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新加坡之行 (作者:蒋全胜 郭瑞霞)

1楼
想当特级大师 发表于:2005/9/3 0:08:00
应新加坡象棋总会之邀,四川象棋队一行三人(成都棋院副院长蒋全胜、四川棋队队长李艾东和笔者)于2004年12月10日抵达新加坡,参加新加坡象棋总会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活动。
   当日晚上,千禧楼内高朋满座,在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先生和新加坡象棋总会长梁木贵致辞后,象总第一副会长林关浩先生主持了别开生面的筹款活动。
   据悉,新加坡象棋总会与我国的象棋协会性质大为不同,属于民间社团。章程明确规定,所有加入总会的会员,须以普及象棋活动、以棋会友、提高棋艺水平、开拓象棋市场为宗旨。总会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凡年满21岁且为当地公民或永久居民,在入会半年后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外还规定了详尽的财务制度,让所有会员享有知情权。总会目前大约有200名会员,其中17名理事,分别担当会长、秘书长、财务监督、赛务主任、学务主任、出版主任、常务理事等职务。
   在总会成立初期,由于没有政府的扶持,除了本身办赛、授课等收入外,向社会筹捐便是其最主要的经费来源。然而这些方式却不能完全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经过总会的不断努力,新加坡体育理事会近年来加强了与包括新加坡象棋总会在内的各个体育总会的联系,政府提高了对各总会的津贴数额。具体地说,就是从过去单一的赛事津贴到现在包括行政开销、教练或学生培训班、聘请外教、参赛等七八项活动都被列为津贴范围之内。有了国家体育理事会的支持,为象棋总会大力推动象棋事业注射了强心剂。
   翌日,我们来到了位于碧山路的棋桥中心,该中心于1997年落成,是一幢三层高的现代建筑,为三棋一桥四个社团的活动中心。象棋总会在一层,建筑面积大概有190平方米,环境舒适典雅,实为对弈的好去处。屋内的一副对联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联是“棋分先后炮马相兵百变神通”,下联是“假先真后时空子势三思决策”。
   到访的第三天,总会精心安排了一场由蒋全胜大师和李艾东大师分别 “1对8”,笔者“1对4”的多面打表演赛。据新加坡象棋总会副秘书长陈团生先生介绍,狮城虽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国,人口总数不到350万,但国人对象棋的痴迷程度却不亚于中国,总会按照惯例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团体赛和个人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少年赛的参赛人数突破了600人,参加全国小学生团体赛的队伍多达37支。笔者在感叹海外象棋活动兴盛之余,又暗暗为国内象棋的现状担忧起来。要知道在有12亿人口的中国,全国少年赛的参赛人数并不比狮城多。
   12月13日,在陈团生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圣淘沙岛和滨海艺术中心。晚上,林关浩先生带领我们观看了一个专为夜间活动的动物而建造的动物园,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在夜间出没的野生动物,还可以欣赏到它们的精彩表演。
   最后两日,我们分别与新加坡国家队进行了两场较量。客观地说,新加坡棋手的水平与我国强手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为体制的不同,这里的棋手多将下棋视为爱好,他们平时有着各自的职业,不能全心投入。但尽管如此,总会还是不遗余力地先后聘请中国特级大师徐天红赴新进行指导,象棋理论专家黄少龙也对教练员进行了理论培训。我们相信在新加坡象棋总会的全力推动下,狮城棋手必将在世界象坛上写下新的篇章。
   下面评介本次访问期间,蒋全胜大师和新加坡棋手陈冠文的一局棋,以飨读者
2楼
品清于玉 发表于:2005/9/3 15:37:00

为小兄弟使劲顶一下。

呵呵,下次写篇长的文章来,当然了,要自己原创~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