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比赛的和棋过多,时常给淘汰赛带来麻烦。有时连续和棋,而比赛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如果不断加赛超快棋,最后也只能是以错着百出的胜负局收场。
今年象甲的“和棋黑胜,贴时竞叫”是众多棋迷都反对的。这种规则若来搞娱乐棋赛还可以,用在甲级联赛上确实不雅。不过这种方案如果用于淘汰赛的快棋决胜,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即分先两盘(当然是按老规则)如果战平,再竞叫决胜棋。例如红固定10分钟,黑方可以6分钟开叫,以后每次至少减1分钟,最低可叫到1分钟。每走一步补10秒。和了则黑方晋级。不过这种方法还是未能逃脱“光将必胜炮双相”的尴尬。
论坛上有棋友说分先两盘不好,因为先胜一盘的一方往往在第二盘中消极顶和,这样降低了第二盘比赛的观赏性,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我设想用这种方法可试行:先来一局60分钟加30秒的慢棋,若分出胜负则比赛结束。若下和了,再加一局快棋。由于上一盘执红者已得了便宜。所以这一局不换先,执红棋的仍执红棋,但只准胜不准和,时限上可红10分加10秒,黑8分加10秒。若分出胜负就淘汰负者;若和了就淘汰红方,我们把这种结果叫做“黑两和淘汰红方”。为了鼓励黑方在第二局中同样积极求胜。我们以这场比赛的取胜途径决定下一轮的先后手优先选择权。优先顺序是:黑胜>红胜>黑两和。例如许银川在半决赛执黑以“两和”晋级,吕钦在另一场半决赛中执黑胜了对手(不管是第一盘还是第二盘),那么在决赛时吕钦有先后手的选择权。如果两人优先级相同再抽签决定先后。
附:
象棋比赛和棋过于频繁,对于淘汰赛中的加赛快棋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我们先回顾几个典型场面:
1。1998男子棋王挑战赛中,卫冕棋王吕钦和挑战者许银川创下了中国象棋比赛的一项纪录——连和13盘。两人首先在6盘慢棋比赛中全部弈和,加赛快棋后,两人又连和7盘,直至第8盘,许银川才出现漏招,被吕钦抓住,局势呈现败势。最终许银川因超时作负。吕钦赛后说,他虽然头脑一直保持清醒,但浑身却疼痛不止,许银川则说他后来几乎看不清楚棋盘上的棋子了。许银川是汗透脊背,吕钦则是浑身发凉。(连和让人厌倦,又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
2。2002明珠星杯全国象棋16强赛在广东番禺结束,在上午的比赛中,许银川和赵国荣经过三番激战,最终无法分出胜负(慢棋、加赛快棋和超快棋全部走和),经过抽签许银川夺得冠军,获得5万元冠军奖金,赵国荣夺得亚军,获得2万元亚军奖金。(抽签决定冠军?怎么体现竞技性?)
3。2007嘉周杯男子冠军的激战在赵国荣和柳大华之间上演,赵国荣开局就主攻展开攻杀,弈至中盘,赵国荣有所顾忌,便力求和棋,慢棋比赛以和棋终盘。随后接下来的两盘5分钟快棋比赛中,双方又弈和,按照比赛规则,双方两盘快棋弈和后,第一阶段名次列前者获胜,赵国荣“依靠”规则获得冠军,柳大华屈居第二。(最后按预赛成绩确定冠军,这场决赛岂不白下了?)
可见,淘汰赛中的快棋加赛如果能一“局”定音就可以有效地缩短比赛时间,提高比赛效率。我认为,淘汰赛先采用分先两局制是最为公平合理的。如果两盘战平,再加赛一盘快棋决胜。决胜棋怎样才能一盘定乾坤?目前有两种比较可行的方案:一种是胡荣华提出的“突然死亡法”,例如红方10分钟,黑方5分钟,每步补10秒,弈和则红方被淘汰(其实我一向是反对胡氏赛制的,但它在决胜棋中还是有实用价值);另一种是部分棋友提议的计算剩余子力法,例如将各种子力的点数(分值)事先定好,在最后双方都无法组织杀势时比较剩余子力的点数,点数高的胜出,相等则黑胜。
决胜棋亟待改革,望棋友们都来参与讨论,为象棋赛制献计献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7 12:53: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