游学四方,江湖较技,精益求精”。他像写武侠小说那样形容杨官璘。他同杨是熟友,了解较深。几年前,他曾在广州东方宾馆约我闲聊,他借用杜甫的一句诗“老去渐于诗律细”,形容杨官璘年岁增大后棋度更为细腻。但是他慨叹:“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到白头。”说老将上阵终要吃亏,譬如杨官璘,往后可以著书立说,总结棋艺经验,作出比年轻人更大的贡献。他用毛泽东的诗句“乱云飞渡仍从容”,比拟胡荣华的棋风,善于把盘面弄得非常复杂,从而取胜。用“无限风光在险峰”,比拟王嘉良的勇于拼杀。
他写小说已经够忙,但仍能抽出时间写棋事活动。他编著了《全国象棋大赛》一书,评述1974、1975年全国赛的名局。那是全国棋坛沉寂了十多年之后,开始恢复大赛,梁羽生不吝惜笔墨,为此著书,足见他对棋艺深深关切。
1978年在东马名城古晋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象棋赛,梁羽生曾随香港队前往观棋。他有诗道:
桔中逐鹿消闲日,鸿鹄高飞拜弈秋。收拾诗囊挟棋谱,乘风汗漫作南游。
他说:平生最喜欢两件事,一是旅行,一是下棋。旅行要挤时间,下棋要找对手,两者有时很难安排恰好。所以那一次他去古晋的情绪极高,还写了一阕《沁园春》词,赠给香港棋队:
铁马凌空,金鹏展翅,共赴擂台。看地北天南,飞车跃马;桔梅争秀,尽属雄才。濯足香江,炎洲问鼎,喜见棋坛盛会开。秋光好,好控弦逐鹿,剑倚天裁。
酒酣战鼓如雷,看互显神通竞折梅。溯源流千载,而今犹盛;黄周已矣,继往开来。棋艺友谊,丰收双获,十日鏖兵亦快哉!杯酒祝,祝射潮身手,风定帆回。
古晋各报社以及吉隆陂、诗巫等地的报社,得知梁羽生到来,纷纷派记者访问他,场面十分热烈。那一届亚洲赛,中国棋队虽没有参加,但在比赛期间,地方报纸用很大的篇幅登载上一年中国全国赛的名局,还转载了梁羽生在香港《新晚报》所写杨官璘与胡荣华的对局评论,表示了对中国棋艺的重视。古晋棋赛中有人说:“中国棋队是没有出场的主角”,梁羽生很赞赏这一说法。通过古晋棋赛,“亚洲象棋联合会”成立了,梁羽生写了会歌。
梁羽生同我认识的经过颇为曲折。1959年全国棋赛,杨官璘重夺冠军,当时我为此写了四阕词,总题称《棋坛四咏》,署名“柳梢青”,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其中《满江红》一阕有“蜀甲秦兵同朽木,齐城燕垒无坚壁”,“赤县群龙齐府伏,粤东三凤成陈迹”等句。梁羽生看到这几阕词,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谁。70年代末,我看到梁羽生在《全国象棋大赛》书中引用了不少我的词句,因而写信给他。他回信说我给他“解开了二十多年的一个谜”,就是弄清楚了《棋坛四咏》的作者“柳梢青”究竟是谁。我们自此成为文字之交,而二十年前早已互相知道名字了。
(崔鸿传摘自1984年11月16日《象棋报》)
鸿传荐语:
作者徐续,岭南著名诗人,资深老记者,在粤港有很高的知名度,曾与诸石合著《广州棋坛六十年史》多卷本问世,粤港轰动,洛阳纸贵。晚年加盟《象棋报》,用“太史弓”笔名著有《弈林野史》在国内及新加坡连载。《弈林野史》乃徐老的代表作,文辞优美,生动活泼,亲切耐看,如“客帅入羊城,势倾盟主;天王升虎帐,力挫雄豪”、“弈海飞扬,武林寻胜迹;云萍偶合,灵隐遇高人”、“祸起边城,棋师成要犯;缘牵异地,越女作新娘”等等。题题用韵,善用对偶和排比,铿锵的节奏,充沛的气势,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写的多是弈林下层社会来去匆匆、风尘仆仆的搏击者,其中有我已逝的师长,也有同辈的友朋。想着故人的音容笑貌,倍感亲切,想着他们不幸的一生,心中凄然,哀思无限,感慨不已。
这些文章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不看名字,就知道是谁的手笔。它,是弈林丰碑,鼓舞弈者向高处登攀,它是弈者箴言,令人从中得到启发与教益,提供智慧和美的享受。我感奋之余,曾作《满江红》以志感,刊在《象棋报》上。词曰:
华夏棋坛,逢盛世、又添春色,看野史,风骚独领,先河开辟。论事评人因尺度,存真去伪凭原则。巧安排,舒卷似春云,情历历。
开新局,抒胸臆。谈故实,如椽笔。喜神州弈圃,叶荣枝茁。梅桔光芒昭往代,奇书今见追前哲。太史弓,文藻足千秋,名符实。
作者:徐续
(摘自2004年第8期《棋牌世界·象棋》)
精彩!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