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华:不改革,象棋就没有出路 |
---|
(出处:羊城晚报 作者:葛万里) 日期:2008-11-06 发表人:任意棋 【大 中 小】 浏览:1906 发表评论 |
不改革,象棋就没有出路 今年63岁的胡荣华,是参加本次个人赛年龄最大的棋手。昨日,他死里逃生、惊险战和江苏小将李群后,禁不住对本报记者摇头苦笑:“昏了,和定的棋都差点下输了!” 尽管让年轻人“折磨”得够呛,但胡荣华仍不失平和心态:“本来参赛就没有什么目标,按现在的流行说法,我这次是来下‘快乐象棋’的。” 胡荣华表示,这次来参加个人赛,主要原因是明年洪智要回归湖北队,上海队可能还需要他上场参加联赛,“借此(参加个人赛的)机会,一是看看自己的水平还能不能下,二也权当为明年的联赛热身”。 众所周知,近年来胡荣华大力倡导对传统的象棋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并推出了“贴时贴分”、“和棋黑胜”的新赛规,在棋界引起了很大争议。对此,胡荣华再次向记者强调,如果不改革,象棋就不会有出路。他表示,通过改革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彻底杜绝“消极和棋”和“战略和棋”,让棋手在比赛中没有退路,不能总是下和棋来混日子,“如果推行新赛规,要想赢棋,不仅要下得好,还要下得快,这就迫使棋手平时一定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钻研提高棋艺上”;二是可以加快老棋手的折旧,“像我们这些老棋手,如果用老赛制,下盘和棋还是问题不大的。但如果采用新赛制,先手赢不到,后手又和不了,那就只能退出舞台了”。 胡荣华最后向记者透露,下个月在上海举行的创国内象棋赛奖金最高纪录的首届象棋超霸赛,很有可能会采用“金球制”(和棋黑胜)赛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象棋的观赏性,让棋迷看到,棋手每盘棋都在拼命,他们是来争奖金而不是来分奖金的。” |
胡40有道理,红方有先行之利,加上时间优势,和棋还可以拿到后手一样的分,确实不公平。
广东象棋、下一位优秀国手在那里?
严格意义上说,从1956年首届象棋个人赛举行至今,广东军团真正的大国手仅有四人:杨官麟(四次冠军)、蔡福如(六次前六)、吕钦(五次冠军)、许银川(五次冠军)。陈松顺老先生由于从未参加全国正式大赛而不好加以评价。其他偶尔获得过全国个人赛前六名或成为“三流”特级大师的有:陈博祥、刘星、庄玉庭、陈富杰、李鸿嘉等。但其成绩均未能达到本人棋艺鼎盛期的全国超一流水准或维持超过五年的国内“第一大集团”的地位。换言之,这些棋手都未能在象棋竞技界和媒体评论席面前产生较大的个人影响力。现在,放眼当今棋坛,洪智、赵六金已完成大魁天下之举。王斌、蒋川、汪洋等均进入一流高手达到或逼近五年。广东诸将除个别者偶有闪光外,自2003年首届象甲以来成绩实属伐善可陈。客观说,一个优秀棋手的产出是诸种因素都具备的共同结果。除广东外,其他各省四十年来也出现大批优秀棋手,但时间跨度不一,我们可否从中感悟一些结果那?
以下,本人就最近统计的、四十余年来棋坛各发达省份几代优秀棋手(所谓“优秀”包括“二级特级大师--即超过四次以上进入个人赛前四名”及近年的“小龙辈”、“小虎辈”棋手中之翘楚)的年龄差距,想以此推断出广东继“双雄”之后的下一位天才棋手应在未来何时出现。按地缘从北至南及过如下:
黑龙江:王嘉良,1932年,赵国荣,1962年,相差30年。
辽宁:孟立国,1936年出生,卜风波,1964年出生,陶汉明,1966年出生,平均相差15年。
河北:刘殿中,1948年出生,李来群,1959年出生,两者相差11年。
江苏:徐天红,1960年出生,王斌,1979年出生,两者相差19年。
上海:徐天利,1936年出生,胡荣华1945年出生,林宏敏1959年出生,孙勇征,1981年出生。平均年龄差15年。
浙江:于幼华,1961年出生,蒋川,1984年出生,赵鑫鑫,1988年出生,平均相差13.5年。
湖北:李义庭,1937年出生,柳大华,1950年出生,洪智,1980年出生,汪洋,1984年出生。平均年龄差15.7年。
广东:杨官麟,1925年,蔡福如,1938年,吕钦,1962年,许银川1975年。平均年龄差16年。
以上统计时,有个别棋手的“模糊地位”在作者心中其实很勉强,如孙勇征、林宏敏等;而套用此“硬杠”指标,有些却框不进来,其实成绩仍很优秀,如:何顺安、刘艺慈、陈孝坤、阎文清、金波等。只好排除在外。
经比较,年龄相差最大者是黑龙江的新老东北虎,相隔30年;距离最近者是湖北洪智与王斌、浙江蒋川与赵鑫鑫的两组都仅隔4年。全国两代优秀棋手平均年龄差为16.9岁,广东省与全国平均相近、也达到16岁。
以此结论推断,广东最近能达到以上标准者从现实结果看是“无”,若张学潮三年内不成大器则整个80年代出生的广东棋手都将淹没于全国优秀棋手大潮之中,若按平均年龄段而论,广东下一位优秀棋手最早也得在90后一辈中出现。目前的现状,也仅能靠目前省队这些所谓之中间力量维系。但他们不可否认地存在以下问题:或中局没有力量、或开局没有系统、或比赛没有强烈进取心、或身体素质不出众、或者作为70年代中期出生之青年却不喜用网络、软件先进手段来训练。其结果是成绩势必难以保障。
最后,望吕帅未来钦点后备军入库培养时,借鉴一些北京棋院谢军院长、广东宏远男篮后备队、王嘉良早期培养国荣与王琳娜及柳大华培养汪洋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启示,不要“死抱”某少年是否有“个人天赋”这一特点纠缠不放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请不要拍砖。
我注意到:是否改革,这个问题没有太大争议,已基本形成共识。争议的焦点是:怎样改革。
个人观点:棋规不必改。
原因:许多有价值的古谱会因规则而失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