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与杨明忠先生 ——纪念杨明忠逝世一周年(代贴)

1楼
ybw 发表于:2006/1/10 20:58:00

○叶国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棋友引荐,我有幸拜访了当代象棋谱收藏大家、古谱研究家杨明忠先生。

杨先生德高望重又非常热衷与海内外象棋新、老朋友交往。得知我酷爱象棋谱收藏,并已有不小收获,杨先生很高兴地对我说:“你不容易啊!《象局汇刊》很稀少,谢老的《国耻纪念象棋新局》也让你收藏了,我至今还未觅到。我藏有一册谢老的《象棋围棋新谱》也很稀少,是民国八年出版的,你看一看。”边说边取出让我欣赏,还对我说“收藏要有信心、要有恒心,收藏的乐趣也就在于收藏过程之中。”

可喜的是三年后,幸运的我又淘到一册民国五年出版《国耻纪念象棋新局》。家未还,直奔杨老家,我毫不犹豫将此谱赠与杨先生,先生爱不释手,回赠我一册刚收到的亚洲象棋联合会编辑出版《马尼拉群英会-第三届亚洲杯象棋赛》,我正好藏有第一届和第二届亚洲杯象棋赛棋谱,正可谓皆大欢喜。

我与杨先生相识二十多年来,可称忘年交。杨先生的谆谆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懂得各象棋谱内容简介和版本知识,大大提高象棋谱收藏本领。我常常从杨先生处购得各种新旧象棋书刊,并将淘到的1966年之前出版象棋谱复本转让给先生。

让我难忘的是:一次我携带一套不全的《象棋月刊》赶到杨老家,杨先生向我祝贺并慷慨地将自己珍藏的《象棋月刊》借给我复印,并指导我:“民国版象棋谱一定要保持原貌,不要自己随便装帧。”

杨先生陆续收到香港棋友寄来的《广州棋坛六十年史》一套七集。得知我最爱看棋话,每收到一集,就先借给我阅读,后来还托江西华铨纶先生帮我配齐一套香港版《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杨先生著书立说已有十部之多,每编著出版一部象棋谱,总是签名盖章送我一部。

2004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我陪同87岁高龄的杨先生逛离杨家不远的云洲商厦古玩地摊市场后,先生对我说:“年老了,象棋不想再研究了,一部《江湖棋局大全》书稿已完成,正在联系出版事宜。我藏的木版、石印棋谱你是否愿意收藏?”我欣然答应:“那当然是最好的事。”因先生知道我铅印本象棋谱基本收齐了,就是缺少木版、石印象棋谱。先生说曾有多人任他出高价欲收购之,先生不为所动,执意要将它转让给我,我听后极为感动,当即说:“杨先生,请放心!我盖上章不会借出去的,您随时要用,我即送来,反正一部车直接到,很方便的。”先生笑着说:“你收藏全了,我也开心啊!”当我购回梦寐以求的《适情雅趣》等木版、石印象棋谱,如获至宝,兴奋得好几夜没睡好。

在2005年1月15日,我办完事顺路到杨先生家,先生笑容满面接待我,一点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异样。我离开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的杨先生送我到大门口,还要我有空再去。但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我最后一次聆听杨先生的教诲。过一个星期,其家属来电告知:杨明忠先生已于1月21日下午5时突然逝世。得到杨先生大行的噩耗,我感到十分震惊,悲痛不已。

如今我编写的自藏象棋书刊目录已结束,累计象棋书、象棋杂志各一千多册,还有各种象棋报。每当我摩挲杨明忠先生赠送和转让于我的象棋谱时,眼前总会浮现出杨先生那慈眉善目和谆谆教导,永远激励我为保存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象棋文化而竭尽全力。

2006年1月3日

2楼
弈魂 发表于:2006/1/11 0:39:00

都是爱棋人;象棋因为有了你们才更精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yzp 发表于:2006/1/14 1:25:00

谢谢楼主发贴!

棋谱收藏真是一门学问!对杨明忠先生深表敬意和怀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4 1:26:39编辑过]
4楼
北方好汉 发表于:2006/1/16 17:33:00

南京的郑平平先生也写了一本近千册藏本书目,如果联合起来出一册这样的象棋藏谱书目将会更好!

5楼
168 发表于:2006/1/20 4:3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