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除夕论无根,新年说三才

1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2 18:24:00

菩萨蛮·毛润芝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辛卯除夕,思亲,独在异乡,惆怅。一壶浊酒著文章。

    象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我国,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是我国几千年 优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现行象棋规则却总是让人烦恼,无所适从。不知规者何以论棋?国规的最大弊病,名目繁多,无核心思想,摇摆不定。亚规也有不少囫囵处。简单近于笼统,概念失之明确,逻辑缺乏严密。此文的象棋规则仅指棋例细则而言。

    象棋规则,各地皆有,文化耳,谈不上学术。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象棋也有三打相应:将杀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打说足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待判局面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 地成形 变化见矣。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将者,为天为乾为象,象棋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死对方。将军之声不绝于耳,这也算是象棋的“象”的一种释解吧。
将与杀。为天,为地。将不带捉,杀可带捉,寓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母子相依为命,从子。解将还杀为闲,典型的以柔克刚。抽为闲。捉静子不是捉。

2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2 18:26:00

   季先生有文章说,中国棋规杀重于捉,海外华埠棋规视捉重于杀,理念和习惯上已有明显差别。本人发现,只要把打分出打量,重视杀和淡化杀却是可以结合的。能够看得出每步棋下一着隐藏着的杀(将杀或连将杀),确为象棋裁判员的基本要素。

打按轻重可分三种:轻打,中打,重打。量分别为1,2,3杀为0。杀者,地道也,坤也,厚德载物,柔顺承天。

无将或杀的待判局面:捉重打。
有将或杀的待判局面:将重打,解将还捉中打,解杀还捉轻打。
                    解将还杀带捉中打,解杀还杀带捉轻打。解将还杀闲。

3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2 18:28:0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论重莫过于主帅,则主帅为诸子总根。此谓无根论。
杀易知,捉难知。捉的定义,为了周密,用数学方式表达如下:

威力可达:如A吃掉B,不会被B方立即吃掉王或将死。
威力不可达:1,如A吃掉B,但立即会被B方吃掉王或将死;2,够不着。

阳捉类:甲从A-B乙从C-D,A威力不可达C ,B威力可达C,则甲方为捉。
阴捉类:如A威力不可达C,B威力也不可达C,甲走子前,已方静子丙威力不可达C,甲走子后,丙威力可达C,则甲方为捉。

满足上述条件为捉。观此定义可知,将与捉同,故皆为重打。

这里描述的都是一子对一子的循环待判局面。
引而申之,逐类而长之,一子对多子,多子对一子,多对多亦能导出。
判决方法:
1,双方都是长打,比打量。建议以3为界。
2,一方长打一方非长打,长打方变。
3,双方各有一打,和。
4,一方一打一方无打,和。
5,双闲和。以上四条中打指该步为打,非打量。单杀为打。

判决方法可有多种,打量始终是固定的,择其善者而从之。

4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2 18:31:00

内容虽短,原创倾注了本人心血。规则逻辑严密性的考证,更是花费了许多功夫,力求框架稳固,整体合一。多有惊世骇俗,前人从未论及处。善用此规则,结果是唯一的,炮威力或略有增强,车稍减弱,中盘多血战,残局可能易媾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2 18:31:00

是你们的热情给了我动力。只愿象棋文化含弘光大,棋友们生活幸福,棋艺大长!

詹先生:神乎其神的棋规伤了棋民的心,渐行渐远了,棋规是中象改革发展的瓶颈!

study830530:我把旧规则不算捉的条款集中一下:将捉不算捉,过河兵捉不算捉,过河兵抽不算捉,其它子捉过河兵同样不算捉(兵浮动)例如征西局,根子捉得不偿失不算捉,谋和前提下附带捉士象不算捉,捉未过河兵不算捉,现在又增加:应将走动将帅不算捉。真是天下奇闻。就凭这样的象棋规则还整天忽悠象棋走向世界?对世界人亮出这样的规则?人家会认可?

深蓝;但也许不会空穴来风,只要有这一点: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也够恐怖的,记得现在虽未明确比车大,但相等一个车的所谓浮动价值是确定的,因为已有判例。那过河的兵不知几时勇敢的去炸坦克车,(占椐要点),这时它的浮动价值肯定比车大!或者那是我们聪明的棋例创造者借鉴军棋棋例创造出来的,细想也不无道理,棋例创造者就是聪明!
深蓝;佛念多了惊动了上帝,凤岗的改革尝试没有白费,2011棋规摘录:序言-2.3页--
---2011年版试行本,目前仅适用于全国性象棋竞赛和重大杯赛;业余竞赛以及各类青少年比赛可以适当简化执行,也可以选择采用亚洲棋规------
我以为, 这也算是人性化的一个方面。

椒象会员:我万万没想到一贴《一盘被判和的棋》会引起各位老师如此深入的探讨,还惊动了“华南神龙”陈松顺老先生和陈柏祥、蔡福如两位老师,黄胜光老师追求真理的态度真可谓当得起“执着”两字,令人感动!不论结果如何,我都要在这里先说一句:“让各位老师费心了,谢谢!”。
第二个没想到是:同一本棋规竟生出怎么多的歧义,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如同本人和黄老师的观点,还有大家许多不相同的观点,其中不乏资深裁判观点向左,看来棋规改革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黄胜光:据我所知,在某些重大赛事曾经出现极端疑难案例,需要开会研究。但是,在"技术权威"当中也有不同意见。你说怎么办?为何这般尴尬?我认为皆因"国规"太复杂,不利于棋手掌握;不利于裁判操作;不利于国内普及;不利于国外推广。

奔五:如果隔一步的打不判打,那抽将也不应该判打。比如车炮的抽将,第一步车抽对方挡路的未过河7兵,下步通过连续抽将再抽吃对方车。到底是通过连续将军得子判打,还是"隔步"算闲(其实,既然是连续,那就根本不存在隔不隔的问题)。不知道是人的理解出了问题,还是规则互相矛盾?

邱楚浩:"四大权威,八大掌门",象棋派别真不少哦!哈哈......

王问天:多年来,象棋比赛规则引来无数非议,今年引至极端。堂堂之赛居然不知棋规何在(既然是2007版棋规,可大众棋迷无从知晓!难道中国象棋就那么几个人玩?!)是为棋协不作为!众人热议的个人赛虽然偃旗息鼓,关于棋规的改革正浪潮汹涌!难道作为官方的棋协不能够倾听民意,拿出完整的可行方案?

dpxx:象棋比赛很乖,有的规程里写明是用“最新象棋竞赛规则”,但,大家没有见过,只好等裁判判了。

kcwong:球场上那么多错判是不出奇的,因都发生在一闪之间,而且球塲太大及太多球员在不停的变化动作,但象棋可停下来分析!跟本没可能判錯的!除非另有原因?

棋自苦寒来:建国初期,我国的棋规是由谢侠逊,林弈仙等棋界领导人,与杨官璘,李义庭等棋手反复商量定而成,以后通过征求各地棋手、名家的意见而不断完善,我们的积分编排也是统一了大部分棋人的意见修订而成的,《棋艺》杂志曾经刊登过侯玉山在江苏征求庞小予意见的一段佳话。以前我们的裁判都是国家的一流象棋高手,只是象棋参赛名额有限,一些人只能从事幕后的工作,就比如裁判,他们制定的棋规及时而有效,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代表了棋界最高水平,棋规的精髓需要的是什么,也只有他们最清楚这一点了。这足以保证棋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猛琳过江:但是中国象棋协会不能以见仁见智为理由来无视大量棋手、棋迷的质疑,甚至连2007版棋规都不对外公开,至今我等棋迷仍然只字不能得见。即使只是试行版,也不能是只有职业棋手才能看。难道还是什么军事秘密,让越南棋手看到了中国棋手就拿不到世界第一了?

6楼
抱虎推山 发表于:2012/1/22 19:17:00

夫三才者,黄胜光乃天才,詹克诚乃地才,楼主真乃人才也!

辛卯大凶,极度郁闷。驱之犹恐不及。

祝我及所有棋友龙年大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 19:20:48编辑过]
7楼
zhankc 发表于:2012/1/23 12:39:00

业余论棋如此之精辟:

引用

象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我国,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是我国几千年 优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现行象棋规则却总是让人烦恼,无所适从。不知规者何以论棋?

国规的最大弊病,名目繁多,无核心思想,摇摆不定。

8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3 13:14:00
以下是引用zhankc在2012-1-23 12:39:00的发言:

业余论棋如此之精辟:

才上来就看到先生的回复。谢谢。祝您新年快乐,龙马精神!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3 13:16:00
以下是引用抱虎推山在2012-1-22 19:17:00的发言:

夫三才者,黄胜光乃天才,詹克诚乃地才,楼主真乃人才也!

辛卯大凶,极度郁闷。驱之犹恐不及。

祝我及所有棋友龙年大吉!


也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晦气尽除,龙年大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马小炮 发表于:2012/1/23 13:37:00
以下是引用马小炮在2012-1-22 18:24:00的发言:

解将还杀为闲,典型的以柔克刚。

昨夜大醉,仓促发贴,早上起来果然发现了几处错漏。懒得很也不想编辑了,更正吧。将与杀地位超然,解将还杀怎么可能是闲呢,真是昏了头了。应为打。由此引发判决方法的第12条都有问题。举例说说

第一图:


这个图怎么判好呢?

第二图


这个图是长杀对长捉,判和了。这个图重新让我对捉二不捉三有了全新理解。

共2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