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秋夜,海风清爽,波浪轻拍沙滩,岸边林荫小道上,有三三两两的棋手在轻谈散步。
王天一锻炼归来,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多。
这位刚刚象甲夺魁的领军人,有着规律的作息与锻炼习惯。为错开象甲比赛时段,我们相约的专访挪到晚些时分。
象甲扛鼎
在2015年度象甲赛场上,王天一携王跃飞、申鹏等实力悍将加盟广西跨世纪,从预选赛到提前三轮荣登王座一统天下,桂军实现了一个“跨世纪”的梦想。此间,在数场三和一胜的晋级模式上,这位等级分第一人被业界公认为第一功臣,成为桂军创造神话的扛鼎之人,而其未输一局,胜率高达近80%,则成为本年度象甲名副其实的MVP。
谈及夺冠,王天一表示,从组队伊始,目标为前三,提前夺冠有运气成分,象甲赛程长,需要持续的好状态,前段发挥出色,较早确立优势,队员心态放松。
在象甲14支队伍中,可谓强手林立,比如上海、广东、内蒙、成都,都给广西造成不少麻烦,夺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与广东一胜一负打平,与上海的积分一直没有拉开,幸运的是,自己没有犯错误,前期积累下来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2011年象甲赛场上,王天一加盟北京威凯期间,就曾两夺冠军,这也成为北京队征战象甲的一段辉煌历史。
不走寻常路
传统认为,四处拜师学艺,逐步提升,最后再拜名师,一锤定音,拿到好名次,这是多数专业棋手的成长路径。
然而,对这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北京帅哥来说,他对所谓“专业”的概念都是模糊的,甚至直到2007年进入北大信息管理专业读书后,走专业棋手道路都没有成为他的生活重心。
王天一6岁开始学棋,在北京宣武区少年宫启蒙,后入北京棋院少儿班,王天一开始和那里几位全国比赛成绩好的孩子一起学习。“开始阶段,方国庆、王国栋、李鹏、张强曾下过指导棋。”
从1995年启蒙,至2012年全国冠军,再到囊括全国商业大赛冠军(高港杯、碧桂园杯、韩信杯、周庄杯、智运会、对抗赛等无数蝉联奖杯),中间学习断断续续,且无名师长期一对一指导,这个提升转变,对一般棋迷来说无法想象。
“家里父母仅仅是懂象棋如何走,不是喜欢下棋的棋迷,但他们都支持学棋,有利于开发智力,同时作为特长生加分对升学也有帮助,至于要走专业路线,没有考虑,当时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王天一坦诚,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支撑。
2005年全国少年赛上,王天一参加16岁组比赛,一举夺魁。当时准备高考,一心在学习上,也没有考虑走专业道路。
然而,对象棋的热爱,却是这个天才棋手暗中长进的原始动力,让他愿意投入精力去钻研象棋,“十几岁的时候,在网上下棋比较多,弈天棋缘上高手多,对锻炼自己好一点,现在软件水平非常高,得到帮助特别高。
“通过软件学习,现在普遍流行,但不能依赖软件。有条件的话,有老师指点,比自己钻研效果好,但是拥有好老师,对大多数人来说,可遇不可求。”王天一回忆当年自学的状态,没有机会得到老师指点,自己研究多一点。
洞观象棋
对于象棋赛事和棋频发现象,王天一认为,和棋过多对象棋的观赏性会有影响,但和棋过程不尽相同,有的双方处于策略,不愿意冒险,有的和棋属于高手投入下出来的水平,有内容有内涵。对于贴时和棋黑胜等赛制改进办法,属于特殊条件下处理办法,但从象棋项目本身规律看,不可人为地消灭和棋。
针对目前象棋推广事业,浸泡象棋十几年的王天一有着敏锐的看法,“下棋年龄段里,中老年受众多,年轻人下棋越来越少,若干年后形势会严峻,推广工作非常重要。”现阶段总体来说,赛事逐渐多起来,有起色,但横向比较,在三大棋中不算最好的,这需要象棋工作者一起努力。
王天一肯定象棋总体发展形势,越来越重视赛事包装,譬如碧桂园杯、象甲等具有代表性大赛,比赛宣传、棋手着装、场馆设施等细节,主办方考虑越来周全,提高赛事档次,总体发展方向比较好。
就棋手收入和转会制度,王天一认为,象棋转会市场不成熟,棋手转会受制度制约,地方不愿意放优秀棋手出去,各有顾忌。
结语:2015象甲大戏慢慢落幕,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的故事讲不完,因为明天还要继续前行,中国象棋事业前途漫漫,还有赖以于棋手们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年富力强的领军人的支持,在棋艺、棋德的传播与推广上,王天一责无旁贷,而令我们欣慰至极的是,王天一具备扛鼎气质,棋里棋外,大局细节,他皆能兼顾。
去年成家的王天一,喜得千金,长期在外参加比赛活动,难得闲暇照料家庭。他说,“没有比赛就回家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2011年象甲赛场上,王天一加盟北京威凯期间,就曾两夺冠军,这也成为北京队征战象甲的一段辉煌历史。
2010外星人尚在为沈阳效力,没有加盟北京队。2011——2013连续三年方为北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