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文章 >> 棋手文章 >> 浏览正文

棋峰会专家文集:风雅与境界—关于文化之围棋和围棋之文化(陈祖德)

时间:2011/4/18 23:04:00

     棋峰会专家文集:风雅与境界—关于文化之围棋和围棋之文化(陈祖德) 

     英国的绅士作风,美国的牛仔劲头,法国的浪漫情怀,德国的务实精神,那都是各国文化的酿造。还有印度宝莱坞的电影,美国NBA的篮球,瑞士的钟表,巴西的足球,这里有竞技有商业,也更有文化的投影。那么中国呢?蕴积和承袭中国文化的,是什么?

     于是我想起:琴棋书画。这4个字,自古至今被大家习惯成自然地挂在嘴上,不可能引人感慨发人深思,不能怀思古之悠情叹浩然而涕下。或许,现在很多人讲及这4个字,就如同用鼠标点击一下,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琴棋书画这个词组,那么现成那么自动那么机械那么不具感情色彩。就好像说用筷子吃饭那么想当然那么约定俗成。

     琴棋书画只属于中国。琴是古琴,画是国画,棋是围棋,书是书法。把写字写成艺术的,是书法。把棋作为与书法并列的四大艺术的,是中国唐代。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觅知音。一席手谈,风静波平看月明。苏东坡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是围棋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一种超然达观的境界,和一份潇洒人生快乐过的风雅。

    现在欧美很多国家盛行“乐活”。《北京晚报》有了一个叫《乐活》的周刊。乐活,健康快乐地生活。我想,围棋艺术的风雅和境界里,其实就包裹着一份乐活。所以才有情有趣有说不尽的情趣有望不尽的后来者。

    人生的真谛,简而言之是两个字:快乐。有钱的人不一定快乐,伟大的人不一定快乐,唯那心无尘杂充满欢喜的孩童,懂得人生的目的——快乐。围棋传递的快乐,正是中国文化追求的境界。

    我很欣赏余秋雨先生说的这么一席话:“在中华文化里边,横贯数千年而依然坚韧的缆索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汉字。······汉字浮载一切文化奇迹的长河,而它本身必是最大的奇迹。”

    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横贯数千年而依然坚韧的缆索很多,围棋就是其中的一条。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字记载着围棋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诗歌吟诵着围棋的情趣,围棋的命运也伴随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文化而盛衰。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不少变化,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化,今天常人看来如同天书。而围棋只有些许的变化,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数千年!这就更为难得。

    中华民族有不少发明创造,如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但这些发明只是我们早于其他民族。而围棋充分体现出东方文化、东方思维、体现出对人生真谛大欢喜的不懈追寻。

围棋,实在是东方文明的形象代言人。

    围棋只可能源于东方。中华民族如果不发明围棋,世界上至今不会有围棋,围棋实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中华文化,正因为“横贯数千年而依然坚韧的缆索很多”,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延续不断,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被中断的古老文明。历史至少告诉我们,围棋不仅仅是一项竞技项目,它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

围棋究竟是文化的围棋还是竞技的围棋?

    竞技是围棋很重要的一方面,激烈的胜负使围棋分外诱人。一如橄榄球,一如拳击,因为激烈,所以刺激。围棋厮杀之惨烈,或许可与拳击“媲美”。双方棋手正襟危坐,或轻摇纸扇,或偶一品茶,然而棋盘上刀光剑影风声鹤唳,演绎着《三国演义》般的活剧。最后的胜负或许只半个子,或许只1/4个子。但败下的棋手经历着被拳王击倒数到十也起不来的苦痛,胜利的一方一如在拉斯维加斯的拳击赛场,在欢声雷动中高举起胜利的臂膀。

    纹秤手谈而壮怀激烈,这种儒雅的惊心,这种意念的血拼!围棋的爱好者自然涵盖了各色人等,从斗士到书生,从小孩到老人。

1957年,第一届全国围棋锦标赛举行。两年后,围棋被列入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于是全国不少省市的体委成立了围棋队,我国第一批专业棋手由此产生。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拉开了围棋国际比赛的帷幕,同时吹响了赶超日本的号角,围棋的竞技性更为浓厚。

    我国的竞技围棋如果说从1957年第一次全国围棋锦标赛开始计算,也就是五十个年头。五十年放在历史长河中,好像一叶时有若无的小舟。不过,今天,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大千世界,在全球化的竞争时代,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决不是单纯地追求潇洒、儒雅,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的兴奋,通过刺激来宣泄、来缓解。激烈的胜负可以促进职业棋手棋艺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各种国内外比赛中赢得成功、一展辉煌,国家也需要竞技场上的辉煌成绩来振奋民族精神。职业棋手在竞技场上表现出的高超技艺以及所取得的荣耀,不仅诱惑着更多的业余爱好者享受围棋消费围棋学习围棋痴迷围棋,而且使很多家长跃跃欲试,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棋坛枭雄。

    如今围棋爱好者空前之多,可人们对围棋的认识基本上集中在围棋的竞技方面,而且随着心态的越来越功利,对竞技性的越来越重视,围棋的文化色彩就越来越淡薄。

然而,真正懂得围棋,才能最大化受益于围棋,才能最大化地享用围棋品位围棋,才能使围棋更良性更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中国围棋文化研究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这套丛书由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和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编撰。丛书首批共四册,分别是《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黑白之旅》、《围棋的思维科学》和《围棋心理学》。我有幸被邀请担任主编,丛书的另一主编蔡绪锋先生是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主席,也是泰国正大集团的副董事长。他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把围棋精髓成功地用到企业管理中。蔡先生发表过一些这方面的著作,如《东方CEO》,并在我国很多名牌大学中作过这方面的演讲。《围棋与东方管理智慧》即是他与何云波先生合作的新的研究成果。

    说到何云波先生,棋迷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作为丛书的执行主编,他是中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比较文学,然而他又是我国唯一的“围棋博士”。他在围棋文化方面所倾注的心血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黑白之旅》即体现了他对围棋文化的新探索。

   《围棋的思维科学》和《围棋心理学》则开辟了围棋研究的新领域。也可以说这是围棋发展和普及的产物。围棋是一种思维运动。在所有的竞技项目中,围棋运动员的心里活动可以说是最复杂、最丰富的,因此对围棋思维和围棋心理的探索我认为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由此,围棋研究不但是棋艺方面,它还可以在很多方面,有很多领域。

    我很感谢几位作者在围棋文化的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我希望读者们从这几本书中体会到围棋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我还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围棋文化,并从事围棋文化方面的研究。传承围棋之文化,弘扬文化之围棋。博弈见输赢,快乐是真经。风静波平看月明,高山流水觅知音。

     陈祖徳简介:著名棋手,原中国棋院院长,著有《超越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春兰花开》等。 

图片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5699b010177ig.html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